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虹
(中國招標投標協會,北京 100045)
隨著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的逐步深入,原本由政府部門承擔的大量行業性、事務性工作交由行業協會商會承擔。然而,各行業協會在抓住時機、快速發展的同時,在資金的籌措和有效使用、防范和化解財務危機以及預防腐敗等方面暴露出了較多問題。遠遠不能滿足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9月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組織要有完善的內部管理、財務核算和資產管理制度,要能提供年度報告、財務審計報告、依法繳納稅費和無重大違法記錄聲明等相關證明材料”等要求。這些問題除了與管理者自身素質原因相關外,還在于行業協會缺失自我約束制度及未能有效監督執行過程。行業協會要“接得住”“管得好”政府轉移職能,就必須建立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完善財務管理系統,正確使用資金,防止資金出現低效行為和風險行為,保證足夠的資金承接服務。加強風險管理,建立健全行業協會財務內部控制機制,成為行業協會內部管理的重要目標。通過建立健全行業協會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可以預先評估行業協會財務運行的風險點,采取必要的設定程序,減少、以至于杜絕潛在的財務風險,避免財務舞弊和貪污腐敗事件的發生,保證行業協會財務安全和資產完整。財務內部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行業協會的財務收支狀況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健全行業協會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將財務風險管理理念嵌入預算體系,通過財務內部控制系統的監督、反饋,保證行業協會資金的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內部控制的經濟效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業協會在數量、規模、吸納就業人數、經濟貢獻率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存在管理比較混亂、行為不夠規范、自律性和公信力不足等問題。行業協會財務內部控制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行業協會管理者多注重會員服務、理論研究、創收等工作,缺少對財務內部控制的重視,自身財務素養也不高。不重視會計機構建設,會計人員多采用聘用兼職人員的方式。兼職會計由于缺乏專業性以及時間精力限制,難以在行業協會加強資金管理等方面做出改善。職工普遍認為財務內部控制只是財務部門的事情,跟協會建設關系不大,甚至對財務內部控制存有許多錯誤認識或誤解,沒有真正意識到財務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有些行業協會除不按《會計法》規定建立會計機構,配備具有相應資格和能力的會計人員外,對于財務管理工作也缺乏重視,沒有按照國家有關行業協會的各項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制定符合本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從而出現報銷程序不完整、擠占挪用資金、賬外建賬、私設“小金庫”、財務信息不透明等現象,為假公濟私、違規交易、營私舞弊的行為提供了機會,嚴重影響了行業協會的社會形象和公信度。
近年來,行業協會在我國經濟體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對其關注度越來越高,其所處的環境也日益復雜多變,其運營面臨許多新的風險,如資金籌措風險、資金使用風險、投資風險等。但目前一些行業協會對這些風險缺乏科學認識,對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及對策的研究不夠重視,風險管理意識較差,沒有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行業協會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一是預算管理控制薄弱。行業協會財務內部控制的首要環節是預算控制,但目前我國行業協會預算由于缺少嚴格專業的管理,資金使用隨意性較大,嚴肅性不足,年終經常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影響協會服務活動的開展。二是資金管理控制不規范。由于沒有切實可行的內部財務管理辦法,資金管理不完善,經費開支由協會負責人一人說了算,缺少必要的監督和制約,容易發生貪腐行為。同時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低,不能正確進行投融資決策,從而出現盲目投資、盲目對外擔保,最終造成資金損失。財務內部控制與監督制度就實際上被架空了(袁穗,2014)。
我國行業協會目前內部審計存在很大的限制。在管理者內部控制觀念普遍淡薄的情況下,行業協會基本未設立審計部門,管理層也未指定專人對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內部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年終雖然委托外部審計部門進行審計,但在實際工作中,審計往往成了“走過場”。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和各級監管部門對行業協會的監督也停留在表面,對存在問題的處理不堅決不徹底。
加強會計機構建設,按照《會計法》的規定配備具有相應資格和能力的會計人員,提高會計人員業務水平,強化會計人員崗位責任,會計和出納不能互相兼任。并對所屬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財務實行統一管理。
按照《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等文件規定,建立科學規范的財務會計核算制度和符合行業協會實際的財務會計管理內容,完善財務管理制度,確保行業協會的各項財務活動有章可循并有效進行,對不遵守制度的人員有強制執行措施,避免將制度“印在紙上、掛在墻上”,只為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審計,而不管制度執行情況如何(李思靚,郭麗華,2008)。
行業協會財務部門需建立貨幣資金業務的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權限,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如不得一人辦理貨幣資金業務的全過程;出納人員不得兼任會計審核,保管會計檔案和核算收入、支出、債權、債務賬目以及進行銀行對賬工作等。審批報銷制度需要嚴格規定,尤其需要詳細規定支票領用、經費報銷的審批及審批權限。行業協會各部門用款時,應在預算范圍內將申請提供給授權管理部門,根據規定經各級負責人審批,審批后,經辦人員將審批單及原始憑證送財務部門,財務部門審核制單人員依據財務規定,對申請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后予以辦理資金支付手續。明確負責監督職責的機構,定期和不定期檢查財務相關業務(張翼,2009)。
行業協會可能面臨各種財務困難和危機,財務風險會直接影響行業協會活動的開展,危及行業協會完成社會使命的目標。因此,行業協會要采取一些技術方法對財務風險進行防范和控制。一是嚴格執行會計法規,強化會計制度約束,杜絕個別領導凌駕于制度之上。二是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杜絕因會計基礎工作不扎實、會計人員責任心不強而出現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三是通過編制現金流量預算,建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監測資金的運作情況,對于財務收支過程中存在的資金緊缺或運作風險發出預警信號,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有足夠資金用于各種支出(馬慶鈺等,2010)。
行業協會的財務監督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其中內部監督主要是通過健全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嚴格的財務管理,配合公正合理的獎懲制度,保證其財務活動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行業協會管理者內部控制觀念相對較弱的情況下,要依靠政府有關部門的強制性和權威性,會員單位的公正性和可靠性,加強對行業協會的外部監督檢查,促使行業協會規范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對財務內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及運行中發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進行修正和改進,并使之有效實施(徐家良,2010)。
行業協會財務內部控制要建立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機制。行業協會要主動向會員公開財務工作報告、會費收支情況以及經理事會研究認為有必要向會員公開的其他信息,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和公開性,便于接受會員及行業從業人員的監督,預防決策失誤、徇私舞弊等問題。此外,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機制,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社會公信度,增加社會對行業協會的認同,從而為獲得更多社會資金支持打下堅實基礎。
[1]袁穗.關于完善行業協會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思考.[J].國際商務財會,2014(8).
[2]李思靚,郭麗華.建立我國資產評估行業協會內部控制的必要性及其構成要件.[J].會計之友,2008(21):88.
[3]張翼.高校內部控制問題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9.
[4]馬慶鈺等.社會組織能力建設.[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121.
[5]徐家良.社會團體導論.[M].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