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雙
(中共唐山市委黨校 河北 唐山 063000)
腐敗是權力的衍生物,超越時空限制。與之相應,反腐敗也成為世界各國執政黨和政府面對的共同難題。十八大以來,我國反腐的力度越來越大,高壓反腐成為新常態。而建章立制,從源頭上治理腐敗,成為十八大以來反腐的一大趨勢。
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習近平在十八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事先預防重于事后懲處”是國際社會在反腐敗方面的一個普遍共識。如《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處處強調:預防是反腐敗的關鍵。而從源頭治理腐敗,廉政風險防控,也是我國反腐倡廉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源頭治理在黨和政府反腐倡廉的整體戰略布局中地位越來越突出,制度反腐與腐敗預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預防并減少腐敗發生逐漸成為我國廉政建設的基本政策導向。在社會環境與客觀條件不斷發生變化的歷史背景下,探索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成為我國反腐倡廉事業發展的新趨勢。如十七大報告“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工作領域”“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十八大報告指出防控廉政風險,防止利益沖突,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再如《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要求強化管理過程,是新的反腐策略在實踐中的具體落實。
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是國家權力的執行者,是腐敗的“主體”。腐敗是“人”這個“主體”的腐敗,反腐倡廉關鍵要管好“人”,建立科學有效的干部人事制度。而廉勤風險指數評價體系是對領導干部的動態監督與管理。通過建立廉勤風險指標評價體系,對每名領導干部,尤其是科級干部采用積分制進行量化,每犯一個錯誤就會減去相應的分值,年終匯總,從而形成一個科學評價干部的標準,從而為科學合理的任用干部提供一個合理參考。
1、廉勤風險指數評價體系的定義及意義
廉勤風險指數評價體系,就是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采集廉勤信息,確定多個體現廉政勤政情況的指標,經過對比換算,賦予不同權重,并以數據量化的形式作出客觀評價。它是借鑒國際透明組織清廉指數評價機制,把領導干部的組織認可、群眾認同和自我認知程度作為評價依據,通過量化打分,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級次作出客觀反映,建立黨政組織和領導干部廉勤衡量的具體標準。通過構建廉勤風險指數評價體系,不斷強化對領導干部的廉政風險預警,實現干部監督管理的日常化、科學化,成為深化預防腐敗工作、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抓手。
2、廉勤風險指數評價體系的框架:443模式框架
唐山市尤其是唐海縣,已對廉勤風險指數評價體系進行了有效的實際探索,其框架主要是四項指標、四級指數、三級預警工作模式。主要做法為以下幾點。
一是用好廉勤“體檢儀”。唐海縣投資近30萬元研發了“廉勤指數評價體系”軟件,使其成為干部廉勤信息錄入、分析、預警、評價的有效載體。在干部自我評價、組織評價、獎懲評價的基礎上,把一般干部、基層群眾、服務對象作為評價領導干部的第三方納入體系中進行數據采集。同時,選拔廉勤監測員,及時向縣紀委監察局反映干部大吃大喝、作風粗暴、效率低下等問題。二是在縣紀檢監察網站開設“廉勤信箱”,受理在線舉報,及時掌握干部廉勤信息。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不論大小,縣紀委監察局都派專人進行調查。如反映屬實,將記入相關干部的廉政檔案并錄入“廉勤指數評價體系”,根據情節輕重分別給予提醒教育、誡勉談話、通報批評等處理,真正做到關口前移、有效預警。三是建立廉勤“數據庫”,全面了解掌握干部廉勤信息。唐海縣將專項檢查、信訪舉報、效能投訴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整合匯總,實現資源共享。建立了廉勤信息共享制度,成立了由紀檢、組織、政法、財政、審計等18家單位為成員的聯席會議,定期溝通。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通過網絡監測、民主測評、專項考核、受理舉報、查辦案件等方式,多渠道、多層面、多角度地采集信息,并將信息統一錄入到“廉勤指數評價體系”,實現了干部廉勤信息管理的科學化、動態化和全面化。四是設立廉勤“體檢表”。為綜合掌握每名黨員干部的廉勤狀況,唐海縣運用“廉勤指數評價體系”,對采集到的廉勤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分析評定,并為每個評價項目賦予一定的分值,對達不到規定要求的予以扣分。在信息錄入時,系統自動生成領導干部廉勤狀況評價,從而建立一個長期的、動態化、數字化的廉勤指數評價平臺,以便及時掌握每名干部的廉勤動態,有效發揮預警防范作用。五是開好廉勤“對癥藥”。唐海縣運用“廉勤指數評價體系”,將全縣有關單位按照工作職能和權限的不同,劃分為A、B、C三類進行評比,并根據評比結果進行排名。并將廉勤指數作為對干部監督、評價和使用的重要依據,對廉勤等級高的干部提拔重用,對廉勤等級不高的干部則分別予以提醒、廉政談話、下達書面警告單、向單位“一把手”通報等處理,有針對性地進行提醒教育和重點監管。
3、黨管干部、選拔任用干部糾偏扶正,注重實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于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為的執政骨干隊伍。建設高素質執政骨干隊伍。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各盡其能、才盡其用。完善競爭性選拔干部方式,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不讓老實人吃虧。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變唯票取人、唯分取人;年輕干部破格提拔;用好各年齡段干部;改變干部部門化現象;擇天下英才而用。
加強對公共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是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規范職責權限,科學配置權力和職能,加強對主要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推行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如堅持事前規范,建立源頭防范的權力運行機制;強化事中監督,建立全程跟進的監控制約機制嚴格事后核查,建立末端檢驗的績效考評機制。總之,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十八屆第三次全會上強調,要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完善反腐敗的體制機制,保證各級紀委監督權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因此,要積極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度: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推進紀委領導體制創新:上對下;派駐機構全覆蓋、改進巡視制度:常規與專項巡視;借助網絡輿情監督。
制度建設的目標首先是建立一套科學嚴密的廉政制度體系,規范約束公共權力的運行。雖然我國的反腐敗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但僅僅是具備了基本的框架,相關的法律制度仍然不夠完備,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反腐敗法律制度體系,繼續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其次制度反腐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以法治的思維推進黨的制度和國家治理。包括制度本身建設在內的一切行動都將由制度加以規范,超出法律和制度的范圍,再無權力運行。因此,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反腐敗法律制度體系。如圍繞人事權、司法權、行政審批權、行政執法權等權力,建立完善防控廉政風險法律法規,風險防控:對潛在性、可控性、預防性風險進行制度布控;建立完善防止利益沖突法律法規:利益聲明;健全完善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法律法規。
作風體現黨的性質、代表黨的形象,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優良作風是黨的事業成功的保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要“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改進作風,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證,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全面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因此,要積極落實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制度,如直接聯系群眾;改革完善會議公文制度:改文山會海,要清新文風;建立完善“三公”經費管理長效機制:核準、審計;規范并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標準房、車、接待。
制度建設是反腐的有效措施。同時,制度建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據社會發展的步驟逐步完善制度設計與執行機制。可以說,反腐制度建設是一項復雜而又緩慢的工作,需要反復的實踐、完善。因此,既要有耐心,又要常抓不懈。要持續保持反腐高壓態勢;經常抓,長期抓;蒼蠅老虎一起抓。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堅決反對腐敗,防止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腐化變質,是我們必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要認識到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總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注:本文系河北省2014年社科規劃課題部分成果( HB14DD006)。)
[1]任建明等:中國新時期反腐敗歷程[M].黨建讀物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