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洲虹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 100081)
美國能源依存度的拐點及啟示
劉洲虹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100081)
摘要: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發展經濟需要能源的支持。全球能源格局始終處于不斷調整和變化中。北非、中東地區動蕩局勢成為全球經濟的新震源,美國對此加快了能源獨立腳步。“頁巖氣革命”爆發,美國能源依存度的拐點出現。美國政府多年來遵循市場規律運用宏觀調控的手段扭轉了美國能源特別是石油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并取得了顯著成果。充足的能源供應以及頁巖氣廉價的優勢,緩解了經濟增長與資源不足之間的矛盾,對于美國制造業回歸,經濟復蘇意義重大。同時,美國憑借能源革命,推動能源工業變革,在能源工業中的地位將更為重要,對全球經濟走向的話語權將進一步增強。而我國也應當建立多元的能源消費結構,運用宏觀調控的手段進行能源改革,減少能耗,成為節能型國家。
關鍵詞:美國能源;對外依存度;能源政策
一、引言
美國是世界上能源消耗大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化石燃料占75%。近年來,美國政府逐漸加大“能源獨立”戰略的實施力度。2007年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分別通過新的能源法案《能源獨立和安全法》。該法案旨在降低美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和保證能源供應安全。2009年,美國政府簽署《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此法案將新能源開發及利用作為主攻對象。2010年5月,美國通過了《國家能源法案》,其核心是實現美國能源獨立。2011年美國能源獨立的目標已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對于美國能源依存度出現拐點,國內外大致從能源進出口貿易,政府采取的能源戰略及能源變革對世界的影響三個方面進行研究,總結為“能源來源結構說”“能源戰略轉變說”和“能源變革價值說”三種學說。
近年來美國能源進口量變化趨勢明顯。張抗、周芳(2011)從美國石油進口量及美國石油進口來源構成分析美國石油依存度發生的變化,得出在石油進口來源需多元化確保能源安全的啟示。[1]王佩、高瑞明、李涵(2012)詳細分析了美國原油進口量下降的原因,得出美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成品油凈出口國的結論,總結出美國石油貿易結構的變革對重要產油國及石油消費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2]谷文艷(2007)認為由于能源供給與消費的差異、進出口的不平衡、價格變動等因素會引起美國能源供求及貿易的變化。[3]
美國為實現能源獨立,對能源戰略做出調整。雷越、陳建榮(2011)認為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的降低得益于增加本國產量、提高能效、發展替代清潔能源等政策。[4]胡曉群、顏劍英、胡小丁(2006)從國內因素和國外因素的角度分析了美國能源政策演變的背景,美國能源法案對核電產業、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的影響。[5]
美國能源出現拐點對美國及全球存在很大的價值。楊挺、孫小濤(2013)詳細分析了頁巖氣開發的現狀和頁巖氣的開發對天然氣供求格局及美國能源結構的影響。[6]梁曉菲、史林渠(2011)從頁巖氣儲量和生產的角度出發,研究了頁巖氣對全球天然氣市場格局及乙烯產業的影響。[7]遲曉蕾(2012)認為美國“頁巖氣革命”重塑世界能源供求結構,也有利于美國在經濟政治上稱霸全球,具有國際經濟政治意義。[8]
二、美國能源依存度拐點的出現
(一)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的變化
在美國,石油是最主要的能源,居能源消費之首。據統計,人口占全球5%的美國每年消費世界石油能源的25%,可見美國對石油的消費是巨大的。[9]據統計,美國于20世紀初就開始進口石油,是世界頭號石油進口國。2009年之前,美國石油嚴重依賴進口,但是隨著技術進步,近海油氣田得以高效率的開采,能源利用率也不斷提高,同時新能源的不斷涌現和開發,使得美國石油進口量逐漸降低。2000年-2014年,石油進口量從最高值3,695,971千桶降至2677911千桶。而在出口方面,美國石油從2002年到2014年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14年美國石油出口高達126152千桶,是2002年石油出口量的37.27倍。從石油進出口總體趨勢來看,美國石油進口量逐年減少,出口量逐年增加,近五年增長速度加快。在美國石油生產方面,生產量逐年增加,2000年-2014年,美國石油生產量增長達48%。同時,在2014年,石油生產達到3161866千桶,高于進口量約483955千桶,這也是美國首次石 油生產量高于進口量,表明美國石油消費將更加依賴于國內生產。
(二)美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的變化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世界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2008年美國的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為6.73萬億立方米,為世界總儲量的3.8%,居世界第五位。美國能源消費逐漸依賴于天然氣,頁巖氣的開發使美國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天然氣第一大生產國,并實現自給自足。
(三)美國煤炭對外依存度的變化
美國是全球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以目前美國的開采量和消費量來看,美國的煤炭儲量足夠維持其使用200年,但是,美國在煤炭產量方面一直低于中國,這與其能源結構有著必然的聯系。美國煤炭消費在其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0%。
三、美國能源依存度出現拐點的經濟原因
(一)價格機制促使能源依存度出現拐點
石油作為當今世上主要的化石燃料,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存在眾多的政治經濟因素。但作為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所必不可少的能源,石油的價格一直備受關注。從1973年到1990年短短17年間,全球發生三次“石油危機”,與之伴隨的是油價的持續上升。這無疑對工業的發展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相比之下,天然氣不僅清潔、燃燒率高,而且價格低,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
天然氣價格與石油價格差異大。如表1所示,從2003年開始,天然氣的價格就遠遠低于石油價格,且價格波動小,相比之下,石油價格基本處于較高水平,雖在2009年價格下降幅度大,但在隨后的3年中,價格依舊飆升到94美元/桶。在工業生產中,根據熱量換算,1桶石油=6百萬英熱單位=150立方米天然氣,而1千立方英尺=28.317立方米,可以得出,1桶油大約為5千立方英尺,而反應在價格上則表現為:要達到同樣的熱量,需要購買5千立方英尺的天然氣才能達到購買一桶石油所需的熱量。天然氣在工業使用中的價格和石油價格相比,天然氣的價格很低,尤其是在2012年,天然氣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在工業生產中,由于天然氣的價格大大低于石油的價格,廠商根據成本效益理論,便會選擇價格降低且清潔環保的天然氣作為能源燃料,從而提升生產效益。廠商的選擇使得天然氣在美國逐漸取代石油,美國又是天然氣生產大國,這無疑使得美國能源對外依存度降低。
(二)美國政府的財政支持政策
美國政府向來重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于是在眾多法案中都提出的對新能源的補貼和減免稅收政策,鼓勵企業和居民選擇新能源,從而有效地保證能源供應安全。
美國為鼓勵核能的發展,對核能進行了財政補貼,據2008年美國能源署數據顯示,2007年,政府對能源提供了約166億美元的能源補貼,其中60%用于補貼核電發展,可見,美國對核電發展的重視。對于風能發電政府直接對風電的價格給予補貼,這樣就有效的避免了由于直接對投資補貼而造成的資源浪費,同樣還很大程度地鼓勵了風電的發展,促進了其風裝電機的發展。對于太陽能美國政府也是耗資巨大,例如,2011年,加利福尼亞州推出320億美元的太陽能推廣計劃和普及計劃,對太陽能熱水器和供暖設備給予較為可觀的補貼。美國還對生物能源提出支持政策,政府對各個州都分別做出了汽車燃料中可再生燃料的比例要求,同時還實施了生物燃料生產的補貼政策和稅收減免政策,美國政府給與生物柴油和乙醇的補貼數額相當大,為了鼓勵乙醇的發展,美國政府不僅解除了對轉基因玉米的管制,還對其進行大額補貼,據統計,從2006年到2013年玉米乙醇的補貼達350億,預計2014年將會上升到160億美元左右。
美國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財政補貼,極大的促進了美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促進了核電基地的建設,保證了風能和太陽能在居民中的普及,鼓勵了生物燃料的生產,使得美國的能源結構更加合理,同時,也減少了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促進了美國能源依存度拐點的出現。
四、對中國的啟示
(一) 能源消費結構多元化保證能源安全
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比例高達65%。雖然我國煤炭儲量豐富,但煤炭實屬不可再生資源,且對環境污染程度較大,并不利于我國經濟的長久發展。新能源清潔環保,但由于當前的經濟技術水平有限,不可實現大規模開發,其價格水平也較高,所以在當前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化石能源仍占據主要的能源消費地位。在世界其他發達國家,石油仍是最主要的消費能源。由此而引發的諸多問題出現,比如:中東石油引發的戰爭,環境污染,石油問題引發的經濟危機等,因此,長期以石油、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不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原則的,更不利于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相比石油、煤炭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天然氣較為清潔環保,同時我國天然氣儲量豐富,雖然鋪設天然氣運輸管道成本較高,但仍符合長遠經濟發展。我國還應當加強對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新能源有著化石能源無法超越的優勢。所以目前應當提高天然氣和新能源的消費比例,尤其從長遠來看,以新能源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是全球的必然趨勢。我國實現能源消費結構的多元化才可有效的保證能源供應,促進能源安全。
(二)運用宏觀調控手段重點開發天然氣和新能源
美國能源依存度出現拐點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從行政立法的角度,美國于2009年提出《能源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其核心是加大清潔能源使用范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2010年的《美國能源法》用更合理的方式鼓勵新能源的發展,這些法案都使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得到較快發展。同時,美國政府還在人才、技術財政等方面支持天然氣和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尤其是政府對新能源提出的各項財政支持,極大地促進了美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我國為了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也應當運用宏觀調控手段,設立多項行政法規擴大天然氣和新能源的使用范圍,運用經濟手段結合市場規律合理推廣天然氣和新能源,加大對天然氣和新能源的財政補貼力度。還應當投入人才、科研等,保證天然氣和新能源的推廣。
(三)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節能社會
在開發利用天然氣、新能源的基礎上,我國還應當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能耗。近年來,我國GDP總量雖然持續增加,但能源消耗總量也居高不下,環境污染指標連年超過預定指標,所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節能是我國的必經之路。提高能源利用率離不開科技支持,我國應當積極發展和推廣相關技術,使該類技術滲透到各個耗能領域。在節能方面,我國應當建立完善的節能制度,促進節能產業發展,尤其在稅收制度方面,可以通過減免稅的方式引導和鼓勵的推廣。
五、結論
美國是能源消耗大國,而能源與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多年來,美國政府一直追求能源獨立,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美國運用宏觀調控保障能源安全,并取得實質性進展,能源對外依存度已經出現拐點。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尤其是石油高達60%。美國能源依存度拐點的出現,對我國能源結構調整與改革提供眾多思路。我國雖然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我國應當根據本國國情進行能源改革,政府應當建立多元的能源消費結構,并在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前提下運用宏觀調控的手段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推動天然氣和新能源的發展,提高能源利用率,發展節能社會,降低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和煤炭在消費結構中的比例。使能源結構能夠適應和推動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抗,周芳.美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和來源構成變化及啟示[J].中外能源,2011,16:8-16.
[2] 王佩,高瑞明,李涵.美國石油貿易變化趨勢及對全球的影響[J].國際石油經濟,2012,8:1-6.
[3] 谷文艷.美國能源供求及貿易狀況綜述[J].國際資料信息,2007(3):1-7.
[4] 雷越,陳建榮.美國降低石油依存度的戰略動向[J].國際石油經濟,2011,4:8-11.
[5] 胡曉群,顏劍英,胡小丁.美國能源政策新趨勢及對中國的借鑒[J].當代亞太,2006(2):44-50.
[6] 楊挺,孫小濤.美國頁巖氣開發對世界天然氣和石油化工產業的影響[J].化工進展,2013,32(3):717-720.
[7] 梁曉菲,史林渠.頁巖氣使全球石化產業中心重心向美國偏移[J].中外能源,2011,16(12):42-50.
[8] 遲曉蕾.美國“頁巖氣革命”對世界能源結構的重構及其中國意義[J].黨政干部學刊,2012(1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