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成美
(東寧縣老黑山鎮農村經濟管理中心,黑龍江 東寧 157222)
一方面,縣、鄉(鎮)有關領導應高度重視,要把農村財務公開工作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促進農村基層干部黨風廉政建設的大事來抓,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要建立健全縣、鄉(鎮)黨委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并制定出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可行措施,如成立領導機構、宣傳政策、規范程序、監督檢查等措施積極支持和引導農村財務公開工作的開展。
另一方面,應著力提高農村基層干部和廣大村民的素質。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創新考核辦法,建立必要的淘汰機制,加強對村級干部的培訓力度。通過培訓,使他們從思想上消除各種模糊認識,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民主法制意識,學會依法辦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此外,農村財務公開的對象是廣大農民群眾,所以群眾素質的高低和依法自治的能力決定著財務公開的水平和效果。因此,應加強對村財務監督小組成員、村民代表及廣大村民的培訓教育,廣泛宣傳推廣各地區財務公開工作的先進經驗,提高農民的民主意識和政策水平,教育和引導廣大農民積極參與財務公開工作,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農村財務公開,首先要確保公開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實性。我國各地農村的發展情況千差萬別,財務公開的內容和重點就需要因地制宜,視具體情況在實踐中有所區別。這就要求各地農村應從農民普遍關心的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入手,并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和農民群眾的要求,不斷完善、深化和擴展公開內容。各級農村主管部門可根據本地區農村的具體情況,制定內容詳實、操作性強、通俗易懂的財務公開示范樣本,細化公開內容,從而確保公開內容的全面性、完整性,提高財務公開的透明度。特別是群眾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如村財計劃、各項收支、干部報酬、債權債務、基建項目、集體資產等項目都應向村民詳細公開。
農村財務公開應及時進行,對于發生的各項財務事項,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定期公開和不定期適時公開兩種方式。對于常規財務事項如各項財務收支、集體財產、債權債務、收益分配、預決算等應堅持定期公開并對公開的時間予以規范,如可確定每季度終了后十日內公布該季度的村財情況。對于時效性較強的事項,則可以每完成一個階段,公布一次情況。在堅持常規事項定期公開的基礎上,對一些時限較長和廣大村民或民主理財監督機構要求公布的專項財務事項,應實行不定期適時公開。如對于基建項目、土地征用補償費、救災救濟款、上級撥款以及其他重要的財務事項,村組織應及時進行有針對性地詳細公開。
可采取在便于群眾觀看的地方設立固定的公開欄為主的形式進行張榜公布。公開欄應設置在交通方便、群眾集聚地點或其他便于群眾觀看的位置。對于部分規模較大的村,可以實行多點公開。除公開欄公開外,還可以用其他靈活多樣的公開辦法,如可通過廣播、村財情況通報會、村民代表大會、電視等其他有效形式向群眾公開。實行集體財務電算化管理的村集體還可以使用電腦觸模屏進行公開。總之,應根據各地具體情況,靈活采用上述各種公開形式,將農村集體財務信息和資產狀況等及時、準確、完整地向群眾公布。
規范財務公開程序的關鍵是要在堅持村民主理財小組對公開內容評議審核的基礎上實施公開并進行信息反饋。首先應由村民委員會負責整理財務公開資料,提出公開的具體方案。然后由村民主理財小組對擬公開的內容通過賬目、憑證、資產等的審核進行全面、細致的核實,審核無誤后提出相應的審核意見,最后由村集體經濟組織主要負責人、主管會計和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共同簽字認可后正式公布。通過規范財務公開的程序,加強民主理財小組對公開內容的評議審核,可以有效地避免假公開、半公開甚至不公開的情況。
首先,政府主管部門特別是鄉鎮一級應加大對財務公開的指導、督促和檢查力度。由于目前村級組織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民主監督機制,因此對村級財務公開的監控無疑需要政府的介入,發揮組織監督在農村財務公開中的應有作用。政府主管部門應幫助和指導村集體經濟組織健全相關制度,并督促檢查各項財務公開制度的貫徹落實。可采取抽查和個別重點檢查的形式進行檢查,深入了解各村是否全面、真實地按照相關要求及時公開、建立群眾意見溝通、反饋機制等。對財務公開工作做得好的村,給予表揚,并將其取得的經驗在全鄉推廣;對財務公開不規范或違反有關規定的村則予以通報批評,提出進一步改進建議,協助其完善財務公開工作。
其次,充分發揮民主理財小組和廣大村民在財務公開監控中的主體作用。理財小組和廣大村民對村級財務進行的監督是一種內部監督,是村民群眾為維護村集體利益和自身合法權益,依法對已公布的村集體財務活動及其結果實施的監督,在財務公開監控中起著主導作用。民主理財小組作為村級財務管理的常設監督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就必須嚴把人選關,成員應在秉公辦事、作風正派、德高望重的村民中選舉產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財務的審批權、監督權交給村民代表,發揮民主理財小組在財務公開監控中的主體作用。否則,民主理財小組就極易成為“內部人”理財,使得民主理財流于形式,無法起到民主監督的作用。
[1] 師高康,黎 陽.完善財務公開 強化社會管理[J].農村財務會計,2011(12).
[2]鄧蘭英.鄉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村財務的監督管理研究[D].北京:電子科技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