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祥
(深圳順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110)
“營改增”背景下企業稅收籌劃的相關建議
陳禮祥
(深圳順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110)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營業稅和增值稅在貨物流轉過程中重復征收的現象給企業造成的經濟負擔越來越大。原有稅收政策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對于稅收工作的要求,因此對營業稅和增值稅進行改革越來越有必要。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也就是“營改增”,是我國稅收制度上一項非常重要的減稅措施,它被看作是我國從1994年以來稅改措施中流轉稅方面最為重大的一次改革。面對“營改增”稅收制度改革的這一社會趨勢,作為企業單位要審時度勢,及時調整經營和財務策略,順應稅收改革發展的趨勢。鑒于此,本文通過對企業稅收籌劃相關理論及“營改增”改革背景的概述,深入分析“營改增”對現代企業的影響,并以房地產企業為例,藉此提出了改善稅收籌劃的若干建議,以期對企業改革創新,實現長足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營改增;現代企業改革;稅收籌劃;納稅政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其市場化和國際化的特性越來越明顯,社會各行各業的分工也越來越細化,出現了多種經濟形態并存的景象,在這種情勢下,傳統的稅收體制已經不符合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營業稅和增值稅同時征收并存的情況急需改革。對于當代企業而言,“營改增”不但能夠極大地減輕企業的納稅負擔,而且還能夠有效避免現行稅收制度中存在的重復征稅現象,降低企業成本和財務風險。由此展開對這一背景下企業稅收籌劃的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一)基礎釋義
在我國,稅收籌劃的主要內容就是節稅、避稅與稅負轉移,即指納稅人在不違背法律的前提下,通過對企業的財務收支活動與生產經營的合理安排與策劃,整理出最優化的納稅方式,通過合理避稅,為企業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的稅收籌劃是事前籌劃,如果納稅事實已經形成,再進行節稅行為屬于偷稅漏稅。
(二)主要作用
以稅收籌劃的職能定義為基礎,結合筆者工作實踐,認為稅收籌劃在當前企業中所發揮的作用主要可歸結為下述幾點:其一,降低了企業的納稅成本。在日日趨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是企業最求的最高目標,這要求企業無論執行任何的經濟活動,都應該將最大限度節約成本擺在首位,即以最少的投入,為企業產出最大的經濟效益;而節稅策略的主旨就是企業降低經營成本、節省營運開支的最佳途徑之一。在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通過合理的稅收籌劃調整來實現降低納稅成本的目的,從而實現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其二,有助于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整體提高。企業運營中的稅收籌劃,貫穿于企業融資、投資以及經營活動的全部過程中,這要求財務人員具備極高的專業技能與素質,能夠通過事先系統的安排,加之縝密的籌劃來完成,是對財務人員的一項嚴格考核,不僅需要其對各種納稅方案進行對比與分析,進行全面的風險防范,同時可快且準的篩選出最適合的方案,切實發揮崗位效能,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稅收籌劃的過程中,必須鞏固并強化相關人員的知識儲備能力,全面掌握各項稅收法律法規,確保稅收籌劃能力的充分發揮。其三,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立足于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所面臨的全球并購風險正在不斷加劇,基于前文所述,企業稅收籌劃不僅能夠降低企業經營風險,還能顯著減少企業運營成本,為企業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提升企業自身價值與綜合競爭力,從而擴大規模,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
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即是市場對于“營改增”的廣泛定義,作為我國稅收制度上一項非常重要的減稅措施,它被看作是我國從1994年以來稅改措施中流轉稅方面最為重大的一次改革。“營改增”不但能夠極大地減輕企業的納稅負擔,而且還能夠有效避免現行稅收制度中存在的重復征稅現象,降低企業成本和財務風險。營業稅改增值稅,即是基于原來繳納營業稅的項目上,現改為征收增值稅。而這一增值稅只對服務或者產品的增值部分進行納稅,從而有效地避免重復征稅現象。以現實而論,“營改增”的目的主要是為減輕企業負擔,完善現有的稅收制度,消除重復征稅。同時,在完善稅收的基礎上扶持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增強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優化企業出口、投資和消費結構等。“作為中國稅收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其實施與推廣必將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完善稅收制度產生非常深遠的重要影響。具體地說,其不僅為企業避免了重復征稅,使企業稅負率降低,運營成本下降,市場競爭力增強,同時也降低了國內經濟市場的整體通貨膨脹水平。須知,在“營改增”之前,國內大多企業仍普遍存在嚴重的重復征稅現象,極大程度上制約了國內各行業產業的有序發展。基于這一現狀,為促進市場經濟下各行各業的健康發展,在企業中推行“營改增”稅收制度勢在必行,且此舉也將深刻影響到國內行業產業整體的縱深發展。
以理論為輔,現實為據,“營增改”廣泛應用的當下,其對于企業的影響自是“有喜有憂”,下文將對此展開細述。
(一)優勢作用
筆者認為,“營改增”在企業中應用的普遍優勢作用,可歸納為如下幾點:首先,是對減輕稅負的作用。營業稅的征收不是建立在企業盈利的基礎上的,而是以企業全部的經營收入為依據進行的,這對于一些規模較小或經營不善的中小型企業來說,稅收會成為其生產經營的一項沉重負擔,同時將給企業的日常經營帶來很大的壓力,長此以往,明顯不利于其在市場中立足;而增值稅是以企業增值額為依據進行征收的,是建立在企業增收的基礎上,所以把征收企業的營業稅改為增值銳,就會大大降低企業的稅負壓力。特別是對于施工企業來說,因為本身經營周期長,資金需要大,生產和流動環節多的特點,使其承受著很大的稅負壓力,營改增的推行能夠明顯降低施工企業在這一層面的稅負壓力。其次,是對企業資金流的節約作用。保障流動資金的正常運行,將對企業正常運作大有助益。因充足的流動資金是保障企業正常運轉的基本條件,而通過實行“營改增”稅收制度,不僅能使企業在營業稅方面需承受的稅額得到很大限度上的降低,同時在增值稅方面承受的稅額也將“大打折扣”,由此綜合而論,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企業的稅負成本,為企業節約大量資金,“加強”了資金鏈,保證了施工企業資金流的穩定。再者,是避免重復征稅而帶來的稅收不公平的作用。通常,企業在營業稅和增值稅同時實行的時候,往往會出現稅收重復增收的情況。比如,當企業經營狀況較好、營業收入較高的時候,企業的盈利空間就會增大;但是兩稅同收,也就意味著施工企業既要承擔營業收入的稅額,又要擔負增值部分的稅額,基于稅法原則和經濟規律而論,如此的重復征稅制度將極大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相對于只征營業稅或者只征增值稅的行業顯然有失公平,不利于企業的長足發展。然而,通過營改增稅收制度,便可直接、有效的避免這類重復征稅出現的可能性。
(二)財務弊端
方法的適用,有其作用之處,自然也有弊端所在。筆者就其個人工作實踐總結,認為“營改增”在其應用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其一,將增加財務會計的工作負擔。因實施“營改增”之前的稅收制度,步驟相對較簡單,操作環節較少,整體會計核算過程都相對較為容易;而在實行“營改增”稅收制度之后,不僅新增設了大量新的會計科目和中間環節,過程環節的操作復雜,且審核和要求都更加嚴格,由此對相關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因管理稀疏和規模較小等特點,在其業務來往過程中,受制于結算時間的不確定性、種類的多樣性等,都將增加會計核算工作的負擔和壓力。其二,外在風險因素對企業的影響較大。由于我國的增值稅發票自身存在著管理不嚴、隨意性較強等問題,加上部分小型企業無法開具正規專用發票,或是疏于發票管理,導致這類企業很多時候因無法出具正規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稅額抵扣,從而無形中使得企業稅收負擔不斷加重。其三,加重了部分企業的資金負擔。自營改增稅收制度實施后,企業必須承擔過程中產生的增值稅稅額,但部分企業因資金回籠周期較長,所需資金數額也較大,所以在其資金回收不利的情況下,就要承擔巨大的資金壓力,且這一現象在國內企業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這一問題也將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納稅影響
針對“營改增”對國內企業的納稅影響,筆者認為可分為兩個層面來分別敘述,其一是直接影響,二是深層次影響,具體如下:
第一層面,直接影響。在這一層面,“營增改”產生的直接影響包括:首先,改變了計稅依據;營業稅的征稅范圍是對全額進行征稅,而增值稅只是對增值部分進行征稅。在“營改增”之前對于企業的征稅范圍是全額征稅,故而存在重復征稅現象。其次,改變了征管主體。按照我國的財政制度,地方稅務系統負責征收營業稅,而國家稅務系統負責征收增值稅。“營改增”之后,對房地產企業來說,征稅的主體發生了變化,由地稅改為了國稅。改變了征收稅率;在征收營業稅的情況下,企業普遍納稅稅率為5%,而“營改增”之后,增值稅的稅率產生了差別,作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納稅稅率分為四種,分別為6%、11%、13%、17%,小規模納稅人的企業納稅稅率則為3%。再者,改變了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營業稅的納稅額是營業額的5%,在增值稅中小規模納稅人實行的納稅額是當期的營業收入乘以3%,而一般納稅人的納稅額是當期營業收入乘以適用稅率再減去當期的可抵扣進項稅。
第二層面,深層次影響。在這一層面,“營改增”對企業最大的影響就是企業中利潤、成本和所得稅的各項費用發生了變化,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長足發展。進一步說,首先是對企業的成本和資產金額產生的影響。即在增值稅的計算方面,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的納稅金額的計算方法是不相同的,所以在“營改增”之后,對這兩種性質的納稅人的影響也就不同。“營改增”以前,作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在購進這一環節所支付的價外費用和價款,包括增值稅全部計入到成本或資產中;而“營改增”之后,作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在購進增值稅應繳納的項目中的進項稅就不再計入成本或資產項目中,這樣將會一定程度地降低企業的成本或者資產。而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的企業是不能抵扣進行稅的,所以說在“營改增”之后,不會對企業的成本或者資產項目產生直接的影響。其次是對企業的費用產生的影響。在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以前,企業的收入情況需要計算企業的應納稅額,應納稅額已經成為企業的一項費用支出。而在“營改增”之后,企業要計算銷項稅,不作為企業的費用和成本,由此計算可以看出,企業在不改變營業額的情況之下,“營改增”后將能有效降低企業的費用支出。
針對這一背景下的企業稅收籌劃建議,筆者僅以房地產為例,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對供應方的資格和價格進行比較。房地產企業在一般納稅人處購進零散材料時,應索要增值稅專用發票,由此便可用以抵扣;而在小規模納稅人處購進商品時,在不能抵扣或者抵扣低的情況下,可以在此價格上要求便宜一些。
二是利用稅率差異。一般物資的稅率是17%,建筑業的稅率是11%,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利用不同納稅對象稅率不同的差異,從而盡可能減少企業的稅務負擔。
三是“營改增”之后,小規模納稅人比一般納稅人的征收比率要高。小規模納稅人在進項稅超過了當期銷售額的8%時,房地產企業即有必要申請開辦成為一般納稅人,從而最大限度降低應繳增值稅的負擔。
四是納稅時間上爭取延遲,盡可能爭取優惠政策。在盡快取得進項稅發票的情況下,開出銷售發票的時間要盡量延遲;同時,增值稅具有相對多的減免稅政策,比如與環保項目相關的勞務或者產品,國家規定具有相應的優惠政策。所以,房地產企業應根據各自單位的實際情況、財務人員對增值稅有關條文的掌握等情況,機動靈活地進行稅務籌劃。
綜上,“營改增”對于國內各企業來說具有“危與機”的兩面性,為此,企業必須以此次稅改為契機,進一步合理規劃自身經營行為,靈活運用稅收優惠政策,更快地駛入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1]卜延超.納稅人身份選擇在增值稅稅收籌劃中的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年(24).
[2]彭昊.“營改增”對企業會計工作內控的影響[J].商,2014(21).
[3]陸亞如.“營改增”試點企業如何進行增值稅納稅籌劃[J].財會研究,2013(05).
[4]楊志勇;;大勢所趨下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J].資本市場,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