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閱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影子銀行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影響分析
劉閱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湖南長沙410004)
摘要:近年來,影子銀行在我國發展迅猛,小貸公司、典當行、銀信合作、委托貸款、地下錢莊、理財公司等不同形式的影子銀行層出不窮,影子銀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社會融資需求的有效補充,但也形成了很大的潛在風險。如何有效控制影子銀行帶來的潛在風險,維護我國金融體系的健康穩定發展,至關重要。本文首先敘述了影子銀行的定義、特點,以及我國影子銀行目前的發展現狀,闡述了影子銀行存在的潛在風險和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防范建議。
關鍵詞:影子銀行;影響;防范策略
一、影子銀行概述
(一)影子銀行的定義
2007年,美國太平洋投資監管公司的執行董事McCulley先生最先提出影子銀行的概念,他將影子銀行定義為與正規接受管理的銀行體系相對應的金融結構。2010年,Paul Tucker則把影子銀行表述為是指向企業、住戶和某些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差異化利率和期限配置等服務,從而進一步取代以商業銀行為中心的機構、企業或者市場。 全球金融穩定理事會(FSB)認為,影子銀行是指游離于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
(二)影子銀行的主要形式
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銀信合作(信托理財產品)、委托貸款、地下錢莊、私募投資、民間借貸等是影子銀行的主要形式,商業銀行發行的千奇百怪的理財產品也是影子銀行的組成部分。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經濟增速放緩、低利率、地方政府債務居高不下、房地產泡沫、內需不足、出口下滑等問題,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大眾創業、全民創新也很難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持,這給影子銀行快速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三)影子銀行的基本特點
1、影子銀行種類繁多,雖不如傳統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大,但總體規模不容小覷,近年來發展迅速。
2、影子銀行通常以中小企業和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特別是急需資金支持的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
3、影子銀行大多采取不透明的場外私下直接交易形式,手續簡單,隱蔽性較強。
4、影子銀行充分利用金融創新手段,規避銀行業將官體系的監管。它具有與商業銀行類似的融資貸款中介功效,卻游離于貨幣政府貨幣政策的監管之外。
二、我國影子銀行發展現狀
(一)影子銀行的結構
目前,我國影子銀行主要由三部分業務組成:
1、由傳統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
2、非銀行金融機構辦理的信貸類產品;
3、以民間借貸為主體的民間金融活動。
(二) 影子銀行的規模
目前,世界上并沒有有力依據來計算的影子銀行的相關規模。由于其定義不同,影子銀行也有其不同的估算標準。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數據顯示,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在2011年擴張了42%,受到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大幅擴張的推動,2012年底全球影子銀行規模約71萬億美元(其中美國占26萬億美元,占比37%;歐元區、英國和日本分別占22萬億美元,9萬億和4萬億美元),影子銀行占全球整體金融資產的1/4,相當于全球商業銀行業資產的1/2,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影子銀行的規模約占全球總規模的3%-5%。依據瑞銀證券的估算結果,截止到2014年第二季度,我國影子銀行體系總規模約為27萬億元,占我國銀行業全部資產的比重約為19%。
三、影子銀行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影響
(一)影子銀行的正面影響
1、在金融管制、傳統商業銀行壟斷的情況下,傳統商業銀行信貸門檻相對較高,大型國有企業能以低廉的利息成本從傳統商業銀行獲得大筆貸款,但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卻很難企及。在此情況下,民間借貸方式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補充形式而存在,影子銀行信貸政策較為寬松,手續簡便,其資金大多投向急需資金支持的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從某種意義上,影子銀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前實體經濟的成長。
2、影子銀行體系是金融創新的主體,反映了我國金融業正在從單一功能的傳統銀行向為客戶提供包括融資、理財、風險管理、價值提升、支付清算等在內的全面金融服務的新型金融業轉型。
3、影子銀行的利率反映了市場化的利率。由于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價格持續增長,使得居民通過購買傳統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獲得的實際利率水平遠低于官方機構公布的利率,居民追逐高收益理財產品的意愿日益強烈。影子銀行給他們提供了獲取更高收益的機會,有利于居民實現資產保值增值。與金融監管機構公布的基準利率相比,影子銀行的利率水平與實際市場利率更為接近。
(二)影子銀行的負面影響
1.影子銀行不利于我國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
從我國目前宏觀調控來看,我國貨幣政策主要根據監管機構所掌握的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基本數據,通過對法定存款準備金和各類銀行存貸款基準利率的調控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工具,控制貨幣的發行量作為補充手段。由于影子銀行游離于監管體系之外,具體數據無法準確把握,缺乏透明度,監管起來也較為困難,這不利于我國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
2.影子銀行資金鏈斷裂會引致流動性風險
影子銀行大量資金通過私下募集,存貸比相對較高,信用低、風險高,資金鏈斷裂的現象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影子銀行資金大多投向國家宏觀政策嚴格限制的領域,如房地產市場、傳統產能過剩行業或其他盈利能力很弱的行業,通過影子銀行貸出的資金在使用時也缺乏有效的后續監督,有時候會被挪作他用,甚至用于償還大量基層地方政府到期債務,這些行業自身的信用度較低、流動性差,風險系數很高。相對于整個金融體系來說,影子銀行體系資金鏈斷裂的現象更容易產生。如有偶發的波動性市場因素發生,會引發影子銀行體系的資金外逃,出現類似于商業銀行的擠兌風潮,導致影子銀行機構崩潰,甚至會引起局部地區金融市場動蕩。
3.影子銀行會引發我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影子銀行極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隨著影子銀行業務的迅猛發展,金融體系之間的關聯度大大提升。影子銀行體系涉及證券、銀行、保險、外匯等多個行業,橫跨信貸、貨幣、保險、資本、理財等多個金融市場,從目前情況看,中國影子銀行體系與傳統商業銀行體系已經有機融合在一起,使得金融機構之間和金融體系內部的內在關聯性和風險傳染性成幾何級數增長。一旦影子銀行出現較大的風險,可能通過貨幣市場、信用市場迅速傳導到傳統商業銀行部門和實體經濟部門,并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四、我國防范影子銀行風險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金融監管法律法規體系
目前,我國金融體系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完善,還沒有出臺有針對性的監管影子銀行的法律法規,導致相關機構利用監管漏洞,從事非正常的金融活動。我國金融行業監管部門,應根據我國金融體系的實際狀況,充分估計影子銀行的潛在風險,出臺有針對性的影子銀行監管法律法規,規范影子銀行的運營,有效防范風險,確保我國金融體系健康穩定發展。
(二)加強監管
因影子銀行缺乏有效監管,隱含潛在的風險很高。站在監管的角度看,目前影子銀行監管很難,可以說處于監管缺失狀態。除傳統商業銀行表外理財業務歸銀監部門監管外,大部分影子銀行分別由不同的政府部門如商務部門、財政部門、工商部門等多頭審批和管理,民間借貸更是亂象環生。從實際監管效果看,除了專業的金融監管部門外,大多數管理機構只進行名義上的管理,并不能充分了解掌握影子銀行機構的運作流程,各管理機構對影子銀行的資金流向及潛在的業務風險很難有效把控,基本處于不可控狀態。
我國各級政府及金融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影子銀行機構的監管。各部門之間要打破信息壁壘,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建立起信息交流平臺,強化各相關部門信息的互聯互通,實現信息共享。各部門應相互協作,齊抓共管,形成監管合力。各級政府及金融行業主管部門應采取有力措施,嚴厲打擊非法金融交易活動,切實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金融市場運營秩序的穩定。各級政府及金融行業主管部門還應加大對影子銀行機構的業務指導,探索相應的金融市場信息披露機制,提高影子銀行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的透明度,加強對廣大投資者的風險教育,提高他們的風險防范意識,也是確保影子銀行穩健發展的重要手段。
(三)疏堵并舉,讓有條件的影子銀行合法化,讓民間資本投融資便利化
由于我國經濟長期高速發展,經濟總量不斷攀升,金融市場的供求矛盾越來越突出,影子銀行的出現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加強對影子銀行機構監管的同時,國家應該在確保總體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疏堵并舉,適度放松金融管制,適當降低金融機構的設立門檻,大力發展民營銀行等金融服務機構,促進影子銀行體系中具備條件的非正規金融機構轉為正規金融機構,讓有條件的影子銀行合法化、公開化,讓他們在陽光下經營。這既有利于緩解金融市場的供求矛盾,也有利于打破傳統商業銀行的壟斷經營。同時,國家應通過政策設計和制度創新,為民間資本開辟便捷、可靠的投融資渠道,使民間資本參股商業銀行、參股保險機構、投資國家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事業建設成為可能,一方面可以緩解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事業建設的資金困難;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大量的民間資本發揮巨大的社會效益、服務國家經濟建設。
(四)加快金融體系改革進程,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
金融體系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金融資源不僅是各種社會經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其他經濟資源的流動、配置和運行效率。因此,金融體系改革不僅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而且還對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進程和成效等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我國應緊緊圍繞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情況,加快金融體系改革進程。正確處理好宏觀調控、金融監管與充分發揮金融市場在配置金融資源方面決定性作用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對傳統金融商業銀行進行現代化改造,大力培育各類金融市場,設立專營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的政策性機構,推行傳統商業銀行混業經營,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逐步構建現代金融體系。鼓勵金融創新,積極探索新的金融運營模式,增加不同需求的金融產品的供給,以滿足不同層次的資金需求,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運行和宏觀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佳、許華偉,《影子銀行業務存在的風險及其監管對策》[J].《 經濟眾橫》,2013.
[2] 于菁,《中國影子銀行:概論、特征和監管分析》[J].《 中國經貿導刊》,2014,(2).
[3] 王勇、韓雨晴,《對我國影子銀行的思考及建議》[J].《國際金融》,2013,(5).
[4] 班允浩,《影子銀行體系的信用生成機理及宏觀效應》[J].《武漢金融》,2014,(3).
[5] 陳建、張小龍,《影子銀行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J].《財經問題研究》,2011,(8).
[6] 駱振心、馮科,《影子銀行與我國貨幣政策傳導》[J].《武漢金融》,2013,(4).
[7] 何德旭、鄭連武,《影子銀行體系與金融體系穩定性》[J].《經濟管理》,2012,(11).
[8] 楊小平,《我國影子銀行體系及影響》[J].《中國金融》,2015,(8).
[9] 王達,《論美國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運作、影響及監管》[J].《國際金融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