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茹
(黑龍江科技大學,哈爾濱 150027)
黑龍江省地處東北亞中心區域,是內陸沿邊開放省份,黑龍江省發展外向型經濟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隨著中俄戰略伙伴關系的建立,黑龍江對俄“橋頭堡”和“樞紐站”的地位一直保持不變。黑龍江對俄貿易已占全國近四分之一,2013年,黑龍江省進出口總額完成388.8億美元,其中,對俄進出口總額完成223.6億美元,增長5.8%,占全省進出口總額57.5%。黑龍江與俄羅斯有著3000多公里的邊境線,共有18個邊境口岸和俄羅斯周邊地區相通相連。黑龍江省是我國對東北亞及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隨著中俄兩國關系的發展,雙方各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日益擴大,對俄語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升溫。近年來黑龍江省一直把對俄貿易作為一條經濟發展的主線。針對黑龍江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省內許多高校都開設了商務俄語專業,如何搞好商務俄語教學,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培養適合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性人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與傳統俄語專業相比,商務俄語教學應突出以下特點。
根據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商務俄語專業畢業生主要在國際貿易領域從事外貿業務員等工作,他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頻繁接觸俄語國家商務伙伴,經常以面對面或電話形式使用俄語與對方直接交流,俄語口語的熟練程度對工作的影響較大。俄語外貿業務員對俄語口譯的應用遠多于筆譯,經常需要以翻譯的身份陪伴上級與俄語國家商務伙伴進行現場考察或者會談,在此過程中口譯的質量對貿易的達成具有關鍵作用。
根據對用人單位的調查,企業對于商務俄語專業畢業生知識結構的要求是商務和俄語并重。商務俄語專業要培養的是俄語語言基礎扎實、商貿知識豐富的復合型俄語人才。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不能只學好俄語語言本身,還要重視各類商務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在以就業為方向的前提下,我們培養出的俄語人才要具有豐富的商務知識、熟練的商務操作技能、較強俄語應用能力和涉外活動能力。
經濟全球化就意味著教育全球化,經濟全球化使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總結中國歷史,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讓我們看到了自己和世界的互動關系,看到了自己和世界的差距。改革開放更讓大學生走出國門,如何讓我們的學生看問題、想事情要按國際的思維,要站在中國之外看問題,具有更強的國際意識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國際意識與民族意識相對,通常是指一個國家的公民對跨國事務或國際事務認知。通過衡量一個國家公民國際意識的高與低的程度,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公民或者社會組織對整個世界政治、經濟、社會形勢發展狀況的關注度,能夠反映他們對國家間關系發展的敏銳度等。我們面對開放的世界,要求我們用一種坦誠、開放、平和、寬廣、平等、包容的心態去認識這個世界,正確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由于各國、各民族發展的經歷和歷史文化的不同,國與國之間存在著文化差異,我們要認可并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各地區的優良文化傳統。我們要不斷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
首先,大學生應該養成愛看新聞的好習慣,因為新聞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和眼界,而且可以在無形中把他們培養成具有很高情趣的人,有利于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當今社會學生們了解信息的手段除了廣播電視外,還有網絡等。可以通過影視劇的欣賞來培養國際意識與國際競爭能力,讓學生有目的的看一些國際上優秀的影視劇,讓他們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下了解世界各地的風俗習慣,通過比較鑒別,培養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做一個合格的世界人和一個永遠的中國人。作為商務俄語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有很多機會接觸俄羅斯人,應該主動大膽的與他們交流培養自己的國際心態,放眼世界,開拓眼界,提升境界。
開展國際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國際意識的重要途徑。為了幫助學生提升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樹立對國際交流、學習的正確認識,為其赴國(境)外學習、交流做好全方位的準備,建議開設“跨文化交際和國際教育”課程。
“跨文化交流與國際教育”課程是一門跨學科綜合類課程,課程設計目的旨在滿足學生出國訪學、留學、境外交流及畢業后外企就業的需求。課程設計的理論依據是跨文化交際學與比較教育學理論,課程內容力求做到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知識性與趣味性盡量兼顧。
[1]王 婷.商務俄語口譯人才培養[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3).
[2]王 悅.對經貿俄語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4(2).
[3]楊立明,趙秋野.試論商務俄語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J].中國俄語教學,2014(11).
[4]劉 芳.改革俄語教學,培養高級俄語經貿人才[J].教育探索,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