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增云旦
(長江師范學院,重慶涪陵408000)
西藏旅游交通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旦增云旦
(長江師范學院,重慶涪陵408000)
旅游業是西藏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經濟支柱,然而交通的發展狀況是制約西藏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使得西藏旅游得到更好的發展,進一步帶動西藏經濟的發展,首先就需要解決西藏交通的問題。筆者選擇以西藏旅游交通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為研究課題,通過對西藏交通發展現狀的剖析,進一步分析西藏旅游交通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最后,為了促進改善西藏旅游交通的現狀,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西藏;旅游交通;制約因素;發展對策
(一)交通發展狀況是旅游需求產生的基礎
在旅游經濟學理論中提到過,促使人們產生旅游需求的因素有兩者,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隨著旅游業的不斷興起,便捷的交通逐漸與其成為了關系最為密切的伙伴,同時也成為了促進人們旅游需求的客觀因素之一。交通運輸的主要功能是實現人們進行任何的空間位移,在旅游業中,為旅游者在其旅游目的區域內的一切旅游活動提供相應的往返服務和保障,是實現旅游活動的前提條件之一,因此,旅游者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交通運輸情況往往是重要參考因素。對許多中遠程旅游者來說,西藏一直是他們的理想之地,拉薩也就成為了藏區旅游主要的集散地。從各個旅游客源地到達拉薩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民航和鐵路,這屬于外部交通,亦稱為大尺度交通;從拉薩到達藏區的各個景點基本上的交通方式為公路運輸,這屬于內部交通,同樣也叫小尺度交通。外部交通與內部交通對比可知,雖然外部交通對旅游需求的影響更為遠大,但是二者的便捷與否都是藏區旅游者們決定出游必須考慮的前提條件。
(二)交通便利程度與旅游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
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可以提高旅游者們在旅游過程中的舒適度,減少其花在路上的時間,大大降低旅行費用,同時也增加了旅游者們用于游覽觀光的時間,為旅游者的出行帶來了便利。據統計,近十幾年間,西藏地區增加了57.87%的公路里程,其等級公路所占比重也增至64.11%,青藏鐵路和各類高等公路的基礎建設,減緩了旅游者們入藏的時空矛盾,縮短了空間距離,很大程度上為更多地旅游者們在有限的時間里提供了高品質的天路之旅,為西藏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西藏地區通過不斷地對當地的交通基礎設施進行擴大建設,提升當地的交通運輸能力和效率,以此來吸引大量的入藏旅游者,同時因為交通的便捷,如今選擇自駕游的旅游者也越來越多。據悉,就2014年2月份以來,由川藏、滇藏、青藏三線而來的自駕游客便已達2.92萬人次,同比增長了26.3%。由此可見,便捷的交通不僅可以刺激人們產生進藏旅游的需求,令旅游者們可以更好的享受旅游的過程,而且也挖掘西藏旅游業的潛力,推動其經濟的發展。
(一)公路交通方面
西藏已形成以拉薩為中心,五條進出藏國道為主干。按西藏公路局最新統計數據,目前全區2013年底公路總里程為70591.219公里。(其中:國道5618.201公里,省道6332.132公里,縣道13846.439公里,鄉道16521.144公里,專用公路4172.082公里,村道24101.221公里)。
(二)鐵路方面
目前,進藏鐵路只有青藏線一條,西藏段鐵路里程僅有550公里。西藏區內鐵路只有拉薩至日喀則鐵路,線路全長253公里。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日喀則至亞東的鐵路修建也正在積極的籌建中,最終將形成以拉薩為中心樞紐,輻射周邊地區和國家的鐵路運輸網。
(三)航空運輸方面
西藏地區共有五個機場,拉薩貢嘎機場、林芝米林機場、日喀則和平機場、昌都邦達機場和阿里昆莎機場。各地游人進藏主要以拉薩貢嘎機場和林芝米林機場為主。拉薩貢嘎機場是最主要的入藏空中通道。目前開通有北京、上海(浦東、虹橋)、廣州、深圳、重慶、成都、香格里拉、昆明、西安和昌都等城市的航班。林芝米林機場:目前開通有上海(虹橋)、成都、重慶和拉薩的航班。其他三個機場航班安排則較少。
(一)西藏旅游交通的基礎建設相對落后
雖然西藏地區通過幾十年的不懈發展,在交通運輸方面有了極為明顯的改善,但是當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長期的落后經濟常常制約著西藏的各類經濟的發展,其旅游業和交通運輸業相較全國水平來說仍然處于落后地位,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亟待解決。就公路而言,全區公路密度小,僅為全國水平的1/7,通達深度低,路網整體服務功能低下,在國道及省道中,現有的技術標準低,路面鋪設太少,此外自然路仍占多數。由于當地的特殊氣候導致公路的抗災能力減弱,失養情況嚴重,在其現有的國道中實際上只有青藏公路能夠保證常年通車,其余公路均為季節性通車,因此通行能力較差。這也直接導致了汽車的運載能力有限,無法促進其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在航運方面,在西藏地區1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僅有兩個民用航空港具有較好運輸能力,這也就出現了民用航空港太少,航線的覆蓋面極窄的局面。使得飛往西藏的航線線路少,航班有限,從而從外地到西藏的機票費用也比普通航班要高出許多。所以旅客們在面對如此高額的出行費用,常常不得不放棄進藏旅游的計劃改去他處,這也是為什么“出國容易進藏難”這一說法被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大原因。因此,路程的遙遠和昂貴的出行機票等因素的存在,成為了制約西藏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交通服務質量不高
交通的服務質量直接關系著旅客對旅游的體驗感受,良好的交通服務能使游客的旅程變得更加愉悅,從長遠的角度來講,一方面提升了該地區的整體形象,一方面也提升了游客及游客身邊朋友到該地區旅游的概率。因此可以說,除了上述因素外,旅游者們在旅游途中常常會遇到無法準點啟程和到達,沒有準確全面的旅游信息和旅游項目的不完善等問題,導致游客們在旅游的過程中無法感受到旅游所帶來的愉悅,甚至還會出現一些因交通服務不到位而產生的糾紛。因為交通服務質量不高等原因導致的旅游功能下降,使得旅客們對區內的交通服務滿意程度降低,也是制約旅游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三)區域交通發展狀況不平衡
目前西藏藏南谷地的交通發展相對較好,從行政區域劃分上來講就是指拉薩市、日喀則地區東部以及山南地區的交通發展狀況較好。西藏已經開發的大部分旅游景點也在這片區域范圍內。西藏地區幅員遼闊,但旅游景點的分布相對來說較散亂,不理想的點面結合導致西藏旅游和經濟的發展也極為不平衡,更加使得各地區的交通發展情況不一。
(一)加大對西藏旅游交通建設的投入力度
在西藏旅游業的發展中,交通業是其最為主要的制約因素。針對當地分散的旅游景區現狀,當地政府應該轉變觀念,樹立起以路興旅的發展思路,加大對當地旅游交通建設的資金投入,以國家為主體,建立西藏交通發展基金,借助西部大開發和兄弟省份援藏的國家政策,利用各種渠道籌集資金,使西藏交通建設的資金來源變得穩定可靠。同時國家應當給予當地相關的優惠政策,并與地方自籌、合理利用兄弟省份的援藏資金、合理利用外資和鼓勵各種經濟實體入股等措施相結合,對西藏旅游交通的資金投入加大,以促進旅游業發展。
(二)加大對各級公路的建設力度
針對西藏地區經濟水平落后、地廣人稀、景點分散和可進入性差的特點,公路運輸成為了當地最普遍最重要的旅游交通運輸方式,因此,公路交通運輸系統的大力建設也變得極為重要。增加全區的公路里程,各級公路的建設,以及各個景區之間的交通銜接,成為了改善當地公路建設現狀的首要解決問題,當然公路技術等級、抗災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提升也是現階段全區公路建設急需解決的重要方面。
(三)大力發展航空旅游交通服務
在旅游發展中,航空運輸有著快捷、舒適和安全的優勢,其發展的好壞決定了該區域大規模地開展國際旅游業的可能性。一直以來西藏地區的自然特色與別樣的人文風貌,都吸引著我國內地和沿海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人們的前往,以及東南亞、美國和印度等國家和地區游客的駐足,然而在解決這些游客的交通問題,西藏地區僅有的鐵路和公路運輸還顯得力不從心,因此航空運輸的大力發展顯得尤為的迫切。開通西藏地區與全國各地的國內航線,和開辟更新的國際航線,在適當的時節擴大現有航空的運輸能力,以保證全區的客運需求,使得旅游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得以保障。
(四)改善現階段的經營方式,提高交通服務質量
游客是旅游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也是旅游交通的服務對象,所以旅游交通的發展方向必須是根據游客的需求而制定的。在旅游的發展過程中,旅游交通部門必須以游客為服務核心,將“方便、快捷、安全、舒適”的服務宗旨牢記于心,通過改善旅游汽車和旅游路線等措施來改善現階段的經營方式,提高其服務的質量,以期達到可靠、安全、便捷、有特色的服務目標,使得進出藏區的游客們擁有一個更為舒適的旅程。
(五)相關部門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共同促進西藏旅游的發展
旅游業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個部門的問題,而是一個包括規劃局、交通局、公交公司、航空公司、公路、鐵路和交警大隊等許多個機構部門共同商討解決的問題。要促進旅游交通業健康、永續的發展,從規劃到建設再到管理,這一系列問題都離不開這些大大小大單位的支持和配合。例如,在旅游旺季時,應當減少長距離大跨度的旅游路線,將區域性旅游活動作為首選,這樣可以減少旅游活動上的地域變動頻率,同時也減輕了旅游交通的壓力,使得旅游者的運送人次變得更多。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則是在政府各個部門間緊密配合下進行的,政府的統一領導,清晰明了各方關系,各個單位部門的積極配合都成為了推動該區域旅游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隨著近年來的經濟發展,2006年的青藏鐵路完工和藏區內鐵路網的不斷興建,鐵路在客貨運量上的優勢越來越明顯,還有便捷舒適的航空運輸逐漸更受人們的青睞,使得公路的運載功能大部分被取代,而今未來藏區交通發展的理想模式也將會變成以優化公路建設為主,鐵路運輸為輔。應大力地發展航空運輸業,盡量縮短進藏及區內地區間的換乘時間,有效地改善西藏的旅游交通條件,更好地促進西藏旅游業的發展,完善和發展民族特色旅游交通。
[1]崔素萍,張平.西藏旅游交通質量滿意度研究[J].交通標準化,2009(19).
[2]潘基斌.西藏交通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09(3).
[3]潘久艷.西藏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問題研究[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2(6).
[4]宗剛,李婧.西藏交通運輸與旅游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中國藏學,2015(1).
[責任編輯:王帥]
F592.7
A
1005-913X(2015)12-0056-02
2015-10-15
旦增云旦(1993-),男(藏族),西藏日喀則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公共事業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