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佳,李相林
(佳木斯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是指上市公司按照法定的要求將自身財務經營等財務信息情況向證券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并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報告。我國自2001年正式加入WTO以來,我國經濟逐漸地融入到世界經濟的浪潮中,我國的上市公司作為經濟發展的先驅已經率先加入了世界經濟市場的競爭中。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與世界接軌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財務報告會計信息作為市場循環中的重要理論依據,它的質量決定市場的發展,但是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和問題,需要我們作進一步探究。
在我國2013年已上市的2489家公司中,除三家公司外,2486家均在2014年4月30日之前按時披露了財務報告和審計報告。從審計意見類型方面分析,標準意見審計報告共2402份,非標準意見審計報告84份,分別占按期披露審計報告上市公司的96.6%和3.4%,占比與2012年基本相當。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是可以滿足某些報告需求者的某些方面需求的。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現行的某些財務報告很難適應并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要。財務報告系統雖然經歷了多次改革,但是只是改善和調節,沒有從根本上改革其體系以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我國證券市場剛剛起步,法律法規不健全,使得財務報告體系的變革迫在眉睫。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的不真實性。主要表現為文字敘述失真和數字不實,上市公司在招股、上市、再融資和年報、重大事件披露等工作中,這個問題表現得尤為明顯。一些上市公司為謀取利益,與中介機構同流合污,披露虛假錯誤信息誤導投資者們。二是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的不主動性。一些上市公司把信息披露看做是負擔,沒有把它當做是義務必須履行,造成信息披露不主動。三是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性。上市公司沒有充分披露要求信息披露當事人依法充分完整地公開所有法定項目的信息,有遺漏和短缺的公開發布財務報告信息。大多上市公司對公司利益發展有利報告信息過分披露,對公司利益發展不利報告信息點到為止。四是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的不及時性。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不能及時公布財務信息,提前或拖延時間來完成存在著內幕交易,規避風險,達到上市公司的一定利益。五是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的不規范性。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信息披露沒有按照其法律法規,隨意披露。
一是法律法規的不健全。目前我國證監會頒布了多項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的相關準則,但最主要的財務報告信息披露是依據財務部的會計相關制度生成的,這就造成了二者在披露過程中的權責不明、協調性差。在這種混亂的制度環境下,給一些上市公司的違規披露提供了條件。與此同時,我國相關法律條文大多用概念性的詞語,執法人員執行起來不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助長了上市公司違規披露的可能性。
二是巨大的利益誘惑的驅動。上市公司為獲得經濟利益,總是發布更多有利于自己發展的會計信息,但一些上市公司為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利用各種手段增加虛假利潤,偽造虛假會計文件,發布錯誤會計信息誤導社會公眾投資者,從而達到吸納證券交易市場的大量資金,更有甚者為了避免被處理或退市,偽造績效、操縱利潤,導致披露錯誤的財務報告信息。
利益的驅動不只表現在上市公司這一個角度,監管單位由于利益的驅使也會對造假違規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根據經濟學上的納什均衡現象,存在著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財務報告造假越嚴格深入,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造假的可能性和成本就越大,導致證監會的監督職能積極性大大降低;也存在著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審計披露違規的成本越大,上市公司的違規披露概率越大。由此看出,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問題涉及到很多部門和個人,甚至是監管單位,他們串通一氣,合伙做假,使得上市公司報告披露的虛實難辨使假消息的隱蔽性增大,加大了查處的難度。
三是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的扭曲。我國大多上市公司是由國企改制演變而來的,與公司的運營發展模式轉變相比,其制度改革不徹底。上市公司內部治理扭曲主要表現在委托代理機制的缺陷和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兩個方面。上市公司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由此產生了委托代理機制,產生了其機制本身不可能克服的缺陷:委托代理契約的不完整性;信息不對稱性;監督成本為正數;獲得利益不一致。同時,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上存在著很多矛盾,主要集中在:股權結構大多集中在國家股和法人股;股東大會形式大于內容;董事會缺乏控制權和獨立性。
四是證監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現在證券市場監管力度不足和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局限性兩個方面。就目前而言,我國的證監會權威性不足、力量薄弱,我國證券市場尚無自律性機構,交易所在運作的過程中很少嚴格約束會員,再加上證券市場是多方面利益沖突的焦點,一些官員習慣用行政管理辦法來管理證券市場,而不是用證券市場管理辦法來管理,導致證券市場監管力度不嚴。我國現行的證券法規規定所有上市公司必須經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注冊會計師審核、查驗后的財務報告信息對廣大社會公眾投資人來說具有引領性的作用,然而,隨著當今上市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受時間和精力限制,注冊會計師對審計的上市公司只能采用抽樣審計的審計方式,這就使得一部分的審計結果不能正確地披露財務報告的信息,誤導了投資者。還有部分注冊會計師無視法律法規,在受到利益的誘惑或領導的壓力下,偽造或銷毀會計資料,做假賬,逃避稅收,缺乏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給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提供了虛假信息,造成難以想象的結果。
根據證券市場的發展趨勢,在2007年,我國上市公司實行新會計準則體系,它的實行全面提升了我國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滿足了國內外大多數投資者的需求。順應發展,我國應建立健全會計信息披露規則體系,在強制披露的基礎上,加強上市公司的主動自愿披露和事實披露。與之相輔相成,應在法律上進一步完善我國證券法律體系,加強我國的證券立法工作。將模糊的法律條文逐條定義,增加其可操作性。結合實際,逐步將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權收歸到證監會,使證監會成為我國最具權威的證券監管機構,增強其監管力度。建立和完善證券監管和組織結構體系,以證監會抽查復審為核心我國應建立會計信息再監督體系,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披露定期抽查復審,使違規財務報告披露的比率降低。
就當前國有股股權過分集中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首先應通過合法交易手段降低國有股的持股比重,發揮多元持股制的優越性,解決持有股股東缺位的問題,增加其他股東監督的積極性。
在董事會方面,應提高董事會決定的透明度,加強董事會的獨立性,有必要建立獨立董事責任制度。監事會作為上市公司內部的監督機構,應發揮其職能,監督財務報告披露的合法性、真實性。
建立三權分立的內部制約機構,董事會行使決策權,管理層實行執行權,單獨成立的審計委員會行使控制權。使權力分散,有利于決策的合理合法,避免權力失衡導致決策獨斷專行。同時,建立合理的薪資制度,充分發揮股票期權激勵機制的優點,增加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力。
首先,應注重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在確保職業操守前提下,發揮審計和監督的職能,保證財務報告披露的真實性。其次,完善其相關立法,明確注冊會計師肩上的責任。還應強化其審計的獨立性,使其在審查、復核階段保證透明化。
在規范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的同時,提高投資者的決策水平是必要的。投資者在紛繁的股市和證券市場中,稍不理性就會掉入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違規披露的陷阱中,唯有不斷學習證券市場的運作知識,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才能規避風險,在無形中規范證券市場秩序。
隨著網絡信息化的普及,電子商務應運而生。投資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時事地關注證券市場,這就要求了會計人員實時地更新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的會計信息,方便投資者對投資決策的及時分析;也應加強對非財務報告披露的信息,方便投資者對投資決策的整體分析。
從社會各個角度來看,媒體引導的輿論方向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的透明度起著重要的監督作用。由此可見,正確的輿論是很重要的。其具體應做到:建立通過網絡熱線和公共信箱的舉報投訴渠道;提高對舉報投訴事件的處理效率,建立完善其處理機制和排查機制;做好舉報投訴人的保密工作,制定獎勵機制等。
從我國當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現狀存在著許多問題來看,規范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積極配合。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要求我們針對我國當前面臨的問題,必須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調整上市公司的內部管理結構;強化監管部門的執法獨立性;提高投資者的專業知識,來確保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革命尚未成功,我們仍需努力。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只要存在上市公司,就存在著它所暴露的關于財務報告披露的問題,就促使我們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并制定解決辦法。隨著時代的推進,我們面對這個問題角度也會隨之不同。財政部于2014年陸續頒布或修訂了8項會計準則,于2014年度生效。新準則的貫徹實施將給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帶來一定程度影響,上市公司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認真分析會計政策變動將帶來的影響,落實好執行新準則的各項銜接工作。我們將通過發布《執行新準則相關財務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等形式,督導上市公司積極貫徹實施新準則。同時,密切關注執行新準則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召開現場專題討論會等形式,及時予以指導,推進新準則的貫徹實施。面對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的問題,我們任重而道遠。
[1] 雷秋平.我國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及時性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2006(2).
[2] 淮建軍,雷紅梅,等.信息披露:近40年國外研究綜述[J].經濟評論,2010(3).
[3] 楊保華.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科學之友,2006(4).
[4] 馮華鋒.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與財務報告舞弊問題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8(1).
[5] 李明亮.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研究.西華大學,2007.
[6] 馬 鑫.淺談新會計準則下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J].商場現代化,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