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淼
(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404)
美國政策學者艾利森指出:“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方案確定的功能只占10%,而90%取決于有效的執行”。由此可見,一個組織的績效管理,決策和方案是引領,更為重要的是決策和方案能否通過有效的執行得以實現。企業作為一個有著系統、規范管理的組織,在實現企業生產目標和發展戰略的過程中,也應該將領導干部的執行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重點培養和提升。失去了高效的執行力,所有的宏偉藍圖和愿景,所有的科學規劃和方案都只是空中樓閣,難以落地。因此企業領導執行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目標的實現和可持續發展,提高企業領導執行力是確保企業改革與長足發展的重要因素。
企業領導作為企業的掌舵者,對上面臨政府、行業的監管,對下是企業員工對企業發展的殷切期盼。因此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領導不僅要及時了解國家、各級政府、行業對企業發展的政策和要求,同時理應對員工的訴求和期望有所了解并在操作執行的過程中有所考慮。對上級的決策精神領會不全面就會導致片面理解、斷章取義;對上級的決策內容掌握的不準確就會導致有失偏頗,搞不清具體的規定和要求;對上級決策意圖理解不深刻就會導致淺嘗輒止,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同時,企業領導還要深入、細致的了解企業本身的發展狀況和問題所在,了解企業員工對企業發展和自身發展的愿望,以人為本,以企業發展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方案。
企業領導在掌握上級政策、摸清企業實情的基礎上,確定企業科學發展方案和決策僅僅是執行力實現的前提。執行是否到位、是否有效還要看企業各級基層領導、部門能否及時推進工作。對企業領導作出的決策和部署,各級基層領導、部門只有按章執行、抓緊執行、提前執行,甚至超前執行,才能確保工作有效推進,企業員工必須把個人的貢獻和付出與企業的發展和進步聯系在一起,各司其職、同心協力、加強溝通,才能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
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理論,檢查和監督是實現有效管理閉環必不可少的環節。企業領導執行力的強度,僅靠各級基層領導和員工的自覺行為還遠遠不夠,監督和檢查是確保決策和方案有效執行、及時推進的重要內容。通過監督和檢查這一動態的監管過程,不僅約束了人的思想和行為,同時也是對持續改進、合理推進工作的有效管理。在監督和檢查這一動態的管理過程之外,建立科學嚴謹的管理制度也是確保領導執行力得以實現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度和規章是領導管理意圖的重要表現載體,它雖以靜態的約束和控制為主,但卻發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無論是激勵或是約束,都是提高領導執行力的重要手段。
有些領導干部缺乏應有的執行素質和能力,對上級決策理解不到位,導致任務分解出現偏差,難以實現決策的預計目標。或思想僵化、行為保守、工作能力有限,造成工作節奏紊亂,工作中東拉西扯,不得要領,決策難以正確、有效落實。有的領導干部濫用職位所賦予的權利,對上級的要求敷衍應付,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對自己有利為原則,使得執行走樣。
有的領導干部雖身居要職,但卻不以企業發展為己任,無視自身承擔的責任和使命,在其位不謀其政,消極應付、被動執行。對于上級的政策要求疏于研究,對于員工的期望視若無睹,責任心、事業心不強,應付、湊合,得過且過。
有的領導干部在執行上級政策要求的時候,“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墨守成規、生搬硬套、創新不足,不能把上級的指導性意見與本企業、本部門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缺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為上。
少數領導干部管理工作中,對上級的要求陰奉陽違,置之不理,按照自己的想法獨斷專行;或因為管理能力有限,怕擔責任、怕得罪人而不敢作為。
作為企業決策和戰略的制定人,企業領導自身的素質和涵養對執行能力的高低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個具有人格魅力、有耐性、有涵養、有領導風度和領導道德、為下屬和員工所敬佩和喜愛的領導其自身的感召力和影響力自然較強。具有良好的口才、懂得幽默、具備積極樂觀的精神、能夠在工作中傳遞正能量的領導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自然容易產生親切感和信賴感,更容易鼓舞士氣。目標明確、對目標實現充滿渴望、自信、意志堅強的領導更容易為下屬所信任。注重信譽、不朝三暮四、不隨波逐流、穩健踏實、誠信務實的領導更為人所信賴。具有豐富的縱向專業知識和橫向管理知識、視野開闊、大局意識強的領導也更被下屬所欽佩和尊敬。企業領導是企業的一面旗幟,對企業文化及員工價值追求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也間接的影響著領導執行力。
企業領導在決策了“做正確的事”之后,“正確的做事”就要靠中層領導進行方案的設計及實施。因此企業領導的決策和戰略能否得以實現,中層領導的任用是其關鍵一環。在選擇任用中層干部時應注重考慮以下能力。
一是具有較強的政策理解和領悟能力。作為企業領導和員工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中層領導只有正確理解和領悟了上級的決策和意圖,才能夠在工作方案的設計過程中游刃有余,不出現因理解偏差而導致的失誤;二是具有較強的判斷和應變能力。在工作方案的實施過程中,中層干部能否根據變化了的實際果斷做出調整和變革,而不是不泥古不化、僵化執行,是戰略目標能否實現的重要環節;三是具有較強的控制和協調能力。執行的關鍵在控制。在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實時有效的控制住人、財、物和進度,協調好部門與部門之間、內部與外部之間的盤根錯節的關聯,是執行力高低的關鍵所在;四是具有較強的創新和探索精神。改革創新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質量的法寶,有利于增強工作動力、激發工作活力,增強執行力和競爭力;五是能夠換位思考。適時的站在上級和下屬的角度考慮問題,更有利于克服困難,提高效率推動企業科學發展、促進決策目標實現。
制度建設是提高領導執行力的保障。完善健全的規章制度是對企業員工的行為標準和工作準則。遵章辦事不容易導致歪曲執行,有利于決策和戰略的實現。
一是要健全規章制度,確保有章可依、照章辦事。企業作為一個系統的組織,建立健全各崗位的執行制度,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工作目標責任體系,全面推行企業員工績效考核和目標管理辦法,是確保執行不走樣的基礎;二是完善監督反饋機制,實現民主監督、持續改進。有效的監督能讓各級領導干部和員工在執行過程中令行禁止。監督的過程既是揭露問題的過程,也是修正錯誤的過程,是企業領導決策目標實現的重要環節;三是建立考核激勵機制,獎懲有度、人盡其才。使執行成效與享受待遇掛鉤,將干部的薪酬、獎懲、晉升與工作目標完成情況統一起來。通過獎懲激勵充分調動各級干部和員工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各級干部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的能力。
執行力作為企業領導必備的能力,更多的是后天的積累,一方面靠閱歷與經驗不斷地豐富而潛移默化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培訓習得前人的經驗,獲得自身的借鑒也是有效途徑。以某港口企業開展企業領導執行力培訓為例,在長達三個月的脫產培訓中,培訓內容涉及面廣、知識量豐富、培訓教師水平高,培訓效果顯著。
提高企業領導的政治素質是提升執行力的基礎。把提高領導干部執行力落實到思想政治建設上來,要使企業領導樹立起正確的領導理念。企業領導只有樹立起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理念才能決策科學正確;其次要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理念。把發展作為自己的最大責任,善于在形勢變化中把握發展方向,創造發展條件,掌握發展全局;再次還要樹立廉潔務實的理念。勤儉樸素、廉潔奉公,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做好企業員工的表率和榜樣。在某港口企業領導培訓中,僅提升領導政治素質的課程就有《政治經濟學》《黨風廉政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發展觀》《港口企業文化》等等課程。
提高企業領導的管理能力是提高執行力的核心。企業領導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也影響著其執行力的高下。對管理學及相關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可以幫助企業領導正確決策、科學實施、系統監督、持續改進。在某港口企業領導執行力的培訓中關于管理能力提升的課程涉及《管理學概論》《領導科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稅法知識》《項目管理》等一系列管理類課程。
提高企業領導的業務能力是提高執行力的保障。企業的屬性決定了企業領導必須了解企業所屬領域中的業務知識,具備相應的業務能力,方能在外部復雜的市場環境和內部龐雜的組織機構管理中得心應手,有所作為。某港口企業領導人培訓中,提升業務能力的課程開設有《中外貿實務及水運商務》《港口業務與管理》《貨物學》《港口信息化》《港口有關法律法規》《港口安全管理》《現代港口物流》等。
執行力作為一種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與后天的學習、養成有很大的關系。提高領導干部的執行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學習、培訓、歷練逐步提升。企業領導者要在領導工作的實踐中樹立先進的執行理念,加強執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執行效率;要有敏銳的目光,時刻觀察客觀環境的變化;要積極勤奮,不斷學習,積累經驗;要從實際工作做起,不斷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執行力。
[1] 吳榮彪.國企領導干部執行力提升[J].人民論壇,2014(6).
[2] 孫 宏.試論提高領導者的執行力[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9(5).
[3] 劉衛常.影響領導干部執行力的主要因素及對策[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4(5).
[4] 張敬杰.績效管理促進領導干部執行力提升[J].管理觀察,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