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昌
(黑龍江省科技經濟顧問委員會,哈爾濱 150001)
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推進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當前主要任務就是落實好黑龍江省委省政府2014年年底印發的《“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規劃》。《規劃》是一個總藍圖、路線圖和施工圖,是各地各部門開展工作的重要遵循。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按照“加強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黑龍江省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毗鄰的地緣優勢,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以哈爾濱為中心,以大(連)哈(爾濱)佳(木斯)同(江)、綏滿、哈黑、沿邊鐵路四條干線和俄羅斯西伯利亞貝阿鐵路形成的“黑龍江通道”為依托,建設聯接亞歐的國際貨物運輸大通道,吸引生產要素向通道沿線聚集,發展境內外對俄產業園區,打造跨境產業鏈,構建發達的外向型產業體系,構筑區域經濟新的增長級,為我國擴大與俄歐、東北亞合作提供重要平臺,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重要支撐、作出重要貢獻。
推進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要把握的五個原則。
一是準確定位、互利共贏。以中俄雙方政治互信、經濟互補、利益互惠為基礎,緊緊圍繞經濟合作,擴大利益匯合點,立足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和后貝加爾地區,面向東北亞,重點發展同俄羅斯和歐盟的經貿合作關系,將政治關系優勢、地緣毗鄰優勢、經濟互補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優勢、持續增長優勢。
二是鐵路為主、立體聯通。以大哈佳同、綏滿、哈黑和沿邊鐵路為支撐,實現與俄羅斯西伯利亞貝阿鐵路的互聯互通,構建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光纜于一體的國際經貿大通道。
三是以貿興業、全面發展。堅持“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吸引生產要素向經濟帶及周邊地區聚集,打造跨境產業鏈,構建外向型經濟體系,帶動經濟、科技、人文等全方位交流合作,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
四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既要更好地發揮政府宏觀謀劃、政策支持和指導服務作用,加大投入,更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調動企業參與建設積極性,遵循國際慣例和商業原則運作。
五是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五大規劃”和“十三五”規劃統籌考慮、相互銜接、突出重點、先易后難,分階段確定目標,分步驟推進實施。
向南到大連進入華東華南地區與海上絲綢之路對接;向東經綏芬河到俄符拉迪沃斯托克與東北亞日韓朝三國對接;向西經滿洲里到俄赤塔與亞歐大陸橋對接;向北經黑河、漠河與俄西伯利亞大鐵路對接。
以大哈佳同、綏滿、哈黑和沿邊鐵路為主骨架,以周邊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光纜為輔助,以相關車站、港口、機場為節點,建設聯接亞歐的國際貨物運輸大通道。
1.陸海聯運通道。起自我國廣州、寧波、上海,韓國釜山,日本新潟等港口,經海運至俄羅斯遠東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卡、東方港等港口,經鐵路至綏芬河,再經綏滿鐵路至哈爾濱、滿洲里,從滿洲里出境后至外貝加爾,與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相連,向西抵達波羅的海沿岸和漢堡、鹿特丹港。
2.鐵路通道。綏滿鐵路過境通道:東西走向。東起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港口,途經綏滿鐵路,經綏芬河、哈爾濱,至滿洲里出境后可達外貝加爾,與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相連,向西抵達波羅的海沿岸和漢堡、鹿特丹港。
東北港口至同江鐵路大橋過境通道:南北走向。南起大連港等港口,途經哈大鐵路至哈爾濱,再經哈佳鐵路至同江,從同江鐵路大橋出境至比羅比詹,與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貝阿鐵路相連。
哈爾濱至黑河鐵路過境通道:南北走向。哈爾濱—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西伯利亞大鐵路、貝阿鐵路。
沿邊鐵路過境通道:東南—西北走向。老黑山—洛古河,途徑東寧、綏芬河、虎林、饒河、撫遠、同江、名山、遜克、黑河、漠河等邊境口岸,出境與西伯利亞大鐵路、貝阿鐵路相連。
3.公路通道。以連接相關節點、產業園區和邊境口岸的國省干線為主的公路網。
4.水運通道。以哈爾濱港和佳木斯港為樞紐,黑河、撫遠等口岸港口為節點,建設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航道等重要水路運輸通道及江海聯運通道。
5.航空通道。以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為樞紐,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黑河、漠河、撫遠等支線機場為節點的中俄、中歐、亞洲等航線。
6.管線通道。從漠河過境的中俄漠大石油運輸管線;從黑河過境的中俄東線天然氣運輸管道。
7.電網通道。黑河中俄邊界跨境國際輸電線路;哈爾濱—唐山北電南送輸電線路。
8.光纜通道。從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出發,向東沿北冰洋大陸架穿白令海峽從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陸,經綏芬河與哈爾濱主干光纖網相連的北極圈歐亞洲際光纜通信主干網,爭取在哈爾濱設立國際通信關口局。
依托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貨運通道和主要交通干線,以中心城市和交通商貿重鎮為節點,以沿線重點產業園區為支撐,依托哈長城市群等重點區域,打造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聚集區,發展跨境產業鏈,形成以“一核四帶一環一外”為主要內容的產業發展空間布局。
1.境內產業布局。概括起來為“:一核、四帶、一環”。
“一核”:哈爾濱都市圈。以哈爾濱為核心樞紐,發展高新技術服務、國際物流、國際金融、國際商務會展、休閑旅游、電子商務等高端服務業,積極發展高端裝備、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和現代醫藥、新能源、生物產業,打造中俄經貿合作平臺、合作企業總部、物流集散樞紐、加工制造基地、信息金融服務和文化科技交流中心,建成對俄合作中心城市。
“四帶”:一是哈大齊(滿)產業聚集帶。以哈爾濱為龍頭,以大慶和齊齊哈爾為區域骨干,包含沿線肇東、安達等經濟區域,大力發展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裝備制造、新型農機裝備制造、交通運輸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利用俄油、氣資源加工產業鏈,形成技術先進、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新型產業基地。二是哈牡綏東產業聚集帶。以牡丹江、綏芬河、東寧等城市為重要節點,包含阿城、尚志、五常、海林、寧安等經濟區域,重點發展進口木材、寶玉石等資源加工、綠色產品、商貿物流、建材、機電、電子信息、旅游會展等產業,提高進出口商品本地加工轉化率,建成物流集散中心、貿易投資服務平臺、進出口加工基地和國際旅游目的地,形成對俄及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的先進制造產業帶。三是哈佳雙同產業聚集帶。以佳木斯、雙鴨山、同江等城市為重要節點,包含賓縣、方正、依蘭、樺川、集賢、富錦等經濟區域,重點發展稀有金屬原材料合作加工、鋼鐵與鋁材為主的新材料和綠色產品等精深加工產業,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境外資源合作開發利用、進出口加工基地和國際物流樞紐,形成對俄及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的新興產業帶。四是哈綏北黑產業聚集帶。以綏化、北安、黑河等城市為重要節點,包含綏棱、海倫、五大連池、孫吳等經濟區域,重點發展原材料加工、綠色產品、輕工紡織、新型建材和商貿物流等產業,建設黑河利用俄電力為能源的“新興基礎原材料加工區”和利用俄油建設石油化工綜合體,打造外向型產業聚集區、對外商品集散地、循環經濟示范區和休閑度假勝地。
“一環”:沿邊環形產業聚集帶。以漠河、塔河、呼瑪、孫吳、遜克、嘉蔭、蘿北、綏濱、同江、撫遠、饒河、虎林、密山等邊境縣鎮為節點,重點發展外向型經濟,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整體協調、差異化發展的新的沿邊開放經濟帶,建設牡丹江(雞西)、三江、興安三大沿邊開放區和黑瞎子島中俄跨境經濟合作區,形成全國提升沿邊開放的先行區。
2.境外產業布局。概括起來為“一外”:境外產業園區。包括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外貝加爾邊疆區、猶太自治州等與黑龍江省接壤州區,以及弗拉基米爾州、車里雅賓斯克州、阿金斯克州等俄羅斯腹地州區,以發展產品原材料市場和銷售市場兩頭在外的“外內外”加工貿易方式,省內企業與外資企業合作的“內外內”模式為牽動,培育林業、農業、石油化工業、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礦產采掘業6個跨境產業集群,形成產業鏈條完整、上下游銜接、境內外互動的跨境產業布局。
2014年至2015年做好“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規劃與國家“一帶一路”規劃的銜接。加快鐵路和管道以及界河大橋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布局各類產業園區。開通蘇州、廣州、天津、營口、大連等地區經哈、滿至俄、歐的集裝箱固定班列;使內陸貨物經綏芬河口岸、俄遠東港口至俄、韓、北美(中—外—外)的陸海聯運跨境運輸和至我國南方港口(中—外—中)出境不出口的內貿貨物陸海聯運跨境運輸常態化。到2015年,全省對俄貿易額達到250億美元;對俄境內外園區產值達到1500億元。
2016年至2020年將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打造成國內連接亞歐最便捷、最暢通的國際大通道。建成同江鐵路大橋、黑河公路大橋,完成哈佳、哈牡鐵路和中俄原油管道二期、天然氣管道建設,建成哈爾濱中俄航空航天產業園、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等一批境內外產業園區。到2020年,全省對俄貿易額達到500億美元;對俄境內外園區產值達到3000億元。
2021年至2025年全面建成面向俄羅斯、連接亞歐的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光纜于一體的綜合跨境運輸網絡,形成經濟規模較大、帶動能力較強的外向型經濟體系,實現“一核四帶一環一外”總體目標。到2025年,全省對俄貿易額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對俄境內外園區產值達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