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商業銀行產業融合度及對經營效率的影響
◎李磊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和科學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進行產業融合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這同時又在促進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在這種環境背景下,金融業作為一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產業融合十分必要。在世界范圍內,金融業的分業與融合是不斷交替變化的,金融機構從事的業務范圍也隨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致使世界各國進行金融產業融合的原因大不相同,但這種發展趨勢卻是一致的。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也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下文將對銀行產業融合的現狀進行具體的介紹。
國外在金融產業融合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自由化理論,西方發達國家視金融自由化理論為金融業發展的理論依據。所謂的金融自由化理論就是指在進行金融行為時應充分發揮市場的自由性,降低政府的參與度。他們認為實施金融自由化不僅可以有效地增加國家的儲蓄和投資,同時也能起到改善資源配置的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市場的調節機制。這種理論思想獲得了世界銀行和許多國家的支持,對于金融產業融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澳大利亞的相關機構對此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并得出下述幾個結論:第一就是自由化的金融市場會將儲蓄投資給收益最高的部門機構;第二是自由化的金融市場能有效改善金融機構冗員的現象,并能減少金融交易費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第三是自由化的金融市場能促進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金融自由化打破了行業之間的壁壘,充分利用了金融行業的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為客戶提供了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業務在內的各種金融業務服務。金融產業融合成為國家金融業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
國內關于金融產業融合的研究受到國際金融發展的影響,專家學者們也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在2005年就有專家學者通過分析國際金融業的發展趨勢得出我國采取混業經營是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強調政府應鼓勵金融業混業經營,實行三星金融監管機制。2006年,專家學者提出在面對金融混業發展不可逆轉這一形勢的前提下,政府機構應進行金融監管機制改革,以適應未來金融業產業融合發展。2007年,專家學者認為我國已經開始走上金融產業融合的道路,傳統的金融規制已經不能滿足金融業發展的需要,國家應盡快改變金融規制,以適應金融混業經營模式。
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業產業融合方面,針對銀行產業融合的研究較少,即使現有的這些研究也多是關于金融業產業融合對于銀行發展方向的研究。正是由于關于銀行產業融合方面的研究較少,而銀行業又是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實際應用意義。
銀行業產業融合的理論基礎。銀行業產業融合就是指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如信息技術進步、金融監督放松等,銀行可以從事證券、保險等其他類型的金融業務。銀行業進行產業融合可以打破金融業不同行業之間的壁壘,使得金融業不同行業之間的業務和市場出現交叉。通過銀行業產業融合,可以增加從事金融業務的企業的數量,增加市場競爭力,從而促進金融產品創新。銀行產業融合的形式包括下述幾種。是銀行與證券業務的融合。實施產業融合后銀行就可以辦理證券的相關業務,如證券發行、證券銷售、股票經紀等。這樣可以實現銀行資源優化配置,增加銀行收入;是銀行與保險業務融合。銀行與保險業的融合不僅是業務和市場方面交叉,在組織結構方面也可實現一體化。即模糊銀行與保險的業務范圍,讓銀行同樣具有保險業務辦理資格,這無形中就增加了銀行業與保險業之間的競爭;是其它業務融合。這就包括銀行與基金、信托、擔保等業務之間的融合;是投資融合。進行投資融合的前提條件是監管部門要放松金融業的監督限制。這樣銀行不僅能和其它的金融業務進行產業融合,還可以與實體經濟產業進行融合。如企業上市融資、投資債券、不良資產投資等;第五,是全能銀行。這種類型的銀行可以提供各種類型的金融服務,不再是簡單的業務融合,而是直接取代其他類型的金融業,實現高度一體化。
銀行業產業融合趨勢。金融業的發展歷程是分業和混業交替的過程,世界金融行業的發展大致上經歷了混業、分業、混業的一個過程。上世紀80年代前,各國的金融業大都實施分業經營。相對比較發達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等,都是實施金融分業經營,嚴禁金融業務融合。金融業務所包含的銀行業務、證券業務、保險業務分屬于不同的金融機構,分別由不同的部門進行監管,彼此之間沒有競爭。80年代后,由于信息技術的崛起,改變了金融業務的服務形式,各種新型的金融產品不斷涌現,打破了金融業務之間的行業壁壘,金融業出現產業融合的趨勢,特別是在西方奉行金融自由化理論的發達國家。在國內,改革開放以前我們的金融業實行的是簡單的混業經營,改革開放以后,受到國際金融環境以及國內金融體制的改變的影響,我國的銀行業不斷和其它金融業務融合,如1980年銀行開始辦理信托業務、隨后又開始辦理證券業務。后來,受到我國房地產快速發展的影響,銀行開始辦理房屋租賃和貸款業務。但這種金融混業經營給我國的金融業發展帶來了一定風險,我國金融監管部門開始限制金融混業經營,禁止銀行與一些特定金融業務之間的交叉。加入WTO后,我國金融監管制度放松,金融行業產業融合又逐漸興起。目前,我國銀行業處于產業融合發展時期,產業融合度還在不斷深入。
我國商業銀行產業融合主要集中于非傳統業務上,如債券發行業務、證券購買業務等。我國商業銀行業務中的買入返售證券和其它投資是商業銀行產業融合經營業務中的代表,分析2001年以后的數據發現,“買入返售證券量”和“其它投資額”都是逐年增加的,尤其是在2005年以后,增加速度翻倍,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銀行產業融合在最近這幾年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而分析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和證券業務的比重可以發現,從2001年以來,銀行傳統業務量逐漸下降,而商業銀行買入返售證券的業務量卻在逐漸上升,且從2005年開始有大幅度上升,這說明我國商業銀行產業融合的程度在不斷加深。
經營效率是指銀行投入與產出的比例,是對銀行經營管理和資源利用能力的量化。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普遍較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從2001年以來,整體效率水平還是處于上升階段。且通過橫向比對發現,商業銀行進行產業融合后的效率水平要遠遠高于銀行平均效率水平,這說明在我國現在的經濟環境背景下,商業銀行進行產業融合對銀行業的經營效率的提升是具有促進作用的,這種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是符合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