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斌,陳志偉,李春,易國良,侯子鑫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湖南衡陽421001)
互動式實踐教學法在骨科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中的作用研究
唐志斌,陳志偉,李春,易國良,侯子鑫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湖南衡陽421001)
目的探討互動式實踐教學法對培養骨科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影響。方法將在我院骨科見習的南華大學2010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112名本科生隨機分為對照組(n=56)和實驗組(n=56),對照組采用傳統見習教學法,實驗組采用互動式實踐教學法,自行設計問卷調查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現狀、影響因素和提高途徑,并比較見習前后兩組臨床思維能力考核成績。結果60.96%的被調查者認為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一般,影響臨床思維能力最重要的3個因素為現行醫療制度、臨床見習帶教方法及見習態度,提高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的途徑為改革帶教方法、加大考核力度、帶教教師加強重視。見習后兩組臨床思維能力考核成績均較見習前有所提高,且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互動式實踐教學法可明顯提高骨科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
互動式實踐教學法;骨科;見習;臨床思維能力
臨床思維能力是臨床綜合能力的核心,傳統見習教學法以帶教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嚴重阻礙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互動式實踐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師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方法[1]。骨科臨床見習是外科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學生由大學課堂到臨床、社會的過渡階段,是聯系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的橋梁,也是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2]。本研究將互動式實踐教學法應用于我院2010級臨床醫學專業骨科臨床見習教學中,探討其在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中的作用,旨在提高骨科臨床教學質量,促使見習生更好地掌握臨床專業知識,為今后的實習和臨床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4年在我院骨科見習的2010級112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6人。對照組中,男生32人,女生24人;年齡21~24歲,平均(23.52±3.67)歲。實驗組中,男生34人,女生22人;年齡21~24歲,平均(22.98± 3.42)歲。兩組性別、年齡、入學考試成績及已修課程成績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見習教學法,實驗組采用互動式實踐教學法,兩組教材、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學時數均相同,在見習前對全體帶教教師進行培訓,統一見習教學標準。互動式實踐教學法實施步驟:(1)學教互換:按照骨科見習教學大綱要求,在不增加學生負擔情況下,有針對性地選取一些教學內容,由學生充當教師角色,在帶教教師協助下向全體見習生講授。(2)模擬病房:選取典型病例并按教學進度將資料提前分發給見習生,分組進行準備。在見習課上各組選派成員扮演病人和接診醫生,進行病史采集,最后提出診療計劃。帶教教師對各組問診技巧、體格檢查、病例資料搜集、診斷思路、治療方案等進行總結。(3)病房見習:由見習生獨立進行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及病例資料收集,帶教教師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指出不足,見習結束后要求學生完成一份標準的病歷記錄。(4)網絡教學:帶教教師按照教學大綱病種要求,有針對性地組織見習生參加科室疑難病例討論。要求見習生提前來病房查閱病例資料并自覺問診查體,隨后借助網絡搜集資料,應用循證醫學的最新觀點處理臨床問題。
1.3 觀察指標
(1)問卷調查: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納入本研究的見習生、帶教教師及骨科、脊柱外科醫生。調查內容包括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現狀、影響因素和提高途徑,其中現狀有較好、一般、較差3個選項,被調查者僅能選擇1項;而影響因素和提高途徑包含若干個選項,被調查者只能選擇最重要的3項。調查在見習結束后進行。(2)臨床思維能力考核:參照相關文獻[3]制定臨床思維能力考核試題,主要考查以下4方面能力:①能夠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上網查閱資料并找出問題答案和解決思路;②能夠采取有效的方式與病人溝通以獲取有價值的病史資料;③能夠針對骨科常見病提出合理的診療方案;④能夠根據病人某一癥狀提出相應鑒別診斷。見習前后分別進行此項考核,并量化評分標準。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t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顯著性。
2.1 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現狀
本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46份。結果發現,13.70%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臨床醫學專業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較好,60.96%的認為一般,25.34%的認為較差。影響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最重要的3個因素依次為現行醫療制度、臨床見習帶教方法及見習態度。提高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的途徑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改革帶教方法、加大考核力度、帶教教師加強重視。
2.2 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考核成績分析
如表1所示,兩組見習后臨床思維能力考核成績均較見習前有所提高,差異有顯著性(P<0.05)。兩組見習前臨床思維能力考核成績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習后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見習前后臨床思維能力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見習前后臨床思維能力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t值P對照組實驗組t值P例數見習前見習后56 56 64.25±6.78 63.46±6.19 0.52>0.05 75.58±8.31 87.16±10.45 5.68<0.05 4.95 8.34<0.05<0.05
臨床思維能力是指醫生在診療過程中,根據病人臨床資料,利用醫學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判斷、綜合,從而得出正確診斷并采取恰當治療措施的能力[4]。臨床思維能力是醫生的核心能力,是醫生面對病人復雜多變的臨床表現,選擇最需要的檢查項目和最佳治療方法的前提。而臨床思維能力缺乏則會導致誤診誤治,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在醫患關系緊張的大環境下,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尤為重要。臨床見習是醫學生首次接觸臨床,他們充滿了新鮮感并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這一階段對于其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然而,部分醫學生認為,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先進檢測手段不斷出現,臨床思維能力對于醫生并不重要,因此便不注重臨床思維能力訓練。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本研究發現,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臨床醫學專業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一般,現行醫療制度、臨床見習帶教方法及見習態度是影響其臨床思維能力最重要的3個因素,改革帶教方法、加大考核力度、帶教教師加強重視是提高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最主要的途徑。這表明,改革現行臨床見習教學方法是培養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的重要措施。
互動式實踐教學法是在臨床見習中帶教教師與見習生共同參與的一種教學模式。已有研究報道,互動式實踐教學法有助于提高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5]。因此,我們將互動式實踐教學法應用于臨床醫學專業骨科臨床見習教學中,并與傳統見習教學法進行對比。結果顯示,見習后兩組臨床思維能力考核成績均較見習前有所提高,但實驗組提高更為明顯,說明互動式實踐教學法能夠明顯提高骨科見習生臨床思維能力。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通過學教互換、模擬病房、病房見習和網絡教學等環節,最大程度地實現師生互動和角色轉換,充分發揮醫學生主人翁作用,讓醫學生把自己當成醫生,采取有效措施與病人溝通,并積極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其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臨床思維能力,為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師打下堅實基礎。
[1]許麗.互動式實踐教學在急診科輪轉護士帶教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0,31(34):6408-6409.
[2]許曉倩,陳莉,賈麟,等.血液科臨床見習的帶教體會[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0):99-100.
[3]來衛東,楊亮,王亮,等.外科實習教學中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8):156-158.
[4]張自珍.校院合作培養模式對高職護生臨床綜合能力的影響[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7):81-82.
[5]李寬新,張玉玲,董金波,等.臨床實習中互動式實踐教學的應用探討[J].中國中醫藥,2009,7(7):162-163.
G421
B
1671-1246(2015)05-0098-03
注:本文系南華大學2013年高等教育改革與研究立項課題(2013FS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