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慶瑞
(經協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4)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于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簡單的說,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通過組織財務活動、確定財務關系所應達到的預期結果[15]。財務管理是企業系統的財務表達方式,因此企業目標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一致性的。
財務管理目標發展至今,各種對于財務管理目標的爭論從未停止,由于各種財務管理目標都有其優勢和劣勢,對于財務管理目標究竟是什么這一問題一直懸而未決。下面將對幾種比較主要的財務管理目標進行具體的分析與討論。
將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管理目標仍舊為現階段許多企業所認可,這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如下優點:首先,利潤是收入與成本費用的差額,企業進行各種經濟活動都希望能夠獲利,這樣在一定的條件下,利潤能夠反映企業經營的獲利狀況,而且企業為了提高利潤會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這又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其次,企業要想獲得利潤,必須要產生收入,要想產生收入,必須在市場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企業為了能夠在市場中占據一定的份額,必須要去努力滿足市場的需求、不斷創新,提高商品的質量和服務水平,這將有利于整個市場的活躍和健康發展;最后,利潤是企業進行各種經濟活動的直觀結果,企業職工、投資者的利益都與企業產利多少密不可分,將利潤最大化做為財務管理的目標將促進企業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利于加強投資者的信心,也有利于企業今后擴大規模。
但是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利潤最大化的缺陷也不斷顯現出來。利潤最大化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沒有考慮時間價值。比如企業今年獲利1000萬元和去年獲利1000萬元是不同的,利潤最大化并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而將相同金額的利潤籠統地劃等號。第二,利潤是一個絕對數指標,沒有考慮所獲得的利潤與投入資本的關系。例如同樣獲利1000萬元,甲企業投入資本1100萬元,乙企業投入資本2000萬元,利潤最大化對此就很難做出判斷。第三,沒有考慮所獲得的利潤與所承擔的風險之間的關系。比如同樣投入1100萬,獲利1000萬,但是甲企業所獲利潤已經全部轉化為現金,而乙企業所獲得的利潤仍舊是以應收賬款來反映,而且很可能會發生壞賬損失,這樣,不考慮風險的大小,利潤最大化是不適用的。如果利潤最大化的缺陷在一個企業反映得很明顯,那么企業就會發生短期行為,最終會導致企業經濟活動受到限制,企業難以正常健康地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投入資本相同、利潤取得的時間相同、相關風險也相同,利潤最大化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目標。企業不論在什么階段應用利潤最大化作為自己的目標,都必須還要綜合考量其他的各種因素以及環境的變化,這樣才不至于走入盲區。
每股收益最大化,這種財務管理目標觀點認為:應當把企業的利潤和股東投入的資本聯系起來考察。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標克服了利潤最大化絕對指標的缺點,將投入與產出相比,能夠反映企業所獲利潤與投入資本的比重。每股收益作為利潤最大化的一個擴展,仍然具有以下兩個缺點:第一,沒有考慮每股收益取得的時間差異;第二,沒有考慮每股收益取得的風險。
如果假設風險相同,時間相同,每股收益最大化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觀點。在現實中,每股收益作為評價公司業績的指標被許多投資者采用。
股東財富最大化起源于美國,該觀點認為:增加股東財富是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的投資者投資于企業的最終目的是增加財富,如果無法增加財富,就沒有投資的必要,那么企業就無法獲得資金開展生產活動。因此,股東財富最大化能夠保證企業有足夠的資金運行,同時指導企業各項活動的方向。
股東財富可以用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來衡量,股東財富的增加可以用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與股東投資資本的差額來衡量。股東財富最大化克服了利潤最大化的缺點,盡管股東財富最大化相對于利潤最大化有較大的進步,但是它也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股票的價格不僅僅受到風險因素的影響,同時還受到許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有些企業無法控制的因素、市場的非正常動蕩等都會對股票價格產生影響,這樣企業對該目標的不可控性增強,將其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很可能會使得企業根據具有誤導性的股票價格導向而做出錯誤決策。
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經營者、員工、債權人、供應商、競爭者等,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這種觀點是將企業看成利益相關者的契約集合體,將企業作為各個利益相關者實現其單個主體利益的載體,通過企業這一具有結構、有組織的主體來實現各自的目的。
該目標在理論上似乎是完美的,但是將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分解為各個主體的利益最大化,這在實際中沒有有效的函數能夠反映這種復雜的關系,要同時滿足如此多的市場參與者的利益,又要達到價值最大化,可以說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如果將其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會使得企業管理無所適從,因此這一目標的可操作性不強。
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其基本思想是將企業長期穩定發展擺在首位、強調在企業價值增長中滿足各方利益關系。企業價值的涵義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企業現有資產的價值,一種是企業的潛在獲利能力,后一種更為科學,追求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就是追求企業潛在獲利能力的最大化。
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財務管理目標考慮了時間價值、考慮了風險,也考慮了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但是企業價值仍舊是一個絕對指標,沒有考慮投入產出關系,其次,也是企業價值計量產生的問題,企業價值計量的可操作性差,股票價格的變動太不穩定。
企業在市場中進行各種經濟活動的目的,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生存。這是企業最基本的目的,企業為此必須保證以收抵支和能償還到期債務。第二,獲利。這是企業存在的最直接的目的,企業必須要能夠獲利才有存在的價值。第三,發展。企業處于不斷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需要能夠不斷創新發展才能在市場中占據一定的份額,才不至于被淘汰。企業所處的環境是豐富多彩的,也是不斷變化著的,企業在不同的環境中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確定適應環境的財務管理目標,企業在進行各種經濟活動、考慮各種經濟決策時,必須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以財務管理目標為指導,結合實際的情況作適當的變化,不斷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份額,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
[1]肖麗.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研究[J].商業會計,2012(18):68-69.
[2]盧龍章.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研究[D].天津財經學院,2001.
[3]徐紅蓮.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