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旭,趙 路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河北保定 071000)
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不僅影響到其在社會經濟方面發揮作用的大小,還關系到其在市場經濟中能否有序運轉和現代企業制度能否有效的建立。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代表,股份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擁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要想使這種優越性得以充分地發揮,就必須要有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因此,會計信息質量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眾所周知,會計報表的用途隨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有差異。投資者關注盈利情況,債權人關注償債能力,公司員工關注公司的持續發展能力,政府關注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所以,會計人員在編制會計報表時要注意關注體系的均衡,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然而在現實的會計報表中,如下一些問題還是廣泛存在于各個公司之中。
具體表現為公司披露的募資投向情況不明確;披露的項目進度和收益的巨大差異有缺略;披露的委托理財法律文獻不充分;董事會報告通常使用固定格式,在分析公司的經營情況時只注重財務指標和一些變動情況;披露的交易定價政策、關聯方為何占用及如何處置股份公司的資金等信息不全面。
具體表現為信息披露的規范性不足;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任意選擇;股份公司審計水平和標準的差異。
我國股份公司中會計人員執行財會制度時按照經營者編造虛假會計信息的意圖辦事的情況屢見不鮮,極大地影響了對外公布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第一,由于股份公司的固有特點,我國股份公司中“一股獨大”的現象嚴重,而中小股東過于分散,使其不能合理控制控股股東,這為控股股東基于個人利益做出危害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提供了方便;第二,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監事會不能主動披露公司的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第三,經理人有對會計人員的任免權利,使得會計人員往往不能兼顧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利益,成為經理人直接操縱的工具。
我國現行法律尚缺乏對虛假會計信息的認定以及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的人員法律責任的界定,即使是確定了虛假會計信息,并已查清了虛假會計信息的責任人,但民事賠償責任如何承擔,哪些經濟損失應當賠償等方面問題,法律上還不夠明確。所以,以驗資額虛假不實的部分作為賠償依據,對虛假信息的使用者來說是顯失公平的。
近幾年,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數量在上升,但其中一部分會計師的專業水平令人擔憂,審計結果時有疏漏。再加上,股份公司由證監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人民銀行、財政部、證券交易所等多個部門管理,而這些部門的權力分散,不能形成治理合力。為了提高會計報告的公允性,我國政府管理部門正嚴格管理股份公司,要求其守法經營和依法管理,但由于存在各方因素的影響,執法效力還不能有效發揮作用,還不能有效控制股份公司的會計造假行為。
針對股份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弊端,提出如下應對策略:第一,規范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對三會進行責權的明確劃分,必要時可予以整合,形成有效的權力相互制約的管理機制;第二,大力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結構,培育經理市場,通過外部市場的激烈競爭,構成對經理人的威脅機制;第三,建立和改進對經理人的績效考評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勵和制約機制。
建議在修訂會計法律時,以實際損失作為賠償依據,避免法律上民事賠償金額的模糊性和不公平性,使具體法律體現出會計業務的全面性、實用性、規范性和制約性;同時要處理好會計法律和會計制度穩定性與變通性的關系,避免造假現象,形成與國際慣例協調發展并體現中國目前市場經濟發展特點的股份公司會計法律體系。尤其在對注冊會計師出具虛假驗資報告的賠償金額確定上應予明示。我國可以借鑒美國證券交易法中對此問題的解決方案:股份公司因虛假會計信息誤導投資者時,按誤導的虛假會計信息發布時購買的股票價格,到虛假會計信息被揭露,投資者出售股票時發生的價格上的差額,作為虛假會計信息責任人賠償金額。這樣一來,確認的就是一種實際損失,而不是持有損失和機會損失。
即便我國存在多個監督部門,但會計信息失真現象還是不能被有效預防。所以,依靠注冊會計師建立監督體系就成為關鍵環節。第一,要保持注冊會計師應有的獨立性,逐步提高其職業道德;第二,實行股份公司審計輪換制,定期輪換會計師事務所,防止股份公司與同一注冊會計師事務所交往過密而出現有害于審計工作的行為:第三,政府部門要定期檢查注冊會計師工作成果的質量,對檢查中出現的違法行為進行嚴肅處理,與此同時,政府還需做到盡量不干預金融市場的自由運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的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1]劉 歡.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5(1).
[2]萬 邁.上市公司報表附注質量分析——基于GX股份年報附注的案例[J].財會通訊,2015(1).
[3]韋 群.試論會計造假防范及其治理[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