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濤
科學規劃管理人居環境建設提高城市人居環境整體質量
劉海濤
Point
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正在不斷的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帶動著城市人居環境的變化,但是在提升城市人居環境的時候,由于人居環境建設活動缺少科學的論證,使得城市建設的決策出現了不嚴謹的情況,環境遭到了破壞,公眾的權益受到了損害,因此城市化人居環境建設也就成為了目前我國的一項較為艱巨的任務,本文主要是從城市規劃這一角度入手,研究一下城市規劃對城市人居環境的作用機制。
人類自出現以來,居住問題就一直伴隨左右,人們也逐漸的在創新著自己的居住環境,我國的城市環境區域性規劃是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時候出現的,當時主要研究的是對這一地區的區域性規劃、對土地的利用、以及相關的城市設計等這方面的研究。可以說城市人居環境的概念是作為人居環境理論的一個研究的層面出現的,而隨著城市化進程耳朵不斷加深,城市人口也出現了激增的現象,此時的城市問題相對比較突出,而城市的人居環境也就成為了人居環境建設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2.1人居環境
人居環境這一概念最早是在希臘被提出的,我國的專家將這一概念成為人類聚居學,隨后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被更名為了人類環境科學,人居環境其實是關于人與自然共存的哲學思考,這一系統是相對比較復雜的,所涉及的方面也是非常多,我們從不同的領域和視角將人居環境有了以下定義:
(1)從視角的角度。首先是構造的形式,人類聚居是為了自身的生活以及建造不同類型場所而存在的,這一建筑不一定是人為的,一開始的建筑可以是天然形成的,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的天然形成建筑作為人類的居住地在使用著,除了天然形成的建筑,還有就是人工建造的了,這一部分大多數都是房屋,還有的屬于帳篷,這是臨時性的,比如說在我國的蒙古地區就有很多的蒙古包。這是蒙古人居住的處所,也是臨時的,因為蒙古人民很多都是靠放牧為生,所以自己所居住的房屋也就具備了臨時性的特征。其次是人類發展的視角。人類聚居的出現歸根到底是人類活動的結果,聚居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因此我們要了解聚居對人類發展的意義,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人類聚居的影響所涉及的范圍也是非常廣泛的。最后是區域形成機理上,人類居住的分離與聚合逐漸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居住理念,就是社會居住區域,所以說城市的社會居住區域空間其實所指的就是城市居住的社區,這一區域即被稱為居住區,也被稱為規劃的地理范圍區,是每一個城市居民自身所認知的區域;
(2)從領域角度出發。首先是資源領域,這一領域對人類的居住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因為人類的生存、發展都是離不開資源的,而在人類居住的環境中,主要的資源指的是人類活動過程當中所消耗的資源,包括在工作中消耗的資源、在通訊中消耗的資源、在文化娛樂中消耗的資源等等。其次是研究層次上,我們將人居環境有效的劃分成了兩個層次,一個是廣義上的人居環境,主要是指圍繞著人這一個主體存在在一定空間內的構成主體生存和發展條件的物質性和非物質性的總和,它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地,同時也是人類與自然相互聯系的一個過渡的手段,另一個層面就是狹義上的,主要是指人類聚居活動的空間是居民賴以生存的空間,它是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構建的,可以說是與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
2.2城市人居環境
城市的人居環境主要是以城市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從事的是有組織的重要的聚居形式,是人類與所生存環境之間進行的一場較為激烈的相互作用,我國的人居環境建設與其他的國家相比,有著較為明顯的城鄉特征,這種特征主要表現在我國的城市和鄉村都實行了不同的人居環境發展政策,城鄉特征是根據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以及經濟結構,在國家硬性制度的基礎上,還受到了收入以及教育文化差距的支持,此外,我國的研究人員還將城市和鄉村的發展政策有效的分割開來,只是注重了城市的發展,將鄉村作為了服從城市發展的一個附屬的條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只研究農村自身的發展,忽視了城市對農村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我國城鄉建設在學術上的解釋,所以說我國的城市人居環境主要包含了城市與鄉村環境不同的社會經濟含義。
2.3城市人居環境的特點
(1)集聚性強。城市的人居環境是一個復雜的組合,是物質、人口、信息等要素與生產、生活等功能高度集聚額區域,這一特點是在相對有限的自然空間集聚了較高強度的人流和信息流;(2)組織化程度高。這一點主要是指城市人居環境在生產、生活和流通等方面有非常嚴謹的組織;(3)擴張性較高。城市的人居環境在擴張性上主要是源于城市居民對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追求以及整個社會市場經濟系統的運行規律;
2.4城市規劃的理論
規劃是對將來的一種安排和策劃,而城市規劃就是對城市將來的土地利用以及空間的布局做出合理的安排,為城市將來的建設活動提供一定的空間結構,我國將城市規劃定義為,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及實施的管理,在我國這樣的一種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城市規劃其實是對城市社會、經濟等發展進行有效調控的一個重要的手段,是對城市空間資源利用和城市人居環境建設實施的一種空間的計劃。
2.5城市規劃的職能
2.5.1國家宏觀調控職能
(1)導向功能。城市規劃的導向功能其實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一種工具,是指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為社會、人們的行動確定了方向,讓整個社會中相對復雜的行為能夠有效的納入到目標上,讓城市規劃能夠按照既定的目標去執行;
(2)調節和分配功能。調節功能主要是指對社會上的公共事務所出現的各種利益矛盾進行的調節和有效的控制,而分配功能是指對社會上的公共利益進行有效的分配,可以說分配功能是公共政策對抗市場理性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途徑;
2.5.2政策方面的職能
城市的人居環境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系統,所涉及的城市建設部門也是非常的多,所以說城市規劃要為所有的決策提供背景框架和整體的導引,讓相關城市建設的所有決策都維持在同一個目標上,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還要保持好決策之間的協同關系,此外,城市建設的各個部門還是需要具備城市規劃這樣的政策框架來作為城市發展決策的一個依據,因為城市規劃本身就是國家發展政策的一個手段,城市規劃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相關部門在決策時對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這樣也能夠進一步的提高決策的質量。
(1)評價城市人居環境的質量。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的標準是衡量城市人居環境質量優劣的一個標桿,通過對目前我國城市人居環境建設成果以及建設標準的比較,我們能夠很明顯的找出城市人居環境建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為將來的城市建設提供關鍵的意見和建議,而通過對同一城市不同發展階段的比較,我們可以有效的發掘出城市發展的規律、以及城市建設活動之間所存在的關系。
(2)城市人居環境建設與形成。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的標注所要表達的是城市對將來建設質量的一種期望,同時也是城市建設的最終目標,所以,我們要將城市的規劃作為實現城市土地利用的有效工具,為了更好的引導城市人居環境的形成,將建設的標準內容有效的納入到城市規劃的編制內容,有效的落實這一內容標準,這對于提升城市人居環境的質量是很有好處的。
我們說城市人居環境建設是城市規劃管理的主要目標,這一點是正確的,但并不是唯一的目標,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城市人居環境建設在整個城市規劃管理當中所占的比重卻是非常大的,我們將城市規劃的標準定義在維持社會經濟發展和公眾利益之間的平衡上,那么就要在實際的實施過程當中獲得國家一級地方政府的支持,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目標只是城市規劃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對人居環境建設的體系要實施相應的干擾和控制之后才能夠實現城市人居環境整體質量的提高,此外,城市人居環境的形成和發展還是要依賴于城市建設項目的實施和沉淀,在整個城市人居環境的建設當中,科學有效的規劃管理以及公正的管理手段也是影響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時也是實現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目標的一個制度性質的保障。
(作者單位:哈爾濱住房建設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