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江
(河南省地礦局 第四地質勘查院,鄭州 450001)
遠古時代我們祖先就進行了金屬礦產資源的開發。在早期的傳統的粗放的資源開發模式下,礦產資源的過度開發,使得如今的礦業出現不少問題,如采富棄貧、開采回采率低,污染環境、資源枯竭等。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借鑒國內外經驗,從根源解決礦業面臨的這些問題,進一步探索礦業開發的可持續性發展途徑。因此,探索新的礦業開發模式,利用國內外礦業開發的先進技術和管理辦法進行礦產資源的開發,成為了人們急待解決的難題。因此,筆者從開發工藝、管理方法和環境建設方面對可持續發展的礦業開發模式進行了探討。
傳統礦業開發模式是資型源浪費型、經濟粗放型的開發模式,只注重獲取礦產資源而不考慮礦業環境,只注重眼前利益短期開發行為,直接產生后果是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生態環境治理代價大,恢復周期長。在傳統的開發模式下,礦業主體以利益最大化追求為目標,不注重資源開始與社會發展協調,不考慮資源是否能被充分的開發和利用,不注重資源開發環境建設。而在這種情況下,礦產資源的開發速度雖然較快,但是在此過程中被浪費的資源十分驚人。同時,采用這種開發模式將給周圍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從而使礦業開采的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的破壞。而可持續發展的礦業開發模式是以環境保護為前提,通過提高開采率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來進行礦產資源的開采。[1]采用現代開發理念進行礦業開采逐漸深入人心,擺脫先發展后治理傳統開發模式,不僅可以維持周圍生態環境的正常發展,還可以為企業獲得長遠的資源開發效益,進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因此,在環境污染日漸嚴重和礦產資源極為稀少的今天,企業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礦業開發模式進行資源開發,將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經過多年來我國地質人員礦產勘查工作,總體上摸清國內資源賦存狀況,我國礦產資源有以下幾個特點:資源總量較大但人均占有少、貧礦多、富礦少、共伴生多、單一礦種少、地區分布不均、儲量規模大的少、中小礦多、這些表明我國資源困境。
為了實現礦產資源的可持續開發,首先在開發工藝上要有創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礦業企業利用先進設備進行礦產資源開發提供了有利條件。通過先進的礦產開采工藝和選冶設備可以達到提高礦產資源的開采效率和綜合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先進環保設備的投入使用則可以減少礦業開發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維持礦業環境的發展。其次,企業應該使用較為環保的清潔能源和材料來進行資源的開發,如發展替代資源和循環利用再生資源,減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浪費。這些能源和材料的使用,還降低具有一定危害的能源和材料的使用率,減少污染源。再者,在進行開發工藝設計時,企業應該確保工藝本身的合理性。[2]而合理的開發工藝不僅能夠提高礦產資源的開采率,還能提升工作效率,進而達到企業利益和社會效益綜合收益。另外,企業加大科研投入進行可循環利用的資源開采工藝的研發工作,提高現有勘查技術水平、更新開采裝備、進行選冶流程改造。新建礦山不得采用國家限制和淘汰的采選技術、工藝和設備,嚴格執行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的準入標準,達不到要求的開發項目不得驗收和投產。強化對礦業開發“三率”的監督檢查,引導和強制礦山企業切實提高礦產資源采選水平。總之,開發工藝的創新,不僅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還可以維持礦業開發秩序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礦業開發模式的創建,離不開科學的管理方法的制定。首先,企業要做好人力資源方面的管理,通過加強教育與培訓,樹立現代的可持續礦業發展觀念。企業應結合單位實際做好人員的多層次培訓工作,保證管理層決策行為與員工對可持續開發目標保持一致。其次,企業要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細化礦業開發各項工作,進而為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保證。另外,企業還要吸納足夠的礦業人才,建立高效現代管理團隊,不斷引進、吸收國內外先進可持續發展的礦業開發管理模式。總之,只有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礦業開采模式的運行。
想要創建可持續發展的礦業開采模式,還需要進行良好生態環境的建設。因為作為礦產資源開采的載體,只有維持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保證礦業開采的可持續發展。[3]所以,企業要做好當地生態環境的建設,維持當地的生態平衡,進而為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員工的生活提供保障。
由于長期以來礦業開發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在礦業開發各階段出現一系列問題。礦業開發的開采階段發生亂采亂挖,破壞林地植被,毀壞農田,出現泥石流,水源枯竭,村莊下陷,河道堵塞,現在不得不造成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礦山環境治理;從選冶階段來看,由于技術管理水平低下,能源消耗過大,廢水隨意排放,造成河流污染。有毒廢氣隨意排放,造成空氣污染。廢渣不經處理,亂堆亂放,造成重金屬污染。這些現象與當前礦業法規缺陷及監管不力,以及地方保護主義有較大關系,說明礦業開發走現代化模式仍然需要不斷努力。
礦產資源稀缺、地區分布不均,國民經濟發展戰略階段性需要,決定了必須要搞好資源開發規劃,制訂礦業開發戰略規劃,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
礦產資源規劃是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指導性文件,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的重要依據。[4]具體要求是將礦產資源相對集中、資源稟賦和開發利用條件好的地區劃定為重點開采區,重點規劃和統籌安排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引導和支持各類生產要素集聚,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區內礦產資源開發必要的用地需求,實現有序勘查開發、規模開采和集約利用,形成礦產資源穩定供給和創新資源開發模式的重要區域;嚴格限制開采區和禁止開采區的管理,促進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加強對國家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的監督管理和保護。依法劃定國家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實行統一規劃和有計劃地開采,實現規模開發和有效保護。禁止不符合規劃要求和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企業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開采礦產資源。
總而言之,就現階段而言,資源緊缺是全世界都需要面臨的問題。而我國作為資源人均占有量低、綜合利用率低的資源消耗大國,就更應該做好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進而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礦產資源作為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其可持續開發問題就應該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而創新礦業的開發模式實行可持續發展的礦業開發模式,就成為了相關礦業企業的責任。
[1]李 園.礦業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 ——以湖南省為例[D].吉首:吉首大學,2013.
[2] 丁 博.老年期礦業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與模式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0.
[3] 丁長起.可持續發展的礦業資源開發模式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