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東莞衛生學校,廣東 東莞 525000)
研究性學習法應用于解熱鎮痛抗炎藥的說課設計
陳林
(東莞衛生學校,廣東 東莞 525000)
通過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從教法設計、教學過程、學法指導、教學時間安排、板書設計等方面闡述將研究性學習法應用于解熱鎮痛抗炎藥的說課設計,實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解熱鎮痛抗炎藥;說課設計;研究性學習
說課就是教師在制訂教案后運用口頭語言闡述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將備課思想外化,以便讓同行了解其如何把握目標、用何手段、達到何目的的思路,實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授課方式[1]。說課要求過程完整、重難點突出、語言簡練、整體連貫緊湊、過渡流暢自然。筆者現將研究性學習法應用于解熱鎮痛抗炎藥的說課設計與大家分享如下。
1.1 課程培養目標及教學內容所屬章節
藥物應用護理的培養目標為:培養符合我國國情需求的、與就業崗位要求相符合的、為衛生事業發展服務的技能型高素質勞動者,充分體現以能力為本、以發展技能為核心的職教理念。解熱鎮痛抗炎藥是本教材第六章中樞神經系統藥物第六節,主要介紹解熱鎮痛抗炎藥的共同點,臨床常用解熱鎮痛抗炎藥的作用、不良反應和用藥注意事項等。
1.2 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本教材中解熱鎮痛抗炎藥屬于中樞神經系統藥物,之前第三、五節分別為抗精神病藥氯丙嗪和鎮痛藥嗎啡,它們三者的作用有相似之處,學生容易將這3類藥物混淆,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有助于學生區別這3類藥物,而且有利于學生正確判斷患者用藥后的反應以及正確指導患者合理使用這類常用藥物,同時也能為學生今后臨床相關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1.3 教學目標
根據教育部提出的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要求,結合本專業的教學大綱制訂教學目標,見圖1。

圖1 解熱鎮痛抗炎藥教學目標
1.4 教學重點
本類藥物基本作用,代表藥物阿司匹林的作用、應用、不良反應和解熱鎮痛抗炎藥的用藥護理措施。
1.5 教學難點
阿司匹林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阿司匹林哮喘形成機制、解熱鎮痛抗炎藥的用藥注意事項。
學生為護理專業二年級,解熱鎮痛抗炎藥的學習時間為第二學年的下學期。學生進行過一年的醫學基礎課程學習,對解剖、生理、病理、病原等課程內容已有所了解,此前又學習了《藥物應用護理》前5章的內容,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對本節內容自主學習難度較小,但中職生缺乏縱向和橫向聯系學習的能力,對復雜知識內容的歸納總結能力較差,但能夠獨立思考、不盲從他人意見,自我評價日趨成熟,自尊心增強,且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目標明確。
3.1 課外教學
解熱鎮痛抗炎藥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藥物,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針對本節教學內容,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開展教學活動。首先提出疑問:作為衛校學生你會正確使用解熱鎮痛抗炎藥嗎?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研究性學習,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根據提供的教學網站、課件、教輔資料分組學習教材內容,并制作調查問卷、進行校內調查、收集并分析資料,最后擬訂調查報告。
3.2 課內教學
本次課堂教學以討論課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坐在教室里,每個小組分別派出代表匯報調查成果;師生共同討論、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改進意見;依據評價量表進行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并計算出每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最終得分;教師總結本次課程的學習內容,并給予評價。
3.3 教學資料
提供解熱鎮痛抗炎藥多媒體課件(詳細展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并提供有關解熱鎮痛抗炎藥物共同作用和阿司匹林的作用、應用、不良反應等知識點的習題)、校內學習網站、相關醫學網站、調查問卷范例、調查報告范文等供學生網上學習。
4.1 研究性學習準備階段
要讓學生認識研究性學習法,明白新的學習方式主要靠學生自主學習獲得知識。解熱鎮痛抗炎藥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藥物,學生對這類藥物有初步的感性認識,適合使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
4.2 研究性學習課前教學階段
(1)提出疑問:作為衛校學生你會正確使用解熱鎮痛抗炎藥嗎?學生圍繞問題開展學習,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提供的教學網站、課件、教輔資料進行分組協作式學習,對不明確、不理解的知識點可以詢問教師。(2)教師根據每位學生的能力和專長劃分研究小組,每組9個人,每組成員中既有成績優異的學生,也有成績普通的學生。指導學生依據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以及興趣來確立小組課題調查研究的方向(如正確使用解熱鎮痛抗炎藥的重要性、使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項、解熱鎮痛抗炎藥廣泛應用帶來的問題等),各組依據組員特點明確分工。(3)教師指導每個研究小組根據本小組的課題制訂詳細的研究計劃、步驟,進行時間安排、分工,制作調查問卷等。(4)教師協助研究小組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對校園內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做好記錄。發現問題教師隨時幫助解決,了解學生研究進展,及時給予評價和建議。對于調查過程中不了解的藥物,指導學生上網查找相關藥物應用資料。(5)研究小組總結歸納好本組資料,教師指導學生寫好初步調查報告,并使之完善。
4.3 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階段
(1)教師板書展示學習內容的重難點和本次課學習活動的主要流程。(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坐在教室里,每個小組分別派出代表到講臺匯報本組調查成果。每組匯報結束后教師點評。(3)各小組之間可以就調查報告相互提問,師生共同討論、總結,并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同時提出改進意見。(4)依據評價量表進行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并計算出每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最終得分。(5)教師總結本次課程的學習內容,并給予評價。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中職生的學習習慣較差、學習基礎也比較差,在具體教學時,教師應將學習方法教給他們。本次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如下。
(1)養成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找出不理解的知識點。(2)學會上網、去圖書館查找所需資料,并記筆記。(3)分析、歸納、總結知識點,將知識由繁變簡、化整為零。(4)學會縱向比較、橫向聯系的學習方法。(5)學會合作式探究學習,學生之間共同探討未知問題,找出合理答案。(6)總結反思所學知識,通過相應的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
(1)研究性學習準備階段:10分鐘。(2)研究性學習課前教學階段:理論學習1周,分組學習安排、資料收集整理2周,完成調查報告1周。(3)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階段:①教師板書3分鐘;②小組匯報調查成果,每組6分鐘,教師分別點評,每組2分鐘,約8組共計64分鐘;③師生探討、總結、反思約15分鐘;④評價約5分鐘;⑤教師總結約3分鐘。

第六節 解熱鎮痛抗炎藥
教法上,采用研究性學習法,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藥物和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法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活躍課堂氣氛,使枯燥的內容趣味化;教學手段上,將傳統教學、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式教學、網絡討論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制作內容科學、簡潔的教學課件,體現專業課課件的嚴肅性和科學性。
[1]運懷英,王興家.議說課是高職院校優化課堂教學的探究性教研活動[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5):44-46.
G424.1
B
1671-1246(2015)04-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