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湖南衡陽市南岳區財政局 湖南 衡陽 421900)
試論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應用
○劉偉
(湖南衡陽市南岳區財政局 湖南 衡陽 421900)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我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舉措,頒布了許多利于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這表明了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行政事業單位的成本控制、預算管理。管理會計是管理和會計有機結合的產物,并融合了現代管理學的有關理論,通過采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能夠為企業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實現最大利潤。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搶眼”的表現,也獲得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青睞”。因此,需要加強管理會計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應用。在本文中,筆者粗略介紹了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并對行政事業單位中應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對情況的改善提供一份幫助。
管理會計工具方法 行政事業單位 應用
新形勢下,黨的十八大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財政改革不斷向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提高治理能力現代化方向邁進;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成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在要求。因此,加強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應用成為必然要求。由于我國企業與外國企業所處的環境不相同,導致了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的應用基礎存在顯著差異,通過引用并吸收西方管理會計的大量工具方法,我國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得到了完善和進一步發展。
管理會計指的是會計人員采用專業手段和方法,通過對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輔助管理者進行決策以及對企業的日常活動進行規劃,具有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應的職能。
(1)規劃與決策
會計人員在對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預測的基礎上,運用相應的技術手段,對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的各種決策帶來的經濟效果進行評價,給管理人員提供值得借鑒的經驗。
(2)控制與業績評價
管理會計在事前對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的生產活動進行全面預算,達到控制成本的作用,保證各個環節的有序進行。
管理會計工具方法作為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每一次發展都是對管理會計的一次優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的發展大概經歷了三個時期。
第一階段是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主要表現在提高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方面,描繪了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的藍圖,理清了主線。
第二階段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間,這個階段正好是戰后西方國家經濟復蘇、繁榮發展的階段,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全面預算與成本管理發展勢頭迅猛,打破了原有工具方法的壟斷。
第三階段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經濟環境不斷變化,從而衍生出許多新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對于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眾多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中,筆者認為有六種主流工具方法,分別是價值鏈管理、平衡記分卡、經濟增加值、全面預算管理、管理會計報告和作業成本法。
(1)價值鏈管理
價值鏈管理指的是通過改變作業管理策略,將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的戰略目標變得更加合理、切合實際。這樣,企業便可以抓住每一個機會,并充分利用。價值鏈管理以滿足和超越客戶的欲望和需求為目標,使得員工的工作緊緊圍繞客戶展開,這樣便能夠更好地解決客戶的問題。價值鏈管理不僅提高了客戶滿意度,還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增加了企業的市場份額。
(2)平衡計分卡
“平衡計分卡”(即BSC)的概念最早是在1992年由卡普蘭和諾頓提出,“可以讓經營者在最短時間內對企業的全部狀況一目了然”。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其逐步成為管理會計工具的主流方法,為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采用。平衡計分卡能適應不同單位的發展戰略,以及對其進行量化評價,主要是在業務流程、財務績效、創新能力和客戶評價四個方面來進行評價。它的優勢是能夠把企業的戰略目標轉化成為具體的、特定的目標,為企業戰略的成功實施奠定基礎。但其需要與預算管理、作業成本和管理會計報告相結合,才能發揮強大優勢。這種方式主要在發展戰略明確、信息化水平高的行政事業單位中應用。
(3)經濟增加值
經濟增加值(即EVA)指的是從稅后企業總利潤中去除投入總資本的企業所得。它可以檢測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程度,能夠有效地對企業績效進行評價。經濟增加值作為能夠有效承載企業戰略目標的管理會計工具,具有以下明顯優勢。
首先,管理會計可以讓行政事業單位在經營活動中更加注重價值創造、實現企業目標。其次,經濟增加值與員工的獎金密切相關,經濟增加值越多,員工的獎金就越多。這樣不僅能夠增強管理者的全局意識,還能夠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并且挽留人才。
(4)全面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來源于西方,是企業傳統的成本控制手段,長期以來在企業中占據著關鍵位置。但是,隨著企業競爭環境的不斷變化,預算管理的弊端逐漸顯現。于是,在預算管理的基礎上便衍生出全面預算管理。全面預算管理以企業的發展戰略規劃為依據,對企業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活動的各個事項進行詳細預算,實現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參與。它的主要內容為:財務預算、資金預算、經營預算、研發預算以及其它預算等。全面預算管理適用于各種企業,是執行企業發展戰略的有力保障。
(5)管理會計報告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原本是財務報告為其提供財務數據的分析,但是,它含有的信息量小的特點限制了其發展(諸如只分析了企業的情況,沒有對全行業進行分析),已經不適應現代企業的發展。管理會計報告實質上是基于管理會計的財務報告,它的出現不僅能夠向管理者提供支持決策用的信息,還能夠改善企業管理,創造更多價值。
(6)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即ABC)是由卡普蘭教授提出的,他認為要把生產作業作為確定分配企業生產活動間接費用的依據,并且將管理人員的注意力更多的轉移到成本動因上。作業成本法以作業為核心,其基本內容包括確定企業生產的成本,確定成本的構成要素,確定成本和成本要素間的關系,確定成本動因,計算生產成本,進行成本管理。作業成本法能夠通過計算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并將不可控的間接費用轉變為可控的,達到合理分配資源的目的,為企業長遠的戰略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除了以上的優點以外,作業成本法還能提供準確的財務數據,為管理者制定決策作出強力支持。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流方法外,還有幾種不常用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
(1)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我國《預算法實施條例》規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政府預算的組成部分。國有資本預算指的是國家依法對國有資本取得收益后,進行分配而產生的收支預算,包括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這種工具方法能夠實現規范化管理,適用于國有資產企業。
(2)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本是兩個概念,但是在實踐中,兩者由于構成要素和目標相似,逐漸走向融合。兩者相輔相成,共同致力于企業的穩定發展。
以上所介紹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都是互補的,它們相輔相成,在企業大的戰略環境下,為企業管理的改善作出巨大貢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行政事業單位所處的環境在不斷的改變,傳統的管理會計方法已經不適應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于是,近年來,我國不斷引進西方先進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在經過本土化的適應性改革之后,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改善作出有力支持。這些管理方法具有相對獨立性,能夠形成相應的管理體系。
然而,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在我國的應用卻并不如意。許多企業在應用管理會計工具時,盲目地認為工具方法越多越好,由此導致的各種工具功能的重復甚至沖突,使得企業在管理會計上產生一定的混亂,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既然管理會計工具在實際應用中會產生沖突,為此,需要對各種工具進行很好的整合,這樣才能為企業的健康發展作出貢獻。筆者經過粗淺分析后,認為應以企業戰略目標作為支撐點來構建整合框架。
在企業的戰略形成階段,相關部門需要對企業的內外環境和競爭對手進行綜合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企業的戰略模式。在這個階段進行整合,往往能夠為管理者制定企業戰略提供準確的數據。
在完成企業戰略形成階段之后,接下來就是對企業戰略進行策劃。在這個階段,需要將全面預算、平衡計分卡和經濟增加值搭配使用。只有這樣,制定出來的戰略策劃才能更加契合企業的實際。
在戰略執行階段,全面預算已經不能夠滿足戰略執行的要求,于是,需要將其與平衡計分卡和作業成本法相整合,這樣便可以改善行政事業單位業務流程,對成本進行有效管理,避免了不必要的支出。
眾所周知,行政事業單位是在中國特有的政治體制下,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統稱。在復雜多變、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行政事業單位也需要不斷地增強競爭力,加強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的應用成為必然要求。管理會計工具方法雖然在應用方面還有許多問題亟需解決,但相信隨著我國研究人員的不斷探索,管理會計工具方法能夠不斷地得到完善與提高。
[1]潘欣:加強管理會計在行政事業單位中應用的探討[J].智富時代,2015(5).
[2]趙世芳:管理會計工具的整合研究——基于戰略管理的視角[J].會計實務,2014(11).
[3]李鑫:管理會計工具在流程銀行的整合應用研究[J].國際商務財會,2013(3).
[4]趙息、李亞光、齊建民:基于集成創新理論的管理會計工具整合[J].天津大學學報,2012(3).
[5]田俊麗:管理會計工具在A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6]鞏傳寶:論我國企業管理會計工具的整合[J].財經縱橫,2013(8).
趙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