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
(黑龍江工業學院財務處,黑龍江雞西 158100)
隨著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的組織形態及運營模式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企業的競爭正日益從企業外部產品和市場的競爭走向企業內部資源、知識和能力的競爭、企業核心能力理論的興起順應了這一變化的趨勢。
財務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優化配置各種財務資源,使企業形成并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獲得穩定超額收益的能力。它包括三個方面:財務表現能力、財務活動能力和財務管理能力。
財務表現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與社會貢獻能力等多個方面。財務表現能力信息主要體現在企業財務資源、財務狀況及其變動方面。這些信息集中體現在以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其附注以及相關補充信息上。
財務活動能力包括企業籌資能力、投資能力、資金運用能力和分配能力等,其核心體現了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財務管理能力包括組織的財務決策能力、控制能力、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其核心體現了企業可持續創新能力。
財務活動能力與財務管理能力最終將反映在企業財務表現能力上。企業可持續創新能力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可持續盈利能力,這三種財務能力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形成企業財務核心能力,即企業可持續盈利成長能力。企業可持續盈利成長能力是盈利能力與成長能力的復合,其基礎是盈利,目的是成長,關鍵是可持續,三者缺一不可。
企業可持續盈利成長能力的高低,即企業財務核心能力的大小,最終都將體現在企業的價值上。企業價值本質上是由其未來預期現金流量的現值決定的,是企業運行效率的綜合反映或體現,是企業適應市場環境、盈利能力和競爭優勢持續時間的綜合表現,它不但度量了企業已有資產的盈利能力,還體現了企業對經營環境的戰略適應能力。
財務核心能力是企業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它需要不斷地創新、發展和鞏固,這樣才能保持其可持續的優勢。如果競爭對手普遍掌握類似的財務核心能力,那么,在某階段形成的財務核心能力就會貶值或淘汰。因此,財務核心能力需要鞏固、發展和創新。
一些非關鍵技術在市場上是可以買到的,而企業財務核心能力是無法用錢買到的,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會形成,而是經過長時間知識、技術和人才積累逐漸形成的,許多企業成功的經驗表明,核心競爭能力的形成需要十年左右,甚至更長時間。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財務管理活動中,客觀存在的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和預期的財務收益相背離,因而有蒙受損失的機會或可能性。主要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
1.籌資風險及危害。籌資風險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由于企業負債經營帶來的風險;二是由于利率、匯率的大幅度變動,使企業的資金成本大幅度變化,從而影響了企業預期的財務收益。
2.投資風險及危害。主要指在長期投資中,由于投資額、投資回收率、投資項目的使用期限大幅度變動,使投資報酬達不到預期的財務目標而發生的風險。
3.收益分配風險及危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給企業今后的生產過程產生不利影響。大幅度提高職工工資獎金,給投資者分配過多利潤,使企業承擔過高的生產成本和資金成本,并由此無法保證在預計的經營期間內持續經營,從而引發財務風險。
1.財務風險控制是對原有企業財務核心能力的再造。傳統的對財務核心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體現在財務決策、組織、控制和協調等能力方面,一個企業如果具備優于競爭對手的上述能力,就意味著它擁有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財務核心能力,為企業帶來差異財務效益。但隨著企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及競爭的加劇,客觀上要求企業具備較強的識別、預知和處理風險的能力。因此,財務風險的預警和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2.對財務風險的控制能夠促使財務管理者更新觀念。財務管理觀念是指導財務管理實踐的價值觀,是思考財務管理問題的出發點。面對變換不定的理財環境,傳統的財務管理思想顯然已經不能滿足需要,那種漠視風險的想法和做法,只會使企業陷入更為復雜的風險境地,必將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因此,財務管理者必須更新財務管理觀念,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從思想到行為上對風險有個客觀、正確的認識和對待。充分認識到風險與機會并存、風險與收益并存這樣一種特殊的內在邏輯關系。唯有此,才能夠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提升企業的財務核心能力。
[1]彭韶兵.財務風險機理與控制分析[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
[2]羅愛彬.企業財務風險淺析[J].上海會計,1995(7).
[3]王 展.企業財務風險的識別和防范[J].交通財會,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