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洪義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大慶163319)
縮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對策
——以黑龍江墾區建三江管理局為例
曲洪義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大慶163319)
居民收入差距越來越成為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建三江管理局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即:受市場變化及風險的影響,農場職工收入不穩定;農場管理人員與農場職工間工資收入差距大;居民非經營性收入差距較大;傳統產業轉型緩慢,組織化程度低;家庭經營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存在差距。提出了相應對策,即:要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加強農場職工技能培訓,增大農場職工人力資本培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提高組織化程度;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提高農場職工社會保障水平;推進農場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農場職工增收;強化示范輻射帶動,實現優勢互補。以期為墾區管理部門提供可借鑒經驗。
建三江管理局;居民收入差距;收入分配
自2004年以來,國家扶持農業政策力度漸大,尤其是新千年以來的11個一號文件中都提到三農問題的重要性,而三農之中的農民問題,其核心問題是農民的收入問題,關鍵是農民收入增加的問題。尤其是中國三大差距中,作為最重要的城鄉差距問題實質就是居民收入差距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居民收入經歷了庫茨涅茲倒“U”型典線軌跡,居民收入差距有變緩的趨勢。進入21世紀,建三江管理局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不斷改善,各群體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在建三江管理局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存在區域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的現象,從而影響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這就要對經濟狀況進行充分了解,結合區域差異理論,制定相應對策。
(一)建三江管理局農場職工收入現狀
首先,建三江管理局農場職工收入水平現狀。隨著建三江管理局經濟的較快發展,農場職工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也顯著提高。根據相關部門統計,2012年農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5980元,比上年增長13.5%。其次,建三江管理局農場職工收入的主要來源。家庭經營性收入是建三江管理局農場職工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第三,建三江管理局農場職工收入的其他三個來源。近年來,農場職工收入快速增長,收入來源多樣化,包括外出務工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已成為其收入的重要來源。
(二)農場職工收入分配情況
首先,建三江管理局農場職工收入水平現狀。近年來,農場經濟實現持續平穩發展,農場家庭收入穩步增長,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根據相關部門統計,2012年農場職工年平均工資為31100元,年均增長率為11.6%,其次,建三江管理局農場職工收入的主要特點是區域特色農業成為農場職工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調整和優化,種植業向主導項目集中。再次,農場收入的主要來源———種植業仍然是農場職工收入的主要渠道。農場耕地面積較大,但糧食等農產品價格在短時間內難以大幅度提高,制約了傳統農業收入的快速增長。外出務工是農場職工獲得收入的重要渠道。轉移性收入成為農場職工收入新的增長點。
(一)受市場變化及風險的影響,農場職工收入不穩定
雖然農場職工的市場意識在不斷增強,但市場的變化及風險仍對農場職工收入增加產生重要影響。農場職工信息不暢通,分散經營的小農場職工很難根據市場的供求變化調整生產,會出現產品無質量、有質量無產量的情況發生。傳統農產品產量高,但質量較差,銷量難以保障,而有較好的質量的農產品,產量低,收入難以保障。
(二)農場職工與農場管理干部間工資收入差距大
2012年,農場管理干部工資性收入人均為30000元左右,而農場職工工資性收入則只占總收入的比重為21.8%。特別是雖然近年來大量的農場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但大部分農場轉移勞動力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和勞動技能,工資收入相對較低,從總體上看農場職工收入得不到較快增長,建三江管理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長期存在的最直觀原因。
(三)城鄉居民非經營性收入差距較大
農場管理人員擁有較高的收入水平和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農場職工擁有固定收入,享有退休金及養老金。2012年,建三江管理局農場職工財產性收入增長15.7%,轉移性收入增長21.2%。而農場職工的收入則不穩定,社會保障的水平仍較低是居民收入差距長期存在且難以縮小的原因所在。
(四)傳統產業轉型緩慢,組織化程度低
農場農業種植業仍比較傳統,第一產業內部以糧食為主的種植業比重大,價格低廉,而林業、牧業副業等發展不快;農產品結構單一,不具有競爭力;農場職工分散經營的盲目發展和無序競爭,直接影響了農場職工收入的增加,傳統的增產能增收的觀念受到挑戰。
(五)家庭經營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存在差距
農場職工家庭經營性收入同比下降,對縮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逐年減弱。農場職工家庭擁有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并且相對于農場職工比較高的從業勞動力比重,經營收入超過農場職工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由于農業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且農業生產容易受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農場職工家庭經營收入占全部純收入的比重在逐年下降。
(一)要高度重視三農問題
認真貫徹落實促進農業和農場發展的政策措施,按照“提升農業、建設農場、保障農場職工”的要求,為農場職工減輕負擔、增加農場職工收入,不斷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場基礎設施建設。
(二)增強農場職工技能培訓,加大農場職工人力資本培訓
加大對農場職工進行教育培訓,為農場職工提供科技培訓、科技咨詢、提供信息資源等服務,使他們掌握致富的專業知識,提高基本素質和勞動技能,使他們有抵御市場變化及風險的能力,從而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其次要加強對農場職工特別是農場后備勞動力的文化基礎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培訓網絡,培養造就適應現代農業生產、能夠在經濟全球化競爭中勝出的新一代農場職工。再次是要改革現行的農業科技推廣體制和運行機制。農場要設立并增加專項資金,通過多種途徑開展農場科普活動,普及推廣各種實用技術。
(三)加快傳統產業轉型,提高組織化程度
依靠人才和資金推動農業技術進步,帶動傳統產品升級,并逐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使先進的技術快速轉化為農業生產力,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使農產品結構多樣化,不斷提高組織化程度發展,做大農業產品價格企業集群,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四)加快墾區小城鎮建設,提高農場職工社會保障水平
要加快完善面向所有農場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實現農場職工社會養老全覆蓋。為農場職工辦理各項醫療、養老保險,保障農場職工長期的生活水平。由于居民收入差距中很大一部分來自社會保障水平的差距,故農場應在考慮和制定促進農場職工增收與執行縮小收入差距政策時,引起高度重視,從而逐步縮小社會福利待遇差距。
(五)推進農場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農場職工增收
增加農場職工收入必須大力發展農場非農產業和把剩余的農場勞動力轉移出去,加快農場小城鎮建設的步伐,推進農場城市化的進程。今后是要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健全城鄉平等就業制度和公平分配制度,逐步做到城鄉居民同工同酬,確保農場職工工資性收入穩步提高。
(六)強化示范輻射帶動,實現優勢互補
由于建三江管理局農場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若能使發展水平較高的農場帶動發展水平較低的農場,則能夠起到很好的技術、人才的擴散效應,另外,也可以加強相對落后農場間的協作,根據各自的地理優勢和區位優勢,形成產業鏈,從而帶動區域的發展。例如建三江管理局作為墾區最大的水稻生產基地,可以帶動周邊墾區與地方水稻產業的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農場縮小區域發展水平差距。
[1]高志剛.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及區域經濟差異研究述評[J].當代財經,2002(5).
[2] 龔建宇.黑龍江省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問題研究[J].管理科學,2012(5).
[3] 肖光榮.論區域經濟發展觀的新發展[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9(5).
[4] 周 園.以循環經濟助推區域經濟發展[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09(11).
[5] 舒沁.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再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9(11).
[責任編輯:蘭欣卉]
F062.5
A
1005-913X(2015)04-0070-01
2014-12-23
曲洪義(1976-),男,黑龍江雙鴨山人,會計師,研究方向:區域發展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