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靚玉
建設西安自貿區可行性分析
董靚玉
(西北工業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西安710072)
西安作為西北五省最大城市,是古代絲綢之路起點,更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地,西安自貿區的成立將會對中國與中亞五國的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筆者基于現有的上海自貿區的研究,對西安自貿區的可行性發展做出評估并提出可行性建議:抓住機遇,積極爭取西安自貿區建設;多方編制規劃;重視高校自貿區人才培養。
西安自貿區;一帶一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一帶一路下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聯系亞太經濟圈,西邊承接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在西安建立自貿區,不僅可以加快西北地區與國際性貿易接軌,更有助于促進西北地區與中亞五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中國對中亞國家的直接投資快速增長,已成為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第一,塔吉克斯坦第二大投資來源國。未來,中國與中亞國家在經貿、金融、投資等領域合作將不斷擴大,經濟合作的內容將更加豐富,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將為我國、中亞地區及沿線國家百姓帶來收入增多,就業增加,生活品質提升等積極影響。
(二)設立西安自貿區優劣勢
1.優勢
(1)政治優勢。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哈薩克斯坦時指出“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我的故鄉”;2015年2月,習近平書記專程視察了西安,提出了“五個扎實”的具體要求;2015年5月,又以西安人的身份,在家鄉接待了印度總理莫迪,體現出在對家鄉的建設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視程度。我們要珍惜國家領導人對西安這座城市的偏愛之情,要積極運用西安這一優勢,爭取國家政治資源的支持,開啟城市發展新篇章。
(2)區位優勢。國家目前還沒有在內陸地區設立自貿區,而西安地處中原地區,具有承上啟下、承東啟西之作用,是亞歐大陸橋的中心城市,是全國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樞紐,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在絲路經濟帶中具有重大的承接作用。西安現有全國第五大機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在中西部空港航運過程中規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應該進一步加強鐵路運輸,在現有的西安火車站及西安北客站的基礎上加強治理,使之更加有秩序的運行并增加更多的向西北內陸地區的車次,在可能的情況下打造一條從西安始發,連接中亞五斯坦的鐵路線路。
(3)現存優勢。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省(市),凡是設立自貿區的區域,都是依托既有的海關特殊監管區、空港、海港,而不是開辟新的區域,再搞大面積的土地開發。西安現在有高新綜合保稅區、陜西西安出口加工區B區(高新)、陜西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經開)、國際港務區綜合保稅區,具備了自貿區設立的硬件條件。由此可以看出,西安有非常好的載體優勢,可以依托既有的特殊區域,擴大土地面積開發,進而優化現有地區的空間發展。
(4)歷史優勢。自古以來,西安就是國家發展之重地,中國古代最鼎盛的王朝唐朝首都就是西安。在歷史的重生感和責任感下,必須重視西安作為歷史名城、文化之都的重要作用,結合歷史觀和時代的前沿性,發揮西安城市自身特點,讓這座古老的城市重新煥發生機(西安自貿區設立和建設的方向與路徑,樊彬,郭曉輝,理論與實踐,2015[12])。
2.劣勢
(1)思想劣勢。西北地處內陸地區,人們有一種偏安內陸的思想,他們不愿意接受外來的思想的沖擊,甚至可以說他們安于現狀。而且西安作為西北五省最大的城市,少數民族集聚,少數民族普遍具有抱團傾向,比起創新,他們更喜歡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而不會去開拓。不僅少數民族如此,從接觸的西安人來看,不管是出去念書還是留在本省念書,他們最終都想回到西安,可以說西安人過于“戀家”,更有俗語講“西安姑娘不外嫁”一說。
(2)官員劣勢。西安絕大數官員的思想還停留在計劃經濟的時代,以港務區跟灞橋為例,很大程度上都是官員的不作為導致工程進展進度緩慢,出口薄弱造成的進出口貿易額太小,現在要做的就是打破部門和地區利益的藩籬,打破行動的利益慣性,要求地方決策不能僅顧于眼前利益。從西安十區三縣中浐灞區,高新區,經開區等這些命名來看,西安是向往著朝著更國際化開放格局下發展。西安既不沿海,也不沿江,內陸地區的特點使官員也無法更好的與外界溝通,信息相對閉塞,管理層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取最有利于本區域經濟發展的消息,甚至可以說他們也不愿意去探索消息。
(3)人才劣勢。西安可謂是成也地理位置敗也地理位置。其所謂的大西北的地理位置使眾多高材生望而卻步。當代青年人具有敢于冒險勇于創新的精神,不甘心于被桎梏在祖國深處,他們更渴望于前往中國最為發達的東南沿海先進省份。同時結合現有的西安經濟發展狀況來看,在現有條件下,西安經貿發展疲軟,經貿建設環節薄弱,不如東南沿海城市,因此可能除了西安本地人因為戀家的緣故,其他省份的人才基本不會選擇前往西北內陸地區發展,因此在西安自貿區建成之后,可能會出現缺少專業人才對自貿區進行治理,同時不利于對自貿區進行建言獻策,從而導致自貿區發展受阻。
(4)其他劣勢。與西安現有的條件相比,如果自貿區建設向中西部城市擴展,在中西部城市中,鄭州、蘭州、烏魯木齊、武漢、重慶都有與西安相競爭的可能性存在。以鄭州為例,鄭州作為全國鐵路運輸樞紐中心之一,在區域作用上也同樣發揮重要影響。重慶作為三峽工程重地,在水路運輸上可以直接承接東部貨物直達西部。因此在內陸建設自貿區,西安面臨的競爭對手眾多,因此西安在下一步發展中,必須突出體現、重點發展自身特有優勢,才能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一)帶動西北五省經濟發展
西安現有三星、華為、創維等電子科技產業巨頭,更是國家航空航天電子軟件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重地,對航空航天建設有重要作用。西安有眾多高校,通過吸引西北五省的內陸人才,可以加強西北內陸地區人才發展,同時人才回饋西北五省也不是不可能。在現有的西咸一體化進程中,這種模式很好的輻射了陜西的經濟發展,也有利于為絲路建設提供借鑒意義。
(二)優化西部地區投資環境
若西安自貿區建立,保持對外開放對內改革,結合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已經建立,將進一步優化西部地區的投資環境,改善民眾對西部地區發展環境惡劣的看法,爭取更多的人力資金進駐西安。同時自貿區的建立必將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在解決就業難的問題上做出方案,提升西北地區就業收入和生活水平,使之與國際化接軌。優化西安現行投資環境,加快高新區建設,使之能與浐灞區互通有無,為自貿區建設打下基礎。
(三)設立自貿區政策紅利效益顯著
中央雖然說不給自貿區特殊政策,但可以由自貿區自己創新政策。以福建自貿區為例,國家重點試驗任務達186項,其中體制創新就有88項,擴大開放就有98項。有助于建立與國際標準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使企業在投資與發展的過程中更加透明化、規范化,公開化、精簡化,由事先審批轉為事中、事后監管。更好的利用政策體制,有利于城市創新發展,更有利于帶動就業,使城市更有生機活力。
(一)性質比較
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區是沿海型自貿區,符合傳統自貿區的地理選擇及地理位置優勢;西安自貿區屬于內陸型自貿區,貨物運輸不易,同時相較于東南沿海先進的產業模式,從產業支撐特點分析,西安自貿區是工貿結合型自貿區。同時從現有經濟基礎來看,西安的總體經濟實力與上述四個城市具有一定的差距,必然在建設自貿區時起點不若現有的四個自貿區高,若西安有意建設自貿區,必須要有合理定位。
(二)定位比較
上海自貿區是中國第一個自貿區,且面向全球,當時的使命是給全國積累可復制的經驗,其次上海是中國金融中心,上海自貿區更多考慮怎樣與其金融中心的地位銜接,以及打造人民幣的離岸中心,同時落實負面清單管理爭取更大突破。借鑒其他自貿區的定位,西安自貿區應著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內陸型自由貿易試驗區,引領內陸型改革開放新潮流,帶動西部地區發展,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互聯互通、協調發展。(粵閩津滬四大自貿區定位有何區別?南方都市報,2014-12-28)
(三)作用比較
上海自貿區的成立有助于人民幣國際化,作為中國大陸的金融中心,有助于取代香港在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打造類似紐約、倫敦一樣國際金融中心。對于西安,通過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內陸型自貿區,吸引國內外資金和技術進入自貿區,帶動關中-天水經濟區及西北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為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發揮重要作用,為中國內陸城市的進一步開放發展積累經驗、探索路徑。
西安城市的發展關乎西北內陸地區的經濟建設,西安自貿區的成立也必然會為西北地區帶來新的投資環境與就業機會。面對周邊城市的積極競爭,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城市,關天經濟區的核心城市,若能申報建立自貿園區,對于國家加大向西開放力度,提升陜西乃至西部全面開放型經濟水平無疑將有著重要意義。
(一)抓住機遇,積極爭取西安自貿區建設
短時期內,國家可能不會在內陸地區建立自貿區,但是西安必將是國家下一步自貿區建設所考慮的城市。因此西安要積極建設現有的保稅區,為將來自貿區建設打下良好基礎,要學習上海自貿區建設“負面清單”,同時學習國際上自貿區建設的先進經驗,為將來遞交自貿區建設申請做準備。
(二)多方編制規劃
西安想要搞活自貿區,最大的機遇就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是西安市發改委在行動,陜西省發改委也在綢繆港務區、高新區、空港新城三家主體也在編制相關規劃。自貿區是在綜合保稅區的基礎上形成的,而陜西省目前有西安國際港務區和西安市高新區兩個綜合保稅區,和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即將批復的綜合保稅區。在這三家中,西安國際港務區和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的呼聲較高。但是港務區只有陸沒有空,而西咸新區還未完全成型,各有利弊。但是現在各區域相互競爭的狀態刺激著西安自貿區的實現。
(三)重視高校自貿區人才培養
西安高校眾多,但由于受制于西北內陸,地理位置不好,而且還偏重于理工科的發展,忽視了國際商務人才的培養。在國際貿易和國際商務人才的培養上,西安應學習沿海先進省份的人才培養模式,如沿海地區廈門大學,南開大學等均有國際商務相關重點學科,所以西安高校應加快國際商務學科的建設,加強高校之間的學科交流。在理工科建設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加強經管類學科的建設,同時政府應該為西部相關企業投入更多的人才資源,激發高校學生對于經貿發展以及國際貿易、國際商務的學習興趣,為其準備更多相關就業崗位。
自貿區建設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這些需要國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西安自貿區建設不是不可行的,雖然受制于地理環境,但是隨著一帶一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國家政策機制的側重,西安自貿區議題逐漸提上日程,必將以上海自貿區為經驗,為借鑒,同時加快推進西部地區與國際化接軌,將更多的資源引入西部地區,爭取讓西安一座城帶動一區域。
[1]夏斌.對上海自貿區的認識與建議[J].全球化,2013(1).
[2]吳倩.新一批自貿區“花落誰家”?中西部城市勝算最大[J].中國西部,2015(15).
[3]趙斐.外匯管理政策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自由貿易實驗園區建設的借鑒與探索[J].西部金融,2015(1).
[4]笪志剛.中國自貿區戰略面臨新風險、新挑戰與有效路徑選擇[J].對外經貿,2013(1).
[5]王孝松,張國旺,周愛農.上海自貿區的運行基礎、比較分析與發展前景[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7).
[6]王問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定位與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2).
[7]江歡.上海自貿區成立對人民幣國際化影響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5(12).
[8]羅素梅,周光友.上海自貿區金融開放、資本流動與利率市場化[J].上海經濟研究,2015(1).
[9]楊楓樺.上海自貿區—新一輪的發展戰略與效應探討[J].中國商貿,2014(31).
[10]代鑫琪,關國才.上海自貿區的發展問題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6).
[責任編輯:王鑫]
F741.2
A
1005-913X(2015)10-0017-02
2015-08-10
董靚玉(1993-),女,遼寧撫順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