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
(黃河科技學院商貿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河北省民間借貸現狀與對策研究
○何海霞
(黃河科技學院商貿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民間借貸為民間閑置資金自發形成的借貸形式,在融資市場中起到對正規金融的補充作用,但同時存在經營不規范、風險大等問題。隨著市場經營的發展,近年來民間借貸市場呈高速發展趨勢,對其規范管理已成當務之急。本文從河北省民間借貸著手,介紹河北省民間借貸的發展現狀及特點,分析其風險隱患及成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河北乃至全國民間借貸的規范經營及管理提供借鑒。
民間借貸 河北 風險 規范經營
民間借貸是沒有經過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的批準,民間自發地將自有閑置資金進行借貸的行為。借貸主體多為公民、個體工商戶、中小企業,其以自有資金從事借貸行為,借貸形式、合同、擔保都沒有規范的形式,經營簡單,借貸快捷,沒有相應的監管機構,借貸利率多通過雙方協商確定。與正規金融借貸相比,具有規模小、靈活便捷的特點,但由于借貸手續不規范,缺乏監管等原因,又具有高風險特點。民間借貸在中國城鄉長期存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正規金融機構經營空隙。尤其近年來,隨著民間游資增多,私營企業迅速發展,民間借貸呈供求兩旺之勢,大有趕超正規金融之勢。正因如此,對民間借貸的規范與管理,也成為當務之急。
根據2014年下半年河北省融資分析報告的數據可知,河北省上半年民間融資的規模大約為500億元,這個統計數字只針對相對大規模、明顯的民間借貸,大量小規模民間私人借貸不在其中,故實際借貸規模當遠大于此。
1、借貸規模與利率
民間借貸之所以能夠吸引如此龐大的規模資金進入,主要原因在于其超高的利率。據2013年下半年河北省民間融資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河北省企業民間借貸融資加權年利率為15.3%,其中向“其他企業”、“其他個人”和“民間融資中介機構”的借款利率分別是18.8%、14.0%和23.6%。到2015年為止,銀行利率下調的同時,民間借貸的利率也有小幅度變動,但整體變動不是太大,基本保持在銀行借貸利率的3倍左右。
2、借貸期限
與正規金融相比,民間借貸期限普遍較短,這是由民間資本持有者的抗風險能力決定的。具體而言,較規范化的網絡平臺民間借貸的最高期限為3年至4年,民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借貸期限一般為1年至2年。此外,大量借貸為不定期借貸,隨借隨還,利隨本清,靈活性較大。另外,還有大多不定期借貸多在春節前清償,實際借貸期限多在1年以內。
3、借貸形式
河北省民間借貸呈現多樣化,大多未簽訂正式借貸合同,而是采取借條或者口頭約定的形式,少數為財產抵押貸款、擔保貸款等等。2014年發布的河北省民間融資報告顯示,采用口頭約定方式進行民間借貸的企業占8.8%;簽訂正式合同的民間借貸占12.6%;而以打借條為借款形式的為78.6%。從中可以看出民間借貸以信用借貸為主。
1、民間借貸的秩序混亂,不規范,糾紛頻發
民間借貸的合同存在很大的隨意性,有的合同甚至沒有規定期限、利率和還款方式,并且也沒有明確規定借貸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其借款方式、利率約定形式、合同形式都不規范。在這種情況下某些不法分子以高利率回報為誘餌騙取借款,使資金持有者的權益得不到很好的保護。隨著民間借貸規模的擴大,其糾紛案件呈逐年上漲的趨勢。僅從河北省高級法院接手之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看,2011—2014年,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一審數量增加50%有余,集資詐騙案件數量增加更在100%以上。
2、民間借貸期限較短,擔保不足
民間借貸的期限一般在1年以內,對于家庭借貸形式例如房貸、車貸和大中型企業的企業運營資金等長周期資金需求來說,民間借貸顯然是不適合的。民間借貸大部分都沒有擔保,即使有些有擔保,但由于受到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限制,對擔保財產的估價也可能有所差錯,這樣,如果出現擔保財產的價值不足以抵補借貸資金時,就可能出現違約現象。
3、經營不規范,違約風險過高
傳統民間借貸主要發生在熟人之間,相互比較了解,違約率比較低。但是隨著民間借貸關系范圍的擴大,新式民間借貸更多發生在陌生人或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又缺少合理的平臺進行信用咨詢,大大增加了民間借貸的風險。由于民間借貸沒有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資金持有者無法真實掌握借貸者的信用情況和資產持有情況,只能通過中介機構了解一些基本的情況,這樣容易造成借貸者到期無法償還貸款,使民間借貸的糾紛案件增多。
雖然民間借貸手續簡單,辦理速度快,對于正規金融是一個有效的補充,但是由于民間借貸還具有不規范、風險控制不足的缺點,使民間借貸的糾紛案件頻發。民間借貸中存在很大的風險,這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有一定的負面作用。下面從三大風險來源出發進行分析,提出控制風險的措施建議,以防范風險,實現民間借貸的規范發展。
1、風險的防范與監控
(1)不規范風險控制。民間借貸在期限、利率、擔保等方面的隨意性與不規范,使其游離于國家監管之外,導致違約與糾紛案件高發。針對這種情況,政府要制定政策,嚴厲打擊合法民間借貸的違約行為,加大金融知識的宣傳,增強民間對于非法集資、集資詐騙的識別能力,普及民間借貸法律知識,讓借貸主體做到法律范圍內借貸,遇到糾紛借助法律解決。制定民間借貸的合同樣本,對于民間借貸合同中的利率、擔保、期限、用途、違約處理等要有詳細規定。
(2)信息不對稱風險控制。針對近年民間借貸主體范圍擴大,多在陌生人之間進行的趨勢,政府應鼓勵民間借貸更多地通過中介機構進行,同時規范中介機構的服務行為,規定中介機構對于民間借貸雙方的信用進行記錄,建立信用征集庫,根據民間借貸的合同履行狀況,實時調整參與人的信用等級,并定時披露。國家方面,對于信用的征集要定時發布。這樣,借貸雙方在借貸前可以了解借貸雙方的信用,根據信用狀況確定要不要借貸、借貸的利率、擔保、違約處罰等等。
(3)市場性風險控制。民間借貸一般要求較高的利率,這使得其隱匿風險很大。民間對于這部分風險識別不足,應建立農村小型民間借貸金融機構,將民間借貸資金統一管理、統一發放、統一收回,并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和機構運營條例。資金閑置者將閑置資金集中在這種機構中,以發放資金持有證明的形式,證明個人或團體的合法權益。資金需求者可以到機構申請借款,由機構派專人對資金需求者進行審核,簽訂擔保合同和借款合同。合同到期后,由機構專人對借款者進行催款,如果到期無法得到償還,就應根據本機構制定的違約條款進行處理。靈活運用資金持有證明,如果資金持有者需要使用資金,可以憑借資金持有證明取回資金;如果手頭有閑置資金可以存放機構中,取得資金持有證明。每年年底將資金發放所得的利息按資金提供的數量與時間發放。通過建立這種農村小型金融機構,可以使民間借貸更加規范,降低民間借貸違約率,也可以減少政府的監督難度。
2、制定民間借貸法律體系,加強政府監督
河北政府針對民間借貸并沒有專門的法律體系,國家現有的規范民間借貸的法律只是簡單地將民間借貸劃分為合法和違法兩種情況。雖然許多專家和學者在一直尋找有效規范民間借貸的方法,但是民間借貸與正規金融相比有著本質的區別,民間借貸是一種民間行為,其借貸分散化程度較高,管理和監督起來比較困難。政府現在對民間借貸也只是采用限制、禁止、打擊、懲罰等基本的規制手段。而這種手段對于保障交易秩序和降低違約風險有一定的作用,但對于整個民間借貸市場的隱匿風險的調控還遠遠不足。政府應該根據河北省民間借貸的特點制定法律來保護和督促民間借貸,規定民間借貸雙方的權利義務。要加大對民間借貸的監督力度,建立專門的民間借貸監督機構,派專人深入民間了解情況,記錄民間借貸規范不足之處,制止不按照法律進行借貸的行為。
3、降低銀行借貸門檻,增加正規金融服務范圍
民間借貸存在的直接原因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與實體經濟需求不匹配,雖然國家對于宏觀經濟的控制力度在減小,然而貨幣政策的實施還是滿足不了經濟發展的需求,這是因為國家對于“資本自由流動”,“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穩定”三方面實施政策時,必然會犧牲一部分利益,因為三者既是相互聯系的也是相悖的。中小企業從銀行借款的難度大,手續繁瑣。如果降低銀行的借貸門檻,銀行將更多的資金投向中小企業,增加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中小企業就可以從銀行以相對較低的利率借入資金,自然就會減少利率較高的民間借貸,這樣就會降低民間借貸的規模。當民間借貸的資金供給大于需求時,民間借貸就會降低利率,或者將資金儲存在銀行或者尋找規范的投資渠道進行投資。民間借貸規模的減少,使民間借貸規范管理起來更加方便,政府監督也更加有效。
4、加強對于民間借貸知識的宣傳力度
政府對民間借貸的監測不足,再加上民間借貸人員對民間借貸中的風險認識不足,對風險缺乏控制,只看到民間借貸的利率很高,并沒有評估其風險大小,使借貸雙方從借貸到歸還存在很大的問題。政府應該建立專門的民間借貸監督管理機構,加強對于民間借貸的利率、規模、期限等的監督,普及民間借貸基礎知識。建立民間借貸咨詢機構,使民間在進行借貸之前,可以對民間借貸的風險大小、合同規范性、利率合法性進行咨詢。
(注:本論文為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經濟近代化視閾下的華北財團研究(14YJC790146)”的階段性成果。)
[1]岳彩申:民間借貸的激勵性法律規制[J].中國社會科學,2013(10).
[2]高孝欣:我國民間借貸的發展現狀與規范化研究[J].經濟地理,2013(12).
[3]盧亞娟、孟德峰:民間資本進入農村金融服務業的目標權衡——基于小額貸款公司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2(3).
[4]周孟亮、蔣文華:我國民間借貸的風險防范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14(5).
[5]史雙胡:河北省民間借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管理觀察,2015(17).
[6]蔡曉明: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處理的思路探析[J].法律適用,2014(6).
(責任編輯:劉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