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蘇鳳敏
民辦高職院校外貿單證實務項目教學法
文| 蘇鳳敏
隨著我國進出口貿易量的增加,外貿人才的培養日益重要。民辦高職院校在外貿人才培養中應該建立自己特色,筆者在對《外貿單證實務》的課程教學中,通過對教學方法的改革,將過去教師為主導的單一教學法逐步向項目導向教學法,改善民辦高職學生學習方法,提高他們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同時構建企業崗位仿真情景,形成與崗位相似的氛圍,縮短學生成為外貿專業人員的磨合期,為日后走上崗位打下夯實的基礎。
外貿單證實務是國際貿易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也是外貿行業崗位所必需的一項重要的技能。該課程應在學生學習《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函電》、《國際商法》、《國際結算》等課程后開設,是一門理論規則較多,實踐操作性較強,崗位業務要求較全面的課程。本課程主要講授外貿業務中各種單據的繕制方法及相關流轉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業務理論知識學習的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要求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外貿知識的基礎上,具備外貿單證綜合操作能力,適應現今外貿行業的需求。該課程不但需要學生對國際貿易流程和英語讀寫能力綜合運用的課程,還要求整體掌握進出口貿易的有關操作流程,為日后走上貿易類崗位奠下夯實的基礎。
理論為主,缺乏實操訓練。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外貿單證》實務的教學往往以“教師課堂教授理論,學生自己學習”的模式。教師只注重強調每種單證單據的各個知識點,忽視之間的聯系和實際應用,學生練習少,動手能力不足。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單一講解單證的相關理論,忽略了單證操作的重要性,由于簡單地灌輸學生各種概念和操作流程,且粗略講解課程內容并不理會學生是否掌握了相關單證的填寫要求和業務規則。由于實踐教學環節比較弱,學生缺少體驗繕制各種外貿單據的機會,很難系統規范地掌握繕制單證的技能和操作方法,導致學生不能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業務中,缺乏外貿業務實際操作技能。如對信用證的審核與修改,制作出口海運委托書,制作發票,海運提單、匯票等基本結匯單據以及如何準備結匯,對商業風險的防范等方面知識的理解都存在明顯不足。
學生基礎差,厭學心理較重。由于民辦高職的學生大多數家庭環境較好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失去學習的興趣和耐性,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較低。有些學生學習功利性較強,認為該課程對自己沒用就直接放棄不繼續學習。由于在課堂學習中相關專業基礎不扎實,導致國際貿易實務和國際慣例的知識不能熟練靈活的運用,這對學習外貿單證實務造成影響。一旦對課堂知識不能理解,便會出現分心,睡覺、玩手機等現象。甚至對該門課程出現厭學和放棄學習的現象。
教學師資與設備有待提高。由于民辦高職院校教學資金的支持和項目主要依靠私人投資,在優秀教師的引入和課堂軟硬件的建設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這也制約教師隊伍的培養和課堂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不利于人才培養計劃開發和建設。
為了克服以上困難和不足,盡可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外貿單證實務》不但要培養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更要注重培養他們職業道德和應有的素質。在現今外貿行業的用人需求,學校的人才培養方式明顯與其要求相差甚遠,對目前外貿行業在招聘人員時要求學生一要英語的讀寫聽能力較好,其次能獨立處理國外來往信函和制作各類單證,三要熟練國際商務知識規則和法律法規。因此,根據民辦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對《外貿單證實務》有以下教學上的建議:
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嘗試多種形式的教學,運用理論知識的模塊化教授,并善于講解最新案例和總結各模塊之間的實際應用,適當對某些知識點使用形象化記憶,如圖表、記憶樹等,提煉重要的知識點并結合最新的國際慣例和國內外行業的規則,使學生對外貿業務基礎知識有初步理解。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英文的訓練,逐步實行課堂雙語教學和全英文繕制各類單據。老師在設計教學課程內容主要圍繞外貿進出口流程為主線,依據學生給定的具體條件進行有針對性設計練習。
每個項目需要教師對各個環節的業務流程和所需的知識進行詳細的介紹和講解,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每個知識點。老師用案例對所講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和應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每個項目應該具備配備多套實訓資料,以便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在每個項目中所要掌握的關鍵知識和專業技能,通過大量的仿真的練習不斷強化和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同時突出商務英語在進出口業務中的應用,強化了英語作為語言工具與國際貿易知識的結合。由于英語一直是限制國際貿易專業高職學生國際業務能力發展的一個主要障礙,在每個項目的知識準備部分可以用英語做了較多的鋪墊,并對貿易術語、文本常用句型等較專業的做和出現頻率較多的單詞、短語、語句進行強化記憶和練習,務求對常用的英語表達有深刻的印象。
學:以任務驅動型為課程崗位模擬為工作導向,在教師對模塊講解完畢后,以實際進出口雙方交易為工作背景,使學生融入貿易流程主要崗位,教師講解任務的主要背景,進行簡短扼要的分析,學生根據資料和各崗位的工作性質,參照規則和慣例的要求完成各類單據的制作。比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所要教的單證設計一個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劃分不同的崗位和任務,并指出相關的當事人和需要的文件,然后向學生講解所制作的單據和使用方法,特別是結合國際貿易實務的知識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各類單據的特點,摸索繕制的方法,并形成崗位所需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
本環節是整個教學方法的主要環節,按照單證的實際要求分為不同崗位,每個崗位至少要求3名學生來完成崗位的工作,并要求在工作的過程中,讓學生分別扮演進出口公司,貨代、政府部門,保險公司,船方、銀行、貿易公司等角色,要求他們在具體角色的位置上分工合作,完成整個案例中單證的繕制及操作,強調單證之間的聯系。
通過該過程幫助學生全面、系統、規范地掌握外貿單證操作方法和填制技巧,為日后從事貿易類工作打下良好的實踐的基礎。通過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仿真模擬的形式,創造出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自主學習的習慣,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項目活動的積極性,強化了他們工作體驗,激活了他們的創新思維。當學生完成任務后,將完成的單據先由其他學生交換審查,最后以比賽的方式,在最短時間內找出對方制作單據里的錯誤和不符點,實現制單和審單雙結合,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加強其動手操作能力。通過這個項目完成的過程,教師能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并能針對其薄弱環節進行加強訓練,縮短學生對各類單證的掌握時間。
做:除了崗位實操應該與實操相結合,整個課程教師還需要布置一個由每個學生獨立完成的作業。在這個階段,學生需根據教師的要求,獨立模擬完成一筆進出口的業務,并分別扮演所有的相關工作人員,重點學習各類外貿單證的閱讀,繕制和修改的過程。在此教師要求盡可能尋找多些素材,豐富各類外貿單證的種類并在過程中引導學生多試錯,找出只做錯誤的原因,幫助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中學,學中長,教學相融合,職業教育離不開工作崗位的職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實現項目驅動教學法突出對崗位需求的核心能力的培養,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培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認真、負責、誠實的職業道德觀。
學好外貿單證的不但是專業要求,更是行業發展的需要,企業需要的是能勝任該崗位的人才。外貿單證實務是一門實操性強應用范圍廣的課程,雖然民辦高職院校對該課程的改革給予高度重視但真正實行力欠缺,這將限制民辦高職教育的發展水平,如何尋找和總結適合其實施的教學方法。因此,實施項目教學既幫助民辦高職院校教學方法單一的困局,也可以根據項目教學法總結出適合自身發展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授課該課程時,要注重采用合適的方法,以崗位技能為依據,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實際工作任務為引領,以工作過程為主導,進行課程規劃設計,以此確定課程內容、組織實施教學、探索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
廣東南方職業學院)
(作者單位: 重慶海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