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剛
(江西師范大學 財政金融學院,南昌 330022)
2011年9月27日,萬福生科(湖南)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證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致力于成為國內領先的糧油加工企業和健康食品的供應商,是稻米深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循環經濟企業。
萬福生科2013年3月2日公告稱,經公司自查發現2008年~2011年定期報告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初步自查結果如下:2008年~2011年累計虛增收入7.4億元左右,虛增營業利潤1.8億元左右,虛增凈利潤1.6億元左右。據萬福生科招股說明書及2011年年報,2008年~2011年,該公司凈利潤分別是2565.82萬元、3956.39萬元、5555.4萬元和6026.86萬元,四年內凈利潤總數為1.81億元。可其中有1.6億元凈利潤是虛構的,實際上四年合計凈利潤數只有2000萬元左右,近九成為財務造假所得。而且在2012年半年度報告中,該公司虛增營業收入1.88億元,虛增營業成本1.46億元、虛增凈利潤4023.16萬元。
東莞市常平湘盈糧油經營部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個體戶機構,注冊資本為2萬元。到了2009年,就突然成為了萬福生科的第一大客戶,銷售金額為1545萬元。在企業成立的第二年,銷售金額已經達到了3069萬元。一家注冊資本僅有2萬元的個體戶已經連續向萬福生科累計采購約1億元的大米,這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懷疑。根據萬福生科的半年報,其向第二大客戶湖南祁東佳美食品公司銷售了約1416萬元的麥芽糖漿等產品。根據事后公司的更正公告,萬福生科向該客戶的實際銷售額僅為223萬元,虛增了將近6倍。根據萬福生科2012年半年報顯示,其向第三大客戶湖南省傻牛食品廠銷售了1380萬元的麥芽糖漿,向第四大客戶懷化小丫丫食品公司銷售了1340萬元的麥芽糖漿。但萬福生科的中報更正公告顯示,萬福生科的前五大客戶中已經看不到傻牛食品廠和小丫丫食品了,更正后的第五大客戶的銷售額為90萬元,因此,傻牛食品廠和小丫丫食品公司的實際銷售額可能在90萬以下,萬福生科向這兩家客戶的銷售收入虛增幅度超過了14倍。根據萬福生科中報更正數據顯示,萬福生科向第五大客戶天津市中意糖果有限公司的銷售收入虛增幅度高達10倍。
根據萬福生科2012年半年報顯示,萬福生科在沒有其他項目轉入固定資產的情況下,在建工程的賬面余額增加了9323萬元。但在現金流量表中,由于應付工程款的增加或者預付工程款的減少,導致公司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應支付的現金只有5883萬元。然而,預付賬款不增反減,報表中顯示的預付賬款增加了2632萬元。那么可以猜測,在公司的銷售金額中,有一部分是先通過虛增銷售收入和相應的現金流,然后再投入到在建工程、預付賬款中去。
萬福生科這么做的原因在于它的在建工程恰好是募集資金建設項目,當時還處于建設過程中,這么做也不會引起其他人的懷疑。而且萬福生科在虛增了收入和利潤之后,需要通過一個載體來體現,以前大部分公司通常都是選擇虛增應收賬款和存貨。監管部門對這兩項的審查也越來越嚴格,從萬福生科前幾年的財務報表來看,如果萬福生科選擇虛增了應收賬款,可能這個數字變化會非常大,會引起其他人的懷疑,而且現在對存貨也要求進行盤點,這樣就導致了企業開始采用新的手段,如虛增在建工程、預付賬款等,這也是現在比較新的一種虛增手段。并且在建工程還沒有轉為固定資產,其在財務報表中顯示的也只是賬面價值,而最難測算的也是在建工程的賬面價值,這樣就給了企業很大的造假空間。
從萬福生科的財務報表可以看出,存貨是公司最主要的資產,其在總資產中一直都占據著較高的比例。根據萬福生科招股說明書顯示,在2008~2010年該公司存貨金額分別為14252.99萬元、19628.6萬元和19013.24萬元,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達到45.22%、51.35%和37.57%。
萬福生科購置的原材料占到了全部存貨的82.18%,然而在這種高存貨之下,萬福生科卻忽視了它的風險,沒有對這種高存貨提前計提必要的風險損失,而只計提了39.6萬元的資產減值準備。而且原材料還要面臨著儲存、市場價格波動、保管不善變質、重大意外災害等風險,如果處理得不好,都可能造成重大的損失。由于損失計提的較少,所以萬福生科一直都保持高速的增長。
一般大部分的中小民營企業財務制度都不健全,信息不透明,缺乏規范的財務報表和良好的經營業績,這也加大了銀行對中小企業財務信息的審查難度。為了降低貸款的風險,銀行必須大量調查中小民營企業的相關信息,以至于銀行的貸款成本和監督成本增加。銀行由于缺乏對有關中小民營企業客戶風險的足夠了解,不能做出適當的風險評價,因此,對于那些信用等級低的中小民營企業,銀行的貸款成本將會很高。
首先,農業股的信息效率顯著高于市場的總體水平。農業股的盤子一般較小,投資者分布相對比較集中,致使在信息傳達時很容易形成對價格影響的合力;而且對于農業股來說,在剔除市場操縱的因素后,大多數都是散戶投資者,他們對信息的捕捉能力相對較差。其次,農業股的信息質量也明顯低于市場總體水平,因為農業類上市公司的規模一般較小,信息披露制度還沒有完善,存在大量的私有信息,而信息風險正是對投資者基于私有信息交易的衡量,所以農業股信息風險相對較高。
對農業股而言,一直都存在高投機性的交易行為。首先,農業類股票往往市盈率很高,說明市場中有許多人為操縱股價的現象,存在這許多過度投機行為;其次,我國證券市場農業股換手率指標也非常高,說明農業類股票投資者的投機動機高于投資動機。除此之外,高市凈率、頻繁的大幅度漲、跌等都是我國證券市場中農業類股票高投機性的體現。
造成農業股這類高投機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一,站在政府的角度看,我國推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這在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形成了大量游資。第二,站在上市公司的角度看,我國農業類上市公司的總體盈利水平較低,分紅普遍很少甚至沒有,這使得相關投資者只能通過資本利得去獲取利潤。因此,許多農業類企業上市后,為了再融資而發布虛假信息、編報虛假財務報表,然后再以增發、配股等方式達到“上市圈錢”的目的。
相對于其他行業而言,農業類企業一直以來就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在農業類某些生產農產品的上市公司中,必定會有一些頻繁、零散的現金交易行為存在于銷售或者采購過程中。因為有了大量的現金交易行為,而且對其進行監管也缺乏合理有效的手段,以至于現金交易使得會計造假更容易,并且隱蔽性也很高。而現金交易一多就不能查明其來源,而且他面對的都是個體戶或者農戶。個體戶和農戶本來就不是很規范,所以難以監控,不像其他制造業企業交易都是正規的可以查看到其股東明細,是不是真實的交易,而農業股很難做到這一點,在問題出現后,出現的漏洞也非常大。
作為萬福生科的保薦機構平安證券之前的策略可能比較激進,相對應的監督沒有落實,平安證券充分利用了國內資本市場的背景和機制,即監管的寬容和司法的缺失。而且在公司上市之后,保薦機構將會獲得承銷金額的1.5%至3%,所以業績為先、利益至上成為許多投行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目標。目前,不少券商為了追求利益,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投行的管理者甚至是從業人員都出現注重數量、看輕質量的導向,看中短期的利益,缺乏責任感意識。由于投行人員的收入主要來自于項目傭金,因此,他們就會盡可能多、盡可能快地推動項目的發行,發現問題之后也不會立刻終止項目。
而為萬福生科審計的中磊會計師事務所也應當收到相應的處罰,如果處罰力度不夠的話,會計師事務所也就是換換牌子,然后和別的事務所合并,以前的牌子雖然沒有了,但實際上還是之前事務所的人。所以應該加強對中介機構的處罰力度,在企業上市過程中,如果發生了造假的行為,每個相關的中介機構都應該承擔責任,而且應該被重罰,不重罰不足以維持市場的秩序,從源頭上扼制上市公司的造假沖動,才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根本舉措。
發審委是現行股票上市發行核準制度的最具決定意義的一環,發審委委員既要考察IPO的合規性,還要考察它的真實性。而且,發審委委員的工作大多數都是通過間接、書面的形式。通常來說,發審委委員們并不直接實施企業IPO技術層面的工作,更多地是依據申請資料、報檢資料、審計報告、法律意見書等來評價IPO的可行性。而且要讓他們承擔責任,還需要證明發審委委員有利益的交換,一般情況下也很難界定。
為防止利益的輸送,首先要改革發審委委員的選舉機制,填補發審過程中的利益漏洞。禁止IPO流程中的中介機構,例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和保薦機構的合伙人作為推薦人選擔任發審委委員。相關會計、法律等中介機構的合伙人確實需要擔任發審委委員的,相關的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從事有關的證券服務。其次還必須公開發審委委員的投票,票決理由也要隨之公布,并對其審核的企業進行跟蹤調查,如果發現所審核企業事后曝出經營業績造假、財務舞弊等重大問題的,要對其進行一票否決并予以解聘,事態嚴重的話,還可以對其進行刑事處罰。
在萬福生科案處罰結果公布的同時,平安證券宣布將先行墊付3億元設立投資者利益補償專項基金。幾十年來,資本市場查處的財務造假案也不少,但投資者真正獲得民事賠償的并不多,除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外,訴訟周期時間長、成本高也阻礙了投資者獲得賠償的機會,如果可以簡化索賠程序的話,相信可以避免更多的投資者遭受損失。此次平安證券主動先行補償投資者的損失,開創了市場化機制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一個先例。因此,上市公司和相關的中介機構在上市之前可以先拿出一部分資金作為投資者保護基金,萬一企業在上市之后發生財務造假,也可以用這部分資金去補償投資者的損失或者回購他們手中的股票。
[1] 冉孟順,袁名富.萬福生科:大米神話是如何注水的[N].南方周末,2012.
[2] 劉 浪.萬福生科“金玉其外”下隱見“敗絮”高增長令人疑惑“三廢”零排放被舉報[N].第一財經日報,2011.
[3] 劉 杰.淺析會計信息失真及對策[J].中國外資,2012.
[4] 張太岳,朱益民.大客戶銷售失真,萬福生科財務數據信用“破產”[N].21世紀經濟報道,2012.
[5] 馬靖昊.萬福生科造假“現場重建”[J].董事會,2013.
[6] 段 鑄.虛增1.88億元,萬福生科造假前世今生 [N].中國經營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