文/王慧潔 寇楠 張宏燕 編輯/王亞亞
中韓自貿協定“風吹”大連
文/王慧潔 寇楠 張宏燕 編輯/王亞亞
企業應抓住中韓自貿協定的機遇,加快引進韓國高科技優勢產業資本,逐步擺脫以要素成本為代價的加工貿易發展模式,擴大韓資跨國企業的技術外溢效應,加快產業升級。
大連憑借臨韓地理優勢、便利港口條件、相近文化背景等優勢,與韓國的貿易往來日趨緊密。2014年,大連與韓國進出口總額達52億美元,占該市進出口總值的7%;近五年的年均增長達18%,高于大連最大貿易伙伴國日本。韓國已繼日本、東盟、歐盟、美國之后成為大連的第五大貿易伙伴國。2015年2月,中韓簽署了自貿協定文本。在自貿框架下,中韓經貿往來將更加便利、富有活力。中韓自貿區的“落地”,必將給大連涉外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連韓貿易結構呈現高度互補性。韓國自上世紀70年代走上重工業發展道路,逐漸在化工、機械設備、精密儀器、車輛制造等領域躍居國際先進水平。這些行業也是韓國出口大連的主要領域。而大連在農業、漁業、紡織服裝、電氣設備組裝等領域也形成了對韓國的比較優勢。雙方各自優勢產品行業差異性比較大,貿易結構互補性較強。
長期以來,資源產品出口及韓國直接投資一度帶動大連對韓貿易形成順差;但隨著化學工業和運輸設備行業內的貿易變化,連韓貿易轉為逆差格局(見附圖)。韓國自然資源極度匱乏,幾乎所有工業原料都需要進口。2012年以前,大連對韓貿易持續保持順差,至2012年達到峰值8億美元。而當年,大連對韓出口的礦產品、紡織原料、賤金屬等對順差貢獻率高達74%。此外,大連憑借低廉的人工成本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韓資進入。這些基于要素價格差異的產業投資助推了對韓貿易順差。典型案例就是原STX集團帶動了2012年以前對韓船舶貿易的大幅順差。
2013年起,大連對韓貿易開始出現小幅逆差,2014年逆差擴大至2億美元,同比擴大109倍。究其原因,一是隨著恒力石化(大連)有限公司等新興石化企業陸續投產,對韓化工中間產品進口需求大幅增加,導致2014年大連對韓化學工業貿易逆差較2012年快速增長了211%;二是STX集團的破產導致船舶出口大幅減少,而韓國汽車進口卻逆勢增長,導致運輸設備行業的貿易順差大幅減少,2014年比2012年下降了99%。
盡管連韓貿易結構呈現互補性,但從趨勢上來看,隨著國內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升級步伐的加快,大連相對優勢行業如電氣設備、水產品等行業發展比較快,而相對弱勢行業如有機化學、機械設備、精密儀器的發展后勁也較強。這表明,大連在鞏固優勢行業競爭力的同時,弱勢行業與韓國的差距也正在拉近,雙方貿易結構的互補性有走弱傾向。
連韓貿易亦存在行業競爭性,預計未來在某些領域的競爭還會進一步加劇。雙方出口的商品越相似,意味著競爭越激烈。通過對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即顯性比較優勢指數)的分析發現,連韓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呈如下態勢:傳統上,大連在農業、紡織服裝鞋帽、礦產品行業RCA值較高,而韓國RCA值較高的行業是化工、機電、精密儀器;但近年,大連與韓國之間很多產品的RCA值正在逐漸接近,尤其是化工和精密儀器行業,2014年,大連化工產品的RCA值已經超過韓國,精密儀器領域的RCA值差額也由2010年的1.28縮小到2014年的0.94。這說明雙方貿易競爭性在走強。
協定對韓國農業的保護雖會抑制農產品出口,但大連優勢農產品的關稅下調則是利好(具體見附表)。韓國農業資源匱乏,大多農產品要依賴進口。為此,韓國對農業給予重點保護,實行較高的關稅。2013年,韓國整體簡單平均最惠國農業關稅為52.7%,高出我國37.1個百分點。中韓自貿協定框架下,韓國多數農產品維持關稅不變,但水產品、蔬菜、水果、農產品制成品等關稅或將有望下調。大連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經濟發達,漁業、畜牧業、蔬菜、水果、花卉等是優勢農產品。自貿協議框架下部分農產品關稅的下調,必將促進大連的水產品、蔬菜、水果等對韓出口的進一步擴大,也將有利于利用大連土地和人工成本優勢等吸引韓資,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受制于中間產品的進口依賴,大連的化學工業處于弱勢,這對中韓貿易開放具有雙重影響。有機化學品是韓國對大連出口規模最大的商品,占比近60%,其中40%以上是對二甲苯(PX)。韓國在化工領域,尤其是中游新興化工材料和精細化學品方面具有較強優勢。而大連雖然以石化產業為支柱產業,但一方面“油頭化尾”脫節,產業鏈不完整,不少石化生產企業不生產其上游原料——石腦油和PX,加之環境保護、生產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只能依賴進口(僅2014年,大連就進口PX約25億美元);另一方面,中下游高端化學品種短缺,大連出口的有機化學品中80%為精對苯二甲酸(PTA),貿易品種單一,更缺乏高端產品。目前我國化學工業品關稅高于韓國1.1%,降稅后,雖能降低購自韓國的化工中間產品(如PX)的成本,但同時也對大連生產相同化工中間產品的企業形成了價格壓力。
機械、精密儀器、車輛制造等弱勢行業企業將面臨沖擊,但呈逐步向好態勢。大連機械、精密儀器、車輛制造等核心裝備制造領域企業對韓尚處于弱勢,韓國在這些領域企業優勢明顯。目前,因國內上述行業關稅高于韓國2.2%~5.9%,尚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自貿協定帶來的降稅將對大連相關企業帶來沖擊。但通過研究發現,這些行業的TSI(Trade Specializatiob Index,即貿易競爭指數,通常被用來測算兩個國家或地區產業間的互補程度)值近五年來在逐漸上升,表明該行業企業的弱勢正在逐漸得到改善。
電子設備制造行業的對韓貿易競爭優勢缺乏可持續性,減稅將對外資加工企業沖擊較大。電子設備制造是大連出口創匯的支柱行業之一,承接了對韓貿易的主要商品生產。2014年電子設備產品的TSI值不斷上升,表明該行業競爭力逐漸走強。但受制于不掌握核心技術,加之人工等要素成本上升、稅收“超國民待遇”弱化等因素,使得外資加工企業境外母公司紛紛減少訂單、削減投資、轉移生產線。2014年,大連電子設備產品出口44億美元,同比下降7%。目前國內電子設備行業關稅高于韓國2.7%,降稅后,進口增長會較快,大連將損失部分行業的競爭優勢。
紡織服裝業積累了一定的優勢,減稅加上服裝加工企業產能轉移或將帶來不利。紡織服裝行業是大連的傳統優勢產業。服裝和鞋帽類商品顯性比較優勢也都遠高于韓國。但這種優勢建立在低人工成本、低加工費的基礎之上。為保護優勢產業,我國服裝和鞋類關稅分別高于韓國3.5~6%。關稅保護消減后,韓國品牌的強勢進入必將搶占國內市場。此外隨著外需不振、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大連服裝加工企業也面臨困境,產能轉移逐漸增多。2014年,大連紡織服裝類商品出口同比下降16%。這種局面必將加劇減稅帶來的沖擊。
自貿協定對大連港航物流等行業促進作用有限,東北腹地經濟和“一帶一路”戰略才是發展的關鍵。中韓自貿協定無疑會刺激連韓雙邊貿易規模增長。大連和韓國的貨物貿易多以海運為主,但短期內中韓自貿帶來的港口吞吐量、海運業的增長預期不會太大,東北腹地經濟發展與“一帶一路”等戰略政策的融合才是港航、物流全面發展的關鍵。大連作為“一帶”的橋頭堡、“一路”的延伸點,擁有海陸雙向口岸優勢:承擔著東北地區65%的進出口貨物吞吐量,10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覆蓋了全球300多個主要港口。2014年,港口吞吐量達到4.2億噸;2015年,隨著“連滿歐”、“連蒙歐”兩條陸路國際通道和“連海歐”國際海運通道的打通,將進一步提升大連國際中轉港的地位。但同時,東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腹地市場消費需求放緩等因素,也將制約大連港航、物流的發展。
根據上文對大連各行業受自貿協定影響的分析,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快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促進與韓方的農業合作,培育優質企業。在農業方面,企業應避開韓方敏感領域,在出口利益較大的農產品如蔬菜和水果、水產品方面,爭取擴大出口。應做大做強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快現代海洋牧場建設,大力發展海參、鮑魚等海珍品生產,加快獐子島鎮、莊河黑道鎮等養殖基地建設;同時,加快發展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葉類蔬菜、蘋果、櫻桃等優勢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建設;還可以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契機,與韓方合作建立農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等,以此為平臺,吸引東北腹地農業生產企業來連開展外貿洽談等,將大連發展成為東北與韓國之間的農業貿易窗口。
二是企業在加強與韓國高新技術等優勢產業合作的同時,要注意推動自身技術進步和制造業產業升級。韓國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具有技術優勢,企業應抓住中韓自貿協定的機遇,加快引進韓國高科技優勢產業資本,逐步擺脫以要素成本為代價的加工貿易發展模式。要通過韓資技術轉讓、合作設立研發中心等,擴大韓資跨國企業的技術外溢效應,提升弱勢行業、衰退行業的技術研發能力,加快產業升級。與此同時,要激活內生發展動力:一方面要做優存量,要以長興島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為依托延伸石化產業鏈條,形成“煉化一體”的產業格局,同時調整、優化裝備制造的產品結構,使造船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并做大汽車及配套產業的規模;另一方面要壯大增量,主要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推動“互聯網+”的實施,并注重培育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此外,還應積極“走出去”,引導企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企業沿“一帶一路”選點促銷,推動骨干企業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帶動裝備制造出口。

2010~2014年大連市對韓主要商品進出口順差變動圖

2014年中韓兩國主要行業關稅稅率比較表
三是全力打好“港航牌”,利用自身優勢和中韓貿易開放機遇發展臨港經濟。大連位于東北亞地區中心地帶,是環渤海與東北經濟區的重要連接點,具有獨特的口岸優勢。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金普新區開發開放、中韓自貿協定等國家戰略,為大連充分利用東北地區區位優勢和港航物流產業的集聚資源,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城市競爭力提供了良好機遇。大連應積極發展港口經濟,不僅要引導造船、海洋工程等臨港制造業加強技術研發創新,同時還要圍繞港口和口岸資源,大力發展海運物流、電子商務、金融保險、海上會展等現代服務業;不僅要優化港口硬件設施,更要提供通關、金融、外匯、檢驗檢疫等政策便利。要深化與釜山、仁川、福岡等港口的合作,利用區位、資源、技術、保稅等優勢,吸引更多貨物經大連集散運轉,繁榮航運物流。
四是突破傳統外貿發展思維,建設線上線下融合商品集散地。2014年,大連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通過互聯網實現的零售額增長了165%。大連可以趁此市場機遇,建立對韓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大連“出口時代網”被商務部授予全國十大電子商務示范企業。企業可以借助此平臺,享受其從市場開拓、報關檢驗、租船訂艙到退稅、融資所提供的全價值鏈一站式服務;還可通過建設韓國商品分銷基地,以日用品、食品、化妝品、家電為重點,建設具有影響力的批發物流分撥中心、進出口商品國際采購中心和展示交易中心,激發東北、內蒙乃至國內經濟腹地的外貿發展潛力,并為弱勢行業、企業打開市場、擴大銷售。
外匯局大連市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