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立
(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要害崗位的風險控制歷來是基層央行工作的基礎和重心,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基層央行已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風險防控體系,為有效履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隨著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及金融運作環境的日益復雜,基層央行要害崗位的風險特征也在發生著新的變化,客觀上對基層央行要害崗位的風險控制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基層央行要害崗位涉及的風險點眾多,其中比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中央銀行是政府的銀行、銀行的銀行、發行的銀行,不論是守庫押運、經理國庫,還是貨幣發行、資金清算,不僅與資金關系密切,而且往往數額巨大;同時,央行還掌握著社會公眾期待的眾多政策信息和敏感數據,央行自身固有的地位、性質和業務特點,天生具有很高的社會關注度,很容易成為一些犯罪分子作案的重要目標。
一些基層行風險意識不強,沒有把要害崗位風險防控工作真正擺上重要位置,對其常抓不懈。日常管理中對要害崗位風險關注不夠、研究不深,防控措施針對性不強,重要崗位風險排查走形式、走過場,風險防控整體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三多三少”的現象:一是對制度建設重視較多,對制度執行落實情況關注較少;二是對會計國庫、發行保衛等與資金關系密切的崗位重視較多,對保密、宣傳等與資金關系不直接相關的崗位關注較少;三是對員工“八小時”以內的表現重視較多,對“八小時”以外的活動關注較少。
經過多年建設,基層央行大都具備了較為成熟和完整的內控管理制度,要害崗位之間的相互制約機制也逐步得以建立。但隨著業務內容和科技手段的快速發展,業務系統的不斷更新和改造升級,管理手段和操作模式等的不斷變化,已有的一些管理制度在適用性、效力性等方面都面臨挑戰,對新出現的風險往往難以及時有效覆蓋,從而導致風險約束和控制隨時可能出現真空。
1.操作失誤風險。受員工年齡偏大、文化基礎較差、業務培訓難以同步跟進、操作能力提升不及時等因素的影響,操作失誤誘發的風險現象時有發生。
2.違規操作風險。具體地講,又有以下幾種表現:
(1)有章不循。業務處理過程中,一些員工不能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來操作,如在關閉業務系統時不按規定逐級退出而是強行關機。
(2)隨意替崗。如有的員工臨時外出,不辦移交手續隨意叫人頂替操作業務;有的員工辦理業務時不是逐筆由本人加蓋印章,而是辦完業務后記賬、復核、主管將印章交給某一個人統一在憑證上加蓋印章等。
(3)頂崗虛化。一些要害崗位人員因出差、休假而需要離崗時,經常出現以下現象:一種是離崗不辦移交手續,由部門熟悉業務的其他人員以離崗者身份進行操作,從業務系統和登記簿中看不出有人離崗;另一種是離崗時移交給頂崗人,再由該部門熟悉業務的其他人員以頂崗者的身份進行業務操作,從業務系統和登記簿看屬于正常交接。以上情況一旦發生,不論屬于哪種方式,都很容易引發“一手清”問題。
(4)定期輪崗和強制休假落實不到位。有的崗位長期得不到輪換,有的以年休假代替強制休假;有的休假未結束被緊急叫回處理業務;有的在強制休假移交環節進行業務檢查時沒有人事、紀檢和內審部門人員參與,只是部門主管檢查了事。
隨著現代網絡科技和交通的快速發展以及節假日的增加,員工“八小時”以外活動半徑越來越大、時間跨度越來越長、接觸的社會面越來越多、參與的活動越來越復雜,單位對員工業余活動情況的掌控越來越難。在社會思想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在各種各樣的誘惑面前,難免會有員工參與經商、賭博等央行禁止性活動,如果當其在外虧損嚴重或欲壑難填時,很可能將目光盯上自己所從事崗位上的財產資金,給基層央行增加風險隱患。
1.安全意識淡薄。日常工作中一些基層行領導把目光重點盯在業務工作上,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如何能夠盡快出成績,如何創新出亮點才能得到上級行肯定,如何能夠在上級行年終考核評比中獲得理想名次。他們認為目前制度健全,員工熟悉,出現風險的概率微乎其微,在這種工作思想指導下,風險防控自然流于形式,干部職工的警惕性隨之下降,嚴格執行的制度變成了擺設,預設的防控功能失去了作用。
2.認識有誤區。一些基層行領導片面地認為,要害風險控制工作就是執行一些規章制度,只要制度完善了,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而一些員工也片面地認為,風險防控是領導的事,與自己無關,對身邊的隱患視而不見,對業務風險控制建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基層行人員不多,共事時間很長,彼此比較了解和熟悉,因此很多員工對自己的同事都非常信任,臨時有事的時候叫同事頂替一下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被叫頂崗的擔心拒絕會影響同事關系,而且雙方都覺得來回辦理移交手續太麻煩。還有的在辦理同事提交的業務時,明知材料不齊、程序不符,但擔心太認真會讓對方覺得不信任,日后關系不好相處,何況都是同事,應該不會欺騙自己,只要對方交待好了事后補齊就給辦理了,很多案件表明,犯罪分子其實就是利用了同事間的信任而伺機作案的。
很多管理制度都是在總結過去的管理經驗和案件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完善起來的,它所能夠規范的是過去已經發生或者未來可以預見的情形。但預見并不等于現實,現在的制度不可能覆蓋未來所有的情形而可能出現漏洞或盲點。
1.目前基層央行員工年齡普遍偏大,身體機能衰退,接受能力下降,把控能力大不如前,操作出現失誤的概率大幅增加。
2.一些員工文化基礎薄弱,長期系統性培訓不足,知識結構老化,業務技能單一,適應要害崗位風險控制的能力下降。
3.人少崗多矛盾突出,“一人多崗”現象普遍。能身兼多崗者一般都是業務熟練的骨干,由于自身崗位工作量已經很大,且不同業務處理還可能出現時間上的沖突,因而很難再有精力作為他人的B崗去學習新的業務;而能力較弱者又缺乏相應的頂崗能力,因此頂崗工作困難、定期輪崗和強制休假制度難以全面落實。
1.考核內容不全面。目前基層央行對要害崗位人員的考核,主要是依據個人小結、部門民主評議、所在部門及考核工作小組意見,沒有納入考核期內的思想動態、工作表現、崗位安全操作等重要內容。
2.外部評價制度不完善。目前對要害崗位的評議僅限于部門內部,沒有征求人事、紀檢監察、內審等監督部門意見。
3.“八小時”以外監督不深入。綜觀近年來基層央行發生的違法違紀案件,不難看出,在每一個案件的背后,都與這些重要崗位人員的家庭背景、生活狀況、社會關系和個人嗜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而對這些要害崗位人員“八小時”以外的生活圈的監督不力極易引發其“八小時”以內的相關風險。
安全是業務的基礎、前提和保障,沒有了安全,業務工作就無從談起。要通過學習,不斷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使所有員工都能清醒地認識到要害崗位的風險控制是基層央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1.認真組織干部職工學習各項規章制度,明確每個崗位的權限和責任,將工作任務和責任分解落實到每個人。同時,要大力推行分管領導現場督導制度、部門負責人跟班作業制度、業務主管實時監控制度等,要通過強化領導執行力,形成用制度分配權力、按制度運行權力、靠制度監督權力的工作機制。
2.建立健全重要事項督辦制度,確保要害崗位風險防控措施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3.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確保每一項制度都能夠落實到位。
1.完善制度。要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崗位(廉政)風險防范指南》,把加強防控和履行職責有效結合起來,針對各個要害崗位操作步驟和管理環節,制定全面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要著重完善相互制約制衡機制,科學、合理地劃分和配置操作權限,切實防控超越權限操作、不按規定程序操作的風險。要嚴格執行要害崗位人員交流、輪崗和強制休假制度。
2.加強對基層央行業務未來發展趨勢的前瞻性研究,提高對未來要害崗位風險狀況的分析,據此及時完善相關制度,增強預防措施的針對性。
1.加大補充新鮮血液的力度。加大引進高校畢業生工作的力度,同時針對現有在職人員加強業務培訓,盡快改變目前基層行人員隊伍結構老化、人才斷層的局面。
2.加強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強理想信念和法制觀念教育,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員工積極健康的心態,幫助員工明晰自己的行為邊界,提高員工自身的免疫力。
1.加強和完善激勵考核制度。建議從思想動態、業務水平、工作表現及崗位安全操作、“八小時”以外表現等方面開展要害崗位人員行為考核工作,并對考核項目進行評分和量化考核。
2.加強對員工“八小時”以外監督。基層行要把對員工尤其是要害崗位人員“八小時”以外活動情況的監督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監督主體,界定監督范圍,落實監督責任,拓展監督渠道,重點關注員工是否參與經商、賭博等央行明令禁止性活動,同時加強與地方紀委、檢察、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及時了解職工是否有違法違紀行為,及時發現并清除干部隊伍中的“兩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