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巖,楊守杰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0)
企業負債融資主要是指企業通過有償使用外部資金,籌集資金的一種融資方法。一般具有銀行貸款、銀行短期融資、金融租賃等多個途徑。目前,我國企業常采用發行債券、借款以及融資租賃等形式進行融資。
在市場發展過程中,企業的抵稅會隨著負債融資的比率增加而不斷提升,簡而言之,抵稅高,企業面臨的風險也就越多。然而,由于利息支出自身的固定性特征,無論企業投資收益多少,都需要支付利息,為企業發展埋下了風險。而且由于企業的負債融資財務風險具有互聯性特征,因此其在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時,所面臨的風險因素也越來越多。而這些風險因素的存在會在不同程度上對企業的負債融資風險產生影響。當市場中的利率提高時,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也會提高,勢必會增加產品價格,缺少競爭優勢,從而引發負債融資的財務風險;而當企業經營投資收益下降時,會致使企業的償債能力被削弱,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導致企業破產;并且企業投資本身也具有一定風險性,其容易受到財務信息缺乏實效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決策失誤,進而引發負債融資風險。
企業負債融資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外界環境變化莫測,企業如果沒有做好預防準備,反映不及時,就會引發財務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日常經營順利進行,降低企業經營利潤。除此之外,市場經濟及企業發展是需要一定體制做鋪墊的,法律制度完善與否,直接影響企業能否順利發展。然而,由于我國現行法律制度與市場經濟發展速度不一致,還不夠完善,無法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持,致使企業在參與市場競爭中要承擔更多風險,與此同時,市場運行過程中,由于不確定因素較多增加了企業財務風險發生的機會。因此,我國企業要注重對外界環境的監督,逐步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才能夠有效避免風險造成的損失。
企業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其盈利能力作為衡量其償債能力大小的重要標準之一,盈利能力強,那么相應的償債能力也會提高。然而,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由于受到決策失誤等因素的影響,致使降低負債融資資金利用率,造成企業資金大量流失,嚴重情況下,會出現虧損,促使企業陷入惡性循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償債能力,導致財務風險對企業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參與市場競爭。除此之外,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經營本身存在的風險也是不容忽視的,表現比較明顯的為稅前利潤的不確定性,利潤收益不明確,就會影響到企業財務的安全性,從而導致由負債融資引發的財務風險,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企業進一步發展。
目前,通過對企業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了解到負債規模也能夠引發財務風險,負債規模主要是指企業負債在資金總額中占比高低或者負債總額的大小。企業在發展中負債規模越大,財務杠桿系數也會隨之而增加,基于此,收益增加的同時,風險就會隨之降臨。特別是一些企業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負債規模及利息費用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負債壓力,超出企業承受范圍,從而引發財務風險,特別是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結構中負債結構占比較高,達到30%以上,財務風險系數較大。由此可見,財務管理中,資本結構不合理埋下了風險隱患,企業只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規劃負債規模,才更好地避免財務風險。
目前,大部分企業通過融資獲取資金進行投資,但是,由于投資收益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那么企業財務也會相應不確定,如果企業投資決策缺乏科學、合理性,能夠幫助企業避免財務風險的同時,還能夠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資金,但是,由于受到主觀及客觀因素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決策科學性。一方面,一部分企業投資者缺乏對財務風險的認識,在投資之前沒有對市場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盲目投資,導致投資失敗,造成經濟損失,引發財務風險,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企業破產;另一方面,投資項目自身具有不穩定性,誠然,負債融資利息率是固定的,在投資過程中,如果投資收益超過利息率,那么企業凈利潤也會增加,反之,投資失敗則會由債權人負責,導致企業面臨財務風險。
構建風險防范機制是企業預見和避免財務風險的重要途徑。企業構建風險防范機制,不僅要考慮其獨立性,還需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及特點,構建一套完整、系統、有效的風險監控制度,并安排相應的人員參與財務風險預測、評估等過程,加大對企業財務外部環境的監督,深入分析和研究,及時發現企業即將面臨的風險,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風險防范機制高效運行,與外界經濟環境相協調。另外,我國企業不僅注重對外界經濟環境的監督,國家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逐步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從而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在構建風險防范機制過程中,企業管理者要認識到負債融資的風險性及將對企業產生的不良影響,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做好風險預案,提高風險反應能力。[2]另外,企業采取的防范措施要合法,為構建風險防范機制奠定堅實的基礎,調整自身經營方式,企業要對自身實際情況有一個準確的認知,精準的判斷自身財務實力及危機風險,制定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經營模式,并注重對企業財務的管理。針對一些財務危機風險較低的企業,其負債比率可以大于財務危機風險較高的企業。企業在負債之前,需要對自身償債能力進行分析。一般而言,企業負債能力衡量標準主要是資產負債率和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控制在40%~60%之間。流動比率實質上是指企業資金流動情況,流動比率越高,那么企業的償債能力相應下降。因此,企業要綜合資產負債率及流動比率,明確自身財務風險大小,制定科學、合理的負債比率。
企業資本結構也是制定負債比率的重要因素,企業無形資產占全部資本比重較大時,企業需要適當降低負債比。由于無形資產價值穩定性較差,難以將其確定為償債資產,由此可見,無形資本低情況下,企業通過降低負債比,來提升企業償債能力,以此來保障企業穩定發展,相反,無形資產占比小的企業,就可以適當提高負債比率,爭取更多資金促進企業發展。[3]
保持長期負債與固定資產比率合理性,一般1:2是安全比例,如果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盈利穩定,可以確定1:1,長期負債對固定資產比率不宜過高。因此,企業要合理安排長期負債與固定資產比率。
企業在投資之前,需要對投資項目可行性進行深入研究,確保收益率大于負債率情況下,產生正現金流才可以進行投資。因此,企業投資要堅持客觀原則,避免一切人為因素參與,并進行市場調研,落實好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預測。另外,在進行風險投資決策過程中,企業要規避過度追求多樣化經營,為企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有效降低或者避免風險。[4]
根據上文所述,企業負債融資作為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渠道,在為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因此,面對企業負債融資,管理者要正確認識負債融資可能產生的風險,并采取相應措施,構建風險預警機制,提高投資決策科學、合理性,提高企業負債能力,從而確保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1] 韓國薇,崔岫嶺.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風險 提高中小企業融資能力[J].吉林金融研究,2011(10).
[2] 萬宇洵,黃文雅.企業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2).
[3] 徐瑞萍.從財務指標透視企業負債融資的風險[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5).
[4] 張福康.論上市公司負債融資的作用和償債保障機制[J].揚州大學學報,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