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宏,羅文麗,王 琪,劉宏申,范 貞,張東娜,張 玲,鄧劍平,楊雪松
(黑龍江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80)
中國是世界旅游強國,而黑龍江省在“十二五”期間,也將突出發展貿易旅游業,建設國際滑雪旅游勝地和避暑休閑度假勝地,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黑龍江省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旅游人才,同時也需要加大職業教育建設力度,培養更多專門人才,以滿足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與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旅游管理專業以黑龍江旅游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依據,通過在職場環境中學習鍛煉,將職業素質、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與現代企業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將學校的教學過程和企業工作過程緊密結合,構建“2112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
第1、2學期學習公共課程與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突出專業基本素質的培養,對哈爾濱滑雪節、冰雪節、哈洽會、濕地旅游文化節以及哈爾濱旅游景點進行實地考察,加強學生對旅游業的感性認識,了解職場環境為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第3學期開設旅行社業務實操等課程,將專業課程內容完全融入校內旅行社的業務操作流程,培養學生在旅行社各崗位的業務能力,注重對職業意識和職業素質的培養。
第4學期開設景區管理、會展服務、酒店服務與管理等課程,根據學生在各崗位的實踐成績來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的定位,分方向繼續深化學生在旅行社、景點景區、酒店、會展服務方面的業務能力培養,使學生掌握旅游業各崗位群的操作流程,并將職業道德內容貫穿學習過程中。
第5、6學期根據學生職業生涯的定位安排學生到相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畢業頂崗實習,進一步提高業務水平,使學生完成社會身份的轉變,與職場環境零距離接觸,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成為一個合格的“旅游人”。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團隊通過廣泛專業調研,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研討,確定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實習和就業的主要崗位群。并通過對崗位群工作任務和能力需求情況的分析,歸納出旅游管理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主要崗位知識、專業能力及素質,確定行動領域,并將其轉化成學習領域課程。堅持德育為先,課程與“校中廠”工作任務滲透融合。“樹型”學習領域課程體系見圖。

圖“樹型”學習領域課程體系
從專業設置和專業能力要求的角度,將《導游實務》《旅行社計調業務》等6門課程設置為專業核心課,并將這6門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課件、電子教案、教學方法與手段、課程考核、案例庫、試題庫等建成資源庫;教師在旅行社研發部建立旅游產品設計、景區管理、銷售方法、導游帶團技巧、職業素質培訓等資源包,服務于各相關旅游企業。
以黑龍江旅游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依據,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將現代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培養,以旅游行業動態為導向,通過在旅行社的業務操作,將學校的教學過程和旅游企業的工作過程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旅游服務意識和業務操作能力,構建“2112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
推進專業核心課課程改革,構建與旅游管理崗位群無縫對接的“樹型”學習領域課程體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破解校企合作時間障礙和空間障礙,與企業共同設計課程標準與課程內容,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與企業合作開發旅行社虛擬運營數字化教學資源,搭建校企數字傳輸課堂,將企業的營銷運營等信息實時傳送到課堂,使企業兼職教師在工作現場直接開展專業教學,實現校企聯合教學。
成立“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理事會”,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校企合作機制。制定《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理事會章程》,明確各方工作職責,明確校企合作制度及階段性工作任務,理事會定期會議(每學期1-2次)、校企供需見面會及旅游類技能大賽等活動的舉辦。企業介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引入企業新理念,實現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將學校的教學過程和企業的生產過程緊密結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建立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實習實訓安全責任制度及學生頂崗實習意外保險制度。
建立和完善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培養制度,提升教師雙師素質。加強專業教師崗位管理,制定和完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教學機制,推進校企之間技術研討和經驗交流的制度化建設,提高技術服務能力;突出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發揚傳、幫、帶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形成專兼結合、梯隊合理的專業教學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