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杭 徐燕娜
(浙江省華浙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光大銀行杭州分行財富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6)
淺談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市場的發展狀況
陳杭徐燕娜
(浙江省華浙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光大銀行杭州分行財富管理中心,浙江杭州310006)
摘要:我國經過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現在經濟和市場都已進入新常態,同時中央在提倡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期,雖然我國經濟形勢正處于下行壓力,但總體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希望自己積累更多的財富,對自己的財富進行合理配置,并使財富增值保值。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同樣也會給人們帶來財富,成就財富。人們想擁有財富的途經很多,發展傳統經濟與創新、創業發展實體經濟是一方面;股票、保險、信托、黃金白銀投資理財等多種金融投資,為我們企業和個人或家庭提供創造財富提供了條件。本人從銀行的客戶的角度,對我國人民幣理財市場的發展狀況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發展狀況
一、人民幣理財的定義
人民幣理財是指銀行以高信用等級人民幣債券(含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其他債券等)投資收益為保障,面向個人客戶或機構客戶發行,到期向客戶支付本金和收益低風險理財產品。
人民幣理財自身三大特點:
1、信譽度高:由于人民幣理財產品是銀行推出的,而銀行在中國所有金融機構中是信譽度最高的,因此人民幣理財產品具有極高的信譽保障。
2、人民幣理財產品可以利用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的絕對優勢得到一些特殊的債券品種,從而為客戶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
3、銀行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優勢為人民幣理財產品推出一些獨有的優惠條款.
二、商業銀行個人(或機構)理財業務的起步和成長
1、個人理財(或機構)業務的起步階段:
在90年代從招商銀行首先提出的個人理財概念到中信實業銀行成立私人銀行部、工商銀行面向高端客戶的理財工作室、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中國建設銀行的個人理財中心、中國農行金鑰匙金融超市、交通銀行的得利寶、招商銀行的個人理財品牌金葵花等等,開啟了商業銀行個人(或機構)理財業務經營管理形式。
2、個人理財(或機構)業務的成長:
到2015年個人理(或機構)財業務發展近二十年的歷史,從九十年的起步與發展從經濟周期的角度上分析,2005年到2007年在經濟上行期銀行理財作為居民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商業銀行大力開展金融創新,推出了大量結構性理財產品,并提高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商業銀行以聚集眾多零散資金獲取了超額收益并受到眾多客戶的青睞。
當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變化,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宏觀調控全面趨緊,受國外次貸危機影響,金融市場動蕩不安,理財產品市場仍保持發展勢頭,原因是銀行理財產品有一定的保值性,同時在2008年經濟下行期暴露出的隱患,真對銀行理財產品業務摸索出了良性發展方式,銀行理財產品的穩健性是不斷發展的基石,尤其是在經濟下行周期中,區別于其他高風險資產的投資有著獨樹一幟的優勢。
三、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狀況
(一)回顧2009-2010年人民幣理財的發行情況:
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在2010年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11888款,較2009年增加4147款,理財產品數量首次破萬款,發行數突破7萬元億元。2010年全國共有95家商業銀行參與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同2009年的94家持平。參與理財產品發行的銀行已經涵蓋了國內所有類型的商業銀行。同時理財產品種類結構分別為債券類產品、利率類產品、票據類和信貸資產類等,2010年各商業銀行總共發行了7139類債券類理財產品,占到同期理財產品總數的27.17%,利率類理財產品發行6162款,市場占比為23.45%。票據類理財產品和信貸資產類發行數3901款市場占比為14.85%和2953款市場占比為11.24%,其它類產品發行數為4834款占市場比為18.39%,。最后,股票類、匯率類和商品類的理財產品數量都不超過1000款。
從各家銀行在2010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情況來看,中國銀行位居2010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排行榜的冠軍,其發行數量達1183款,超過了發行量2009年最大的商業銀行近400款。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的均超過500款。從發行金額來看,民生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的發行量均超萬億元人民幣,成為發行規模最大的幾家銀行,而中國農業銀行雖發行300款多,但發行金額近萬億元的發行規模名列前茅,超越了發行數量百款的銀行。
從各家銀行在2010年發行理財產品期限來看,期限為1個月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最大全年3673款,市場占30.90%。發行數量排名第二的是1—3個月的理財產品,全年共3568款,市場占比30.01%。前兩者的發行數量幾乎持平。期限3—6個月和6—12個月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也相差無幾,分別為2169和2110款,市場占比為18.25%和17.75%。期限在1年以上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很少,兩者合起來占比不超過3%。
從各家銀行發行的2010年理財產品的以穩健性產品收益來看,差異化理財產品導致預期的收益不同。信貸類及結構性產品平均收益按照當時情況看比較高。到期收益比較穩定且居前。掛鉤大宗商品類產品收益表現突出如:民生銀行非凡資產管理黃金投資1號、中國銀行中銀進取09005A——人民幣黃金掛鉤產品等等年化收益達到較高水平。而掛鉤證卷、現貨、期貨等的結構性產品未有達到預期的最高收益。而比較穩健理財產品主要包括信貸類產品、債券類產品(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票據資產,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票據資產類產品和股權類產品。選取一年內期限的信貸理財產品作分析1個月、1個月—3個月、3個月-6個月、6個月-1年收益分別4%-1.9%、6%-1.9%、6%-2.22%、10%-2.20%。從以上數據可見不同產品收益存在一定的差別。而結構類理財產品與其掛鉤的產品不同收益差別較大,有些理財產品發生了零收益。
(二)商業銀行近期人民幣理財市場的發行現狀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財產保值增值意識不斷增強,通貨膨脹,貨幣貶值變得越發嚴重,錢越來越不值錢,很多人不甘心把錢放在銀行,而是把錢拿去投資,但是出于對銀行的信賴,多數會選擇銀行的理財產品,在理財這個大市場上,各個銀行都在發行各自銀行特色的理財產品,因此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數量、規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1、光大銀行
(1)2004年2月,中國光大銀行發行了第一款銀行外幣理財產品――陽光理財A計劃;9月發行第一款人民幣理財產品――陽光理財B計劃,首次吹響利率市場化的號角,并推動中國銀行業真正開始思考金融零售利率惠民的重大命題。發展至今,國內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結出累累碩果,截至2013年底,銀行理財余額超過10萬億元,成長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在為投資者持續創造價值的同時,也為服務實體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作為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首創者,光大銀行更是書寫了理財業務的“黃金十年”:截至2014年4月,光大銀行理財銷售規模已超過6萬億元,理財余額達到6000億元,僅2013年即為投資者帶來223億元收益,較2012年大幅增長92.85%。
(2)日前,中國光大銀行陽光理財規模突破萬億元大關,較年初增長逾1500億元,增幅達18%,理財業務發展持續保持良好態勢。
2、交通銀行
(1)2014年,人民幣表內外理財規模突破萬億元大關,創造中間業務收入超過人民幣35億元,同比增長67.33%,理財產品發行能力、收益能力排名市場領先。蘊通高端客戶同比增長6.67%,達標交銀理財客戶數、達標沃德客戶數分別增長9.53%、18.85%。資產托管規模突破人民幣4萬億元,位列行業第四。報告期末,交行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人民幣76.39億元,增幅達10.17%。境內管理的個人金融資產達人民幣19,732.06億元,較年初增長3.68%。
(2)2015年,報告期內,交行實現凈利潤人民幣658.50億元,同比增長5.71%。其中,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人民幣296.04億元,同比增長14.00%,占凈經營收入比重達16.57%,同比提升0.84個百分點。
3、興業銀行
(1)2014中期興業銀行公司同業理財產品銷售達7070.19億元,同比增長62.91%。
(2)截至2014年末,理財產品余額8,351.25億元,較年初增長66.84%;全年累計發行理財產品62,035.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81%。公司全面啟動并推進理財業務模式轉型。封閉式產品的占比從年初的72.58%下降為45.51%,開放式產品占比從年初的27.42%上升至54.49%,轉型取得實質進展。
(3)進入2015年以來,截至一季度末,理財業務時點余額超11000億,余額較去年同期增長73.82%,累計募集資金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88.20%。其中,開放式凈值型產品的余額占比約為1.22%。預計到2015年末凈值型理財產品的余額占比將達到5%左右。
(三)民生銀行對2014年4 月 7 日-4 月 13 日人民幣理財的一周分析
(1)理財產品發行概況
根據統計總共發行了 825 款理財產品,發行量較上周有小幅縮小。在本周所有的銀行理財產品中,人民幣理財產品783 款,占 95%的份額。共有 95 家銀行發行了人民幣理財產品。資金面總體比較寬松,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較上周變化不大。在產品期限方面,1-3 個月期限產品是主要產品,資金流向繼續集中在貨幣市場。在產品收益類型方面,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的發行量最大。
(2)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情況分析
A、理財產品類型分析
本周理財產品類型變化不大,資金繼續熱衷于貨幣與債券市場。具體來看,貨幣型產品發行量居首,共計 272 款,占比 35%;組合型產品次之,發行 247 款,占比 32%;存款型產品發行 34 款,占比 4%。除此以外,人民幣理財產品還有掛鉤型產品 33 款,其中掛鉤股票的產品 16 款,掛鉤利率的產品 10 款,掛鉤商品的產品 5 款,掛鉤匯率的產品 2 款;債權投資類產品 19款;債券型產品 16 款;信貸型、票據型與證券投資類產品各1 款。
B、產品規模統計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本周人民幣理財產品募集規模為 8613 億元。其中組合型產品募集規模居首,其募集資金上限為 3929 億元,占比 46%;貨幣型產品次之,規模上限為 3533 億元,占比 41%;掛鉤型產品募集規模上限292 億元,占比 3%。此外,存款型產品募集規模上限 248 億元;債權投資類產品募集規模上限 64 億元;債券型產品募集規模上限 14 億元;信貸產品募集規模上限 3000 萬元;證券投資類產品募集規模上限為 2020 萬元
C、在產品期限方面
1 個月及以下期限產品共計發行 27 款,占比 3%;1-3個月期限產品共計發行 419 款,占比 54%;3-6 個月期限產品 192 款,占比25%;6-12 個月之間產品 95 款,占 12%的份額;1 年及以上期限產品 50 款,占比為6%。本周理財產品的平均年限為 0.35 年。
綜上所述我國人民幣理財市場從發行主體類型來看,商業銀行和商業股份制銀行是產品發行的主力軍。從發行規模來看2010年的全年發行的7萬億發展到2014年的一周發行8仟億的規模,表明理財規模的高速增長,從而表明對于加強人民幣理財市場的風險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四、未來銀行人民幣理財市場的展望和加強市場監管及風險控制
(一)銀行人民幣理財市場的展望
在中國銀監會的監督和管理下,結合當前形勢,通過創新,銀行可以加大穩健性理財產品的發行從而獲得中間業務收入增加自身的利潤。對于投資者方面來說家庭資產配置要求抗風險能力低的,獲得高于存款利率的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最佳選擇。結合雙方可見人民幣理財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和空間。
(二)加強人民幣理財市場監管及風險控制;
1、及時做好理財產品信息的信息披露,加強理財產品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透明性。
2、規范設計理財產品的質量、數量、期限、收益。從而保證投資者和發行者雙方獲利。
3、建立建全完備的個人理財產品管理體系。
對于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銀行業相比,我國銀行業就象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了發展的朝氣,未來的前景十分光明。我國銀行界人才眾多,隨著不斷的發展,會有更多的人才發揮聰明才智,為國家為社會為企業為大家創造出更多的物質財富。
參考文獻:
[1] 中國理財市場發展報告(2010-2011).
[2] 中國商業銀行理財發展報告(2009-2010).
[3] 相關商業銀行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