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書琴,楊光啟
(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貴州都勻558003)
中職護生肌肉注射考核中失分原因分析及對策
孫書琴,楊光啟
(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貴州都勻558003)
目的了解中職護生肌肉注射操作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提高護生注射水平,促進教學質量提升。方法對我校二年級護生進行肌肉注射法教學,按《護理操作流程及評分標準》進行考核。結果操作后核對、注射定位、無菌觀念、解釋核對、進針前排氣等是中職護生肌肉注射考核中失分較多的項目。結論應通過增加實訓室開放時間,讓護生參與實驗室管理和實訓物品準備,以強化護生規范操作,從而提高護生肌肉注射水平。
中職護生;肌肉注射;考核
肌肉注射法是注射法中一個重要的操作項目。注射是護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職護生必須熟練掌握護理操作技能,才能適應臨床工作,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如何使護生熟練掌握注射法是護理教學的重要任務。注射法不僅要求護生有嚴格的無菌觀念,還要具備嫻熟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溝通能力。雖然學校采取多種方法提高實訓教學水平,培養護生注射技能,但護生仍存在一些問題。現以我校二年級中專護理專業在校生肌肉注射考核為例探討其失分原因及對策。
對我校二年級護理專業120名在校生進行肌肉注射法的教學及操作考核,按《護理操作流程及評分標準》進行評分。
考核發現,操作后核對、注射定位、無菌觀念、解釋核對、進針前排氣等是中職護生肌肉注射考核中失分較多的項目,具體見表1、表2。

表1總失分統計表(n=120)

表2前10位失分項目
3.1 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無菌觀念不強
有66.7%的護生肌肉注射定位不準確,由于中職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學習自覺性不高,課堂上不能很好地掌握實訓相關理論知識,實訓課教師示教時,需重復相關理論知識,致使實訓課操作時間減少;有43.3%的護生無菌觀念不強,出現操作污染現象,如在抽吸藥物時,不能區分注射器的無菌區和有菌區,表現為手觸碰針筒的乳頭和注射器活塞軸。
3.2 肌肉注射操作程序不清楚
100.0%的護生在操作程序中失分。在實訓教學中中職生總是“選擇性”聽課,只注重成功把注射針扎入人體,而忽略操作的程序性和整體性,致使操作考核時直接進行藥物抽吸及注射。
3.3 實驗物品準備能力欠缺
25.8%的護生存在物品準備錯誤,由于肌肉注射用物是由實驗員準備,護生直接進行操作練習,導致護生很少注意肌肉注射法所需用物有哪些,進而影響考核時的準備質量。如在注射過程中,肌肉注射用碘伏消毒,有部分護生卻用酒精消毒。
3.4 護生心理素質有待提高,部分護生害怕操作
在肌肉注射法實訓教學中,我校采取體驗式和角色扮演式教學方法。具體為:每個實訓室分8個小組,每組4位護生,護生自由組合輪流扮演病人和護士。操作時部分護生因膽小不敢進行注射,甚至有護生暈針,產生恐懼心理等,不能獨立完成肌肉注射。
3.5 核對意識不強,注射手法錯誤
74.2%的護生在操作完成后忘記再次核對,查對制度觀念不強。同時護生在注射過程中不能正確轉變持針手法,忘記固定針栓,造成“病人”緊張和恐懼;針梗進入人體后,護生不停地變換左右手,使“病人”感到疼痛,并且操作時易慌亂,不能應對突發情況的發生。
3.6 操作急于求成,缺乏人文關懷
考核發現,33.0%的護生操作時只注重操作技能而忽略操作的程序[1],很多護生注射時不能遵守“兩快一慢加勻速”及“無痛”原則[2],造成“病人”緊張。
3.7 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不足
在“病人”疼痛時,護生就會手忙腳亂,忘記操作程序,有些護生甚至直接拔針,致使操作失敗,無法應對突發情況的發生。
(1)在肌肉注射操作前強化無菌觀念。
①增加無菌技術學習時間,開放實訓室,強化無菌技術訓練。
②肌肉注射操作前,理論課強調無菌原則,操作前再次強調并講解注射器的無菌和有菌區域,即手能觸及和不能觸及的部位。
③合理安排實訓室護生人數和床位。
(2)改革實訓物品準備制度。由于實訓物品均是由實訓中心實驗員準備,護生對用物不熟悉,影響操作準備質量。應改為由護生自己準備用物,一方面可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使其全面掌握肌肉注射法。
(3)加強護生心理素質培養,減少其恐懼心理。肌肉注射時,教師要適當引導,鼓勵護生克服困難,對拿起注射器手就抖的護生采取“逼迫”法教學[3],讓其先進行基本手法的練習,在模型上練習注射,熟練掌握操作程序后,指導教師在旁指導,促使其完成注射,克服恐懼心理。
(4)加強護生持針手法訓練。通過在模型上進行肌肉注射熟練掌握肌肉注射的流程,掌握持針手法,提高護生的自信心和動手能力。
(5)在實訓課上要多問“為什么”,讓護生自己思考和分析問題,進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6)加強護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注重臨床和教學的統一。
肌肉注射法是一項無菌操作,在實訓教學中,由于護生人數較多,實驗室擁擠,部分護生無法清楚看到教師示教,且缺乏練習,導致操作生疏。同時實訓時大多是在模擬人上操作,護生面對真人操作時會產生恐懼心理。為此應增加實驗室開放時間,安排教師進行指導。此外,調查發現護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較差,遇到問題不能自己解決,對教師依賴心理嚴重。面對當今社會對護理人才提出的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評估與觀察能力、操作技能、創造能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九大核心能力[4]的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實訓教學中要不斷創新,貼近臨床,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
[1]宋海燕.衛校護理教學與臨床工作接軌的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4):108-109.
[2]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4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3]林虹玲.注射法中學生畏懼心理的原因及對策[J].南方護理學報,2005(6):51-52.
[4]白玫,沈寧.試述護理人才的內涵[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0):828-829.
G424.74
B
1671-1246(2015)05-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