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雪 楊春爽
?
本溪楓葉文化旅游商品的創意開發
文|于雪 楊春爽
近年來,旅游商品的發展一直是本溪旅游產業發展中的一個弱項。楓樹是本溪獨特而豐富的林木資源,在旅游商品的創意開發中,應充分利用這得天獨厚的楓葉景觀及楓葉文化,促進旅游商品市場的發展。
旅游商品是在旅游產業中附帶的另一個經濟產業。作為擁有豐帶的富楓樹資源的“中國楓葉之都”——本溪市,楓葉文化應該成為本溪旅游商品的重要表征之一。
有利于宣傳旅游地文化形象。旅游商品作為旅游地地域文化的縮影,沉淀著旅游者旅行的記憶,對旅游地形象的宣傳有著重要意義。作為擁有豐富楓樹資源的“楓葉之都”——本溪,其具有地方特色的楓葉文化資源是該地旅游商品創意開發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將楓葉文化融入到旅游商品的設計開發中,將代表性的符號呈現于游客眼前,會加深人們對本溪市本土化形象的記憶,從而在游客心中樹立起獨特的本溪城市形象。
有利于推動旅游消費,增加創收。目前,本溪旅游商品的開發存在品種雷同、缺乏地域特色的現象,旅游商品的收入占旅游收入比重偏小,這已經成為本溪旅游業發展中的一個相對滯后的因素。一年一度的本溪楓葉節享譽中外,但楓葉主題旅游商品卻很少見,若將楓葉資源這一優勢在旅游商品的設計開發中加以利用,不僅能促進本溪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能推動旅游消費,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有利于促進旅游商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旅游商品是本溪旅游業發展的一個薄弱環節,在發展旅游經濟的過程中,利用豐富的楓葉資源,通過融入創意元素、打造節事鏈、形成品牌體系等創意構思,深度開發具有文化性、特色性、體驗性、紀念性、品牌性的楓葉文化旅游商品對本溪旅游商品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日益豐富的楓葉文化內涵。本溪楓葉是本溪山區特有的季節景觀,與著名的北京香山紅葉比,規模更大、數量更多,是東北地區不可多得的植物季節性景觀。每年的本溪楓葉節,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國內外游客前來賞楓,這已經成為本溪的民俗特色之一。除此之外,本溪還先后舉辦了楓葉文化專家研討會、楓葉景觀攝影展等系列活動。現在,楓葉已經成為本溪一張火紅的名片,形式日益豐富的楓葉文化也已成為本溪生態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賞楓旅游景區(點)為數眾多。本溪地處遼寧省東南部,森林覆蓋率74.5%,特別是楓樹資源是大自然賜予的瑰寶。全市以楓葉為主的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共有到6處,核心楓葉觀光區12處,其中關門山、五女山、佛頂山、中華楓葉之路、大石湖、大地森林公園、大冰溝等景區都是賞楓最佳觀賞地和攝影、美術創作的最佳之地。
將楓葉文化融入地方特產,創地域旅游文化名品
本溪市歷史悠久,沉淀下來豐厚的地方特產,如特種工藝美術品遼硯、民間工藝美術品根雕、核桃工藝品,土特產桓仁米、鐵剎山牌老窖酒等,其中以本溪遼知名度最高。嘗試將楓葉文化融入這些地方特產,可以將楓葉的圖案運用到遼硯的制作中,形成“楓葉系列”的遼硯作品,這也必將大大提高遼硯的文化價值。
引入地域文化標識,創楓葉文化精品
將楓葉文化與民間藝術相融合。作為本溪民間藝術之一的本溪剪紙是滿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題材廣泛跨界于眾多民間藝術領域,在打造楓葉特色旅游商品時,可以充分利用剪紙藝術資源,運用楓葉獨特的形態,創造出“楓葉系列“剪紙藝術品。這不僅強調了本溪剪紙文化內涵的獨特性,也使得楓葉文化的地域特色凸顯出來。
將楓葉文化與滿族文化相融合。本溪的滿族文化歷史悠久,其民俗極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在開發楓葉主題旅游商品時,可以楓葉為背景,采取雕刻或繪畫的手法,配以圖文,來展現本溪地區滿族人民的生活。如在葉脈畫的制作中加入滿族民俗文化相關元素,如滿族人物、滿族服飾、滿族民間故事、滿族歌謠等,以此來向旅游者展示滿族古老的文化傳統和禮俗,對旅游者來說則具有紀念意義。
將楓葉文化與著名景區(點)相融合。通過引入當地著名景觀,使旅游商品帶上地域的標識。在楓葉上雕刻本溪著名旅游景點,如本溪水洞。也可利用楓葉圖形制作景點景區門票、明信片、旅游指南、包裝紙袋等,既有利于創新和環保,又能給游客留下美好回憶。
以現代創意為媒介,設計楓葉文化新品。將楓葉文化與現代商品相結合也可以設計出實用精巧的旅游商品。楓葉元素可以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加深人們對楓葉的印象。設計“楓葉系列”明信片,物美價廉,讓游客留作紀念,也可以讓游客寫上祝福的話語幫助其郵寄給親朋好友。還可以制作有楓葉圖案或楓葉風景的臺歷、筆筒、杯子項鏈、手鏈、鑰匙扣、手機鏈、手機套等小工藝品。
(作者單位:(遼寧科技學院管理學院)
【基金項目】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楓葉文化”主題旅游商品開發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