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德國人從經濟反彈中獲得的益處超過了美國人從經濟復蘇中獲得的益處,得益于該國在教育和基礎設施上的更大投資。
在中國,由于污染和其他因素的影響,經濟快速增長只能緩慢轉變為整體經濟“福祉”,而在亞洲新的增長冠軍印度,進步甚至更為遲緩。
上述結論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簡稱BCG)最新研究的其中一些關鍵成果。該公司試圖編制一項衡量經濟“福祉”的寬泛指標,超越政策制定者通常使用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通脹和失業率等指標。為此,BCG指數計入健康、教育和基礎設施以及GDP增長波動和不平等之類更為不尋常的指標。
該公司的《2015年可持續經濟發展評估報告》(2015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sessment)包括一些可以預測的結果。在148個經濟體的福祉排名中,高居榜首的是挪威。在前十大經濟福祉國家中,有5個是北歐國家,而新加坡是唯一的非歐洲國家。
然而,中國在148個經濟體中僅排名第76位,這主要是因為它在4項單獨指標上遜于全球中值:經濟穩定性、收入平等度、治理和環境。在BCG評比的所有經濟體中,中國的環境得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