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云
從衍生品交易虧損看銀行風險管控機制
胡曉云
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特別是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產品日趨復雜,杠桿效應使金融風險大幅升高,稍有不慎,可能對金融企業帶來災難性的后果。1990年以后,導致數億美元虧損的交易事件就達十多起,有些甚至使金融機構最終倒閉。
(一)巴林銀行事件
巴林銀行創立于1763年,曾經是英國倫敦歷史最久、名聲顯赫的商業銀行集團,素以發展穩健、信譽良好而馳名。巴林銀行的業務專長是企業融資和投資管理,業務網點主要在亞洲及拉美新興國家和地區。1994年巴林銀行的稅前利潤仍然高達1.5億美元。巴林銀行有著輝煌的歷史,如1803年,剛剛誕生的美國從法國手中購買南部的路易斯安納州時,所有資金就出自巴林銀行。英國皇室也是巴林銀行的客戶,由于巴林銀行的卓越貢獻,巴林家族先后獲得了5個世襲的爵位。這可算得上一個世界記錄,從而奠定了巴林銀行顯赫地位的基礎。
1995年,巴林銀行破產了,200多年優異的經營歷史,沒能逃過破產的結局,事件震驚世界。巴林銀行破產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貨經理尼克·里森錯誤地判斷了日本股市的走向。1995年1月,日本經濟呈現復蘇勢頭,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別在東京和大阪等地買進大量期貨合同,希望在日經指數上升時賺取大額利潤。然而,1995年1月17日突發的日本阪神地震打擊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勢頭,股價持續下跌。巴林銀行因此損失金額高達14億美元,這幾乎是巴林銀行當時的所有資產,這座曾經輝煌的金融大廈就此倒塌。
(二)法國興業銀行交易巨虧事件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簡稱法興銀行)創建于1864年5月,是有著近150年歷史的老牌歐洲銀行和世界上最大的銀行集團之一,l997年總資產達到4411億美元,在法國躍居第一,在全球銀行業排第7位,并進入世界最大的100家公司之列。法興銀行分別在巴黎、東京、紐約的證券市場掛牌上市,擁有雇員55000名、國內網點2600個、世界上多達80個國家的分支機構500家,以及500萬私人和企業客戶。它提供從傳統商業銀行到投資銀行的全面、專業的金融服務,被視為世界上最大的衍生交易市場領導者,也一度被認為是世界上風險控制最出色的銀行之一。
2008年1月,因期貨交易員杰羅姆·凱維埃爾(Jerome Kerviel)在未經授權情況下大量購買歐洲股指期貨,形成49億歐元(約71億美元)的巨額虧空,創下世界銀行業迄今為止因員工違規操作而蒙受的單筆金額損失紀錄,觸發了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金融震蕩,并波及全球股市,引發暴跌。無論從性質還是規模來說,法興銀行的交易欺詐案都堪稱史上最大的金融悲劇。
(三)摩根大通投資巨虧事件
國際金融市場經過2008年次貸危機的洗禮,擁有85年歷史的華爾街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 Cos)賤價出售給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擁有94年歷史的美林(Merrill Lynch)被綜合銀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收購;歷史最悠久的投行——158年歷史的雷曼(Lehman Brothers)宣布破產;139年的高盛(Goldman Sachs)和73年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同時改旗易幟轉為銀行控股公司。擁有悠久歷史的華爾街五大投行就這樣轟然倒下。經過此番洗禮和優勝劣汰之后,留下來的是否是內部治理規范,風險控制嚴格的公司呢?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很快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2012年5月,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因一名交易員的“押錯賭注”導致巨虧。據稱這筆信用衍生交易的本意是“規避風險”,但在操作中卻因“不明原因”導致4月底至5月初每天上億美元的巨虧,截至5月10日累計損失已超過20億美元。不僅如此,這筆交易導致市場恐慌,摩根大通5月11日開盤即暴跌9.3%,市值蒸發144億。這支曾經的優質金融股已縮水近180億美元。
該事件的影響蔓延至今,幾乎顛覆全球市場投資理念和思維模式的“次貸危機”,正是因為信用衍生交易監管存在漏洞,事發后在全美乃至全球,引發了聲討華爾街、要求對金融投機加以嚴格監管的驚濤駭浪。然而時過境遷,“華爾街成功神話”再度悄然流行,曾受千夫所指的金融界高薪、高期權獎勵也悄然回潮,摩根大通首席投資官艾娜·德魯在過去兩年就得到3150萬美元薪酬,此次離職還將得到1470萬美元股權獎勵,而市場似已“傷疤未好已忘疼”。此次摩根大通的巨虧告訴人們,導致“次貸風暴”和延續至今全球經濟衰退的禍根是投行的貪婪和對信用衍生交易限制、監管的缺乏,幾年“嚴肅處理”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危險依然存在,且隨時可能爆發。
(一)市場風險監控失職
前述三個案例存在的共同問題就是相關公司的市場風險監控部門嚴重失職,形同虛設。在巴林銀行的案例中,里森的工作實際上是從事經紀業務,代客戶買賣衍生產品,即根據客戶的交易委托,在市場進行平盤,賺取買賣點差。銀行實際是背對背交易,不承擔市場風險,但銀行允許交易員保持少量的風險敞口,里森卻違規建立了高達6萬余份日經225期貨多頭頭寸。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戶發生大地震,其后數日,東京日經指數大幅度下跌,多頭頭寸遭受巨大虧損。在法興銀行的案例中,凱維埃爾通過建立大量虛假的Eurostoxx50指數、德國DAX指數及倫敦金融時報指數的套利交易,實際上持有的是大量多頭合約,最高時多頭頭寸達730億美元。如此大額的風險敞口,相關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卻未能及時發現,風險監控職能可以說形同虛設。
(二)不相容崗位未嚴格分離
在巴林銀行的案例中,里森作為衍生產品的前臺交易員,同時是后臺清算部門的負責人。對于交易業務,前臺作為交易執行部門,與中臺風險控制部門和后臺清算部門應各司其職,相互獨立,互相牽制,前中后臺職責分離是交易的最基本原則。巴林銀行上述崗位不獨立,導致里森持倉超過公司規定時,仍然輕松申請到資金,向交易所補充資金。
(三)信息系統管理存在問題
在法興銀行的案例中,凱維埃爾原在中臺部門任職,在參數團隊工作;到投行部后,做過風險評估和風險對沖管理工具的開發。跨部門工作經驗使其對后臺風險管理制度非常熟悉,他利用熟知后臺業務系統,盜取了相關用戶的登陸密碼,用以掩飾其虛假的單邊頭寸。
(一)加強風險防范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框架》強調銀行業的三大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巴塞爾協議Ⅲ更是提高了最低資本要求,降低銀行杠桿效應,提升銀行風險應對能力。以前我國銀行以貸款為主,主要強調信用風險。隨著國內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如股指期貨、利率掉期等產品的開展,市場風險管理問題越來越突出。其次是操作風險,商業銀行最難控制的其實是操作風險,因為操作風險往往是由銀行內部各個崗位上熟悉銀行內控規則、知道如何規避的人造成的,巴林銀行和法興銀行案例中都屬于操作風險的范疇。因而,我國商業銀行需要高度重視操作風險,對資金交易、衍生產品交易進行規范管理。
第一,建立完備的資金交易市場風險評估和控制系統。對于利率產品、匯率產品或衍生品交易,應就交易品種、交易金額和止損點等對資金交易員進行授權,明確規定允許交易的業務品種,確定資金業務單筆、累計最大交易限額以及相應承擔的單筆、累計最大交易損失限額和交易止損點。金融危機后,市場波動較大,金融機構也應建立壓力測試系統,模擬在相對極端市場情況下機構應對風險的能力。
第二,根據權限等級和職責分離原則,做到前臺交易與后臺結算分離、自營業務與代客業務分離、業務操作與風險監控分離,建立資金交易中臺和后臺部門對前臺交易的反映和監督機制;前臺資金交易人員承擔越權交易和虛假交易的責任;中臺監控人員負責核對前臺交易的授權交易限額、交易對手的授信額度和交易價格,承擔對資金交易員越權交易報告的責任;后臺結算人員獨立進行交易結算和付款,向交易對手逐筆確認交易事實,對結算的操作性風險負責。
第三,建立完善的衍生產品交易前、中、后臺自動聯接的業務處理系統和實時風險管理系統,定期更新衍生產品交易的風險敞口限額、止損限額和應急計劃,嚴格審查交易對手的法律地位和交易資格,對衍生產品交易主管和交易員制定明確的資格認定標準,實行嚴格的分級授權制度。
(二)注重企業內部控制文化建設
多年來,巴林銀行一直認為雇傭的員工都是值得信賴的,都信奉巴林銀行的企業文化,都將公司的利益時刻放在心中。交易員之所以有機會超出權限進行交易,是因為這些企業只看到金融市場的高收益,卻忽視了對風險的認識與管理。按照規定,銀行的證券或期貨交易員進行交易時,都會受到資金額度的嚴格限制,只要相關人員或主管人員細心審核一下交易記錄清單,就會發現違規操作。但是,由于此前的違規操作曾給銀行帶來過豐厚的利潤,在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前提下,放松了應有的警惕,終于導致事件發生。從某種意義上講,凱維埃爾等人也是內控文化不良的受害者。其實,凱維埃爾的悲劇也是當今金融系統內彌漫的貪欲和慫恿人們為追求高額利潤鋌而走險的金融體系埋下的。我國商業銀行過去也存在重發展、輕控制的現象,將業務發展放在第一位,對支行高級管理人員的任用與考核注重業務開拓能力,忽視對其管理能力和道德水平的考察。
時任巴林投資銀行首席執行官認為可以從中吸取很多教訓,其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不要想當然認為所有的員工都是正直、誠實的。金融機構應重視內部控制文化建設,文化建設不簡單等同于內控體系建設,內控體系建設可以根據監管部門的制度或公司業務特征通過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來完成,內控文化建設要通過嚴格執行這些制度來促使員工形成主動的內控意識,需要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從而達到主動地、自覺地將自身行為置于規范之內,最終保障機構安全有序運轉。
(三)加強信息系統控制,完善監控系統
在巴林銀行的案例中,里森同時是清算部門負責人,實為不相容職務未嚴格分離,中后臺對前臺的監控作用未得到發揮,而英國總部的監控在發現蛛絲馬跡時未深度追查,錯失良機。法興銀行案例中,凱維埃爾事實上曾經就是監管者,在安全控制部門工作過,對交易流程和監控十分熟悉,得以利用在安全控制部門的工作經歷和獲得的知識進行操作,用編造的交易掩蓋非法交易活動、逃避監管。同時,凱維埃爾還侵入計算機系統,從而消除本可以阻擋他豪賭的信用和交易量限制。在操縱虛假交易以及規避檢查方面,他每一步都先于其主管。
隨著我國商業銀行業務操作系統電子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必須建立科學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風險防范制度,包括嚴格進行業務主管、軟件設計、業務操作及技術維修人員的權限劃分,嚴禁系統設計、軟件開發人員介入實際業務操作,實施有效的用戶管理和密碼(口令)管理,對網絡設備、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應用程序設置必要的日志,以確保計算機信息系統設備、數據、系統運行和系統環境的安全。
(四)加強外部監管
加強外部監管,可以確保在內部控制措施失效時,及時發現和糾正金融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適時推出適合國內金融市場的金融產品。為支持國內金融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創新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然而創新是在對所有產品的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完成的,作為監管部門,要對創新業務的風險控制措施、監管要求及時跟進。
第二,各級監管機構要各司其職,交易所、清算所需對異常交易進行監控。由于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金融機構通過各種金融產品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系,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監管機構要密切配合,防止通過各種金融工具將風險轉移出去,逃避監管。
第三,適時推出存款保險等配套制度。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利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金融機構間競爭勢必日趨激烈。優勝劣汰不可避免時,可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未雨綢繆,適時推出存款保險制度,作為外部風險緩釋的手段之一,避免單一金融出現問題時風險擴散。
作者單位:國開證券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