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瑤
(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陜西 西安 710075)
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基金作為一種新型的投融資機制,有利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有利于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有利于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針對目前國內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基金仍處在起步摸索階段的實際,分析總結國外的經驗做法將對我國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一是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資本市場型發展模式。美國和英國是資本市場型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的典型,這主要得益于兩國金融市場的高度發達程度和健全的法律體系。在美英國家中,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于戰略新興產業中處于初創和成長階段的中小公司,目標是為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起到先導和引導的作用,其資金來源除了社會私人資本以外,主要以養老金賬戶、銀行和證券企業資本為主。這種資本市場型的產業投資基金發展的核心體現出四個明顯的特點,即資金來源機構化、基金組織合伙化、投資對象新興化、基金退出市場化,從而形成了“投資者—中介機構—目標公司—資本市場”的“融資—投資—推出”循環。
二是以德國和日本為代表的銀行主導型發展模式。德國和日本的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是以銀行為主導。德國的金融體系是混業經營模式,銀行是“萬能銀行”,其投行業務占有較大業務份額,日本產業投資基金的主要發起人是銀行或大財團,因此德國、日本產業投資基金更加注重安全性和穩健性,在投資領域上兼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在運作方式上更多的采用公司制運行,主要采取公司回購、股權轉讓等方式實現退出,采取公開上市方式的完成退出的則相對較少。
三是以加拿大和以色列為代表的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在加拿大,很多基金資金來源于政府投資,有些產業投資公司甚至是由政府直接創辦。以色列政府不僅積極參與私募股權基金的建立,還積極引導國外產業投資基金進人本國高科技企業和處于初始創業階段的企業。投資領域因國家產業定位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戰略而及時調整,資金來源一部分來自政府財政資金或政府支持企業的資金,主要采取公司制運行模式進行運作,大大方便政府或代理人直接管理基金和投資對象,主要通過公司股份回購和股權轉讓等實現退出。
國際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形成公司型、信托型、有限合伙性三種主要組織模式。有限合伙制實現了權、責、利相匹配的原則,成為當前最主要的形式。有限合伙制中有限合伙人出資較多,但不參與經營,普通合伙人出資較少,但參與日常管理和經營。雙方通過委托代理模式,形成有效的出資和監管制度。
美國、英國等資本市場主導體系下的新興產業投資基金中,最主要的資金來源于養老基金與保險資金、企業、個人、捐贈資金、銀行等。其中,養老基金與保險資金、企業是出資的主體,整體出資比例大致為70%。歐洲大陸的新興產業投資基金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養老基金、保險資金等,而企業和個人參與的程度較低。日本的新興產業投資基金資金主要來自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集團,比例略低于50%和40%,個人出資規模很小。
在出資上,國外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共同的特點是,政府出資比例非常有限。美國整體不足3%、歐洲大陸約為6%、日本為5-7%。但是,以色列、新加坡等政府出資比例較高,以色列最大的YOZMA產業投資基金的初始資本全部來自政府。2010年專司海洋經濟投資的產業投資基金Seatown的30億美元啟動資金全部來自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當然,隨著機構和私人資本的進入,以色列、新加坡等產業投資基金的政府出資比例也在下降。2000年之后,以色列YOZMA基金走向私有化。
新興產業是產業投資基金最為核心的投資領域。美國產業投資基金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醫藥生物與醫療服務、創新型消費服務等三大新興戰略產業,投資規模占比大致分別為50%、30%和10%。歐洲產業投資基金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醫藥生物與醫療服務、工業、消費服務等,占比大致為35%、20%、15%和10%。英國則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與醫療服務、電子信息和消費服務等。以色列則以信息網絡和醫藥生物為核心投資領域。傳統產業也受到產業投資基金一定程度的關注。日本以電子信息、精密制造與新材料、制造服務業等作為產業投資基金的重點領域,比重大致為40%、20%和15%。
新興戰略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的目的不是長期持有股份,而是通過企業成長后的退出獲取回報。退出機制主要包括公開上市、出售股權、公司回購、破產清算等類型。公開上市是首選方式,主要在于投資回報率極高,目前,日本政府加大了對公開上市的改革措施,使公開上市形式退出投資的比例已超過60%。但是由于公開上市的難度較大,股權轉讓成為國際產業投資基金退出的最普遍方式。美國和歐洲產業投資基金通過股權轉讓的項目是通過公開上市退出的三倍多。
一是美國主要提供法制制度、市場設施建設。通過《中小企業投資法案》、建立了中小企業投資制度和產業投資基金發展的法制基礎。完善產業投資基金發展的市場基礎設施,特別是產業投資基金募集、運作和退出的市場設施。
二是日本政府主要發揮機構建設、產業引導職能。日本通產省成立了產業投資企業中心,并指導大型財團或銀行集團成立投資事業專項小組,專司產業投資基金建設與發展。日本大藏省、通產省、郵政省等多家政府機構和經濟團體積極引導產業投資基金的產業布局。
三是以色列政府發揮全面作用。以色列政府設立了YOZMA基金和國有獨資的YOZMA公司,通過與國外資本的合作,成立了10個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并注重新興產業的產業化,重點支持產業化研究與開發,由工業與貿易部總科學家辦公室負責高科技項目研究與產業化。
英國的金融服務機構定期發布對投資基金的監管報告,向社會公眾披露基金建立和運行的風險。并高度重視對超額融資的監管,發布大型投資基金的杠桿比率,提示投資人風險;高度重視金融衍生品運行風險.提示投資人謹慎投資這類產品;規范發行市場的信息披露,防止過度投資;設立經營門檻,規范基金進入特殊市場經營等。美國對私募投資基金的監管主要體現在建立完善的監管法律,其法律框架既減少投資基金運營成本和不必要的限制,也高度重視其運行帶來的金融風險。美國法律對各種基金的經營以及基金和其他證券投資的不同之處均有詳盡的規定,避免了在監管過程中的界定問題。日本也高度重視對基金監管的法制建設。其中對經營主體的行為規定非常嚴格,極大限度地規避金融風險。
不管是英美的資本市場主導發展模式,德國、日本等銀行主導發展模式,還是以色列、新加坡等政府主導發展模式,國外政府在促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產業集群集聚、多樣化資金利用、資金提供等方面都發揮著基礎性的支撐作用。同時,政府與市場的相互促進是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基金的最好方式。對于資本市場發展相對補充的經濟體,由于戰略新興產業基金具有特殊性,僅靠市場的作用,部分新興產業缺乏基礎的發展促進機制;僅靠政府,部分新興領域又缺乏有效的市場支撐體系。從日本、以色列、新加坡等的經驗看,政府的積極推動和市場的有效需求是發展產業投資基金不可缺少的二元條件,政府與市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或是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的最好方式。而目前我國與之相關的激勵政策還不健全,建議加大對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發展的政策傾斜及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支持和優惠力度。政府可撥出一部分資金組建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鼓勵并引導其他企業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促進戰略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
國外在產業投資基金發展上都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法律制度框架。美、英、以色列、德、日以及新加坡等在產業投資基金發展上都建立較為完備的法律制度框架,夯實了產業投資基金發展的制度基礎。同時,美、英、以、新加坡等軟件建設更為完備,在知識產權保護、研發促進機制、金融市場發展、專業工商服務、專業人才建設等都具有良好的機制。目前我國產業投資基金方面的法律法規仍然是空白,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的發展。建議加快對相關法律、法規、辦法的制定,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在設立、運行、退出等過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
目前我國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的總體資金量相對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可謂極度缺乏,資金大多來自于政府、企業,但對數額龐大的個人資本、保險資金及社保資金的使用很少,在國外,這部分資金卻是產業投資基金資金的主要來源。因此,建議我國進一步放寬社會資金的準入條件,撬動個人資本、保險資金和社保資金,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憑借產業投資基金的渠道進入新興產業的研發和生產領域,補充資金供給的不足,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充裕資本。另外可以多種創造性方式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資本金。銀行業應該創造性地解決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股權融資需求,可以采取信托+理財的方式,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然后委托信托公司對企業進行投資(信貸投資或權益投資)。信托理財產品既能實現對受政策扶持產業的支持,又有效規避了對于銀行股權投資的限制、對銀行信貸規模的限制等。此外,還應進一步降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資成本。目前我國低碳產業、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仍然偏高。過高的資金成本必然制約企業研發投入和產品升級換代。
結合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經驗,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的社會責任即應注重新興產業發展,也應兼顧傳統產業升級,不能只單純以經濟利益為著眼點。由于經濟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的差異,戰略新興產業也是動態發展的。比如電子、信息、醫藥生物等對于發展中國家可能是新興產業,但在美國、以色列等國家30年前是新興產業,目前已經是較為成熟的主導產業,德國、日本、新加坡等產業投資基金對高端裝備、精密制造、新材料等的行業配置則是注重傳統產業的升級,亦是我國的重要發展方向。政府部門應根據自己在信息搜集、掌握和處理方面的優勢,對新興產業的長遠發展進行有預見性的合理規劃、階段性的順勢引導,根據不同行業對本地區戰略新興企業進行分類,并根據各企業的發展狀況進行統計和詳細介紹,特別對具有市場發展前景、專業技術強、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推薦和公布,以減少基金管理公司項目篩選工作量。同時,在數據庫的建立過程中,政府要注意數據的真實性、全面性,保證信息的可信度。
[1]吳敬璉:“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的影響”,北京股權投資基金協會的演講,2013年12月6日.
[2]鄭聯盛:國外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的經驗分析與啟示,《新金融》2014年第8期.
[3]耿敏、范陽:“中國產業投資基金:制約因素與發展路徑”,《中國金融》,2009年第21期.
[4]李超、范玉貞:“政府與產業投資基金關系研究”,《中外企業家》,2009年第7期.
[5]劉瑞波、賈曉云:“產業投資基金:國際比較與我國運行機制的創新路徑”,《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