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姍姍
(河海大學,南京 211100)
PPP模式的優勢研究及發展建議
甘姍姍
(河海大學,南京 211100)
隨著項目融資的發展,PPP模式變得越來越流行。但是這種模式需要合理選擇合作項目和考慮政府參與的形式、范圍和程度,這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目前,我國PPP模式發展尚不完善,本文通過對PPP模式的進一步定義理解和對其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應用分析,得出PPP模式管理運行成功的條件,并對我國發展PPP模式提出一些建議。
PPP模式;基礎設施;投資;發展建議
PPP模式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方式,本質內涵是通過政府的支持和與私營部門合作進行融資。在表現形式上PPP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1)通過一種新的融資方式使民間資本加入到項目的運作中,不但減輕了財政部門在項目上資金投入的壓力,而且使社會資本發揮了自身的效益和價值,獲取利益。模式本身有著使合作雙方達到互利共贏的目標。
(2)在模式中,政府將給予私營部門一定的優惠政策,這將推動社會資本更加積極地流入政府項目。私營部門在參與建設的過程中也將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幫助政府部門的項目煥發活力。
(3)私營部門加入到建設中后,將自身的技術和管理方式運用到操作中,可以使政府部門建設項目的質量和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PPP模式是建立在公私雙方風險共擔、互惠互利的原則上的融資模式。公私雙方的合作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政府部門負責建立特區經營權協議,設立公用事業項目,并為此公共項目提供相配套的建設環境及法律保障,而私人部門負責投入社會資本,完成建設過程并進行前期約定時間的運營,公私雙方共同負責整個項目周期。
我國現階段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這是制約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素之一,因此,我國需要大量地建設完善基礎設施。而基礎設施項目引入PPP模式將會帶來共贏的效果,比政府財政獨自進行建設更加高效,便捷。這其中就包括很多優勢。具體如下:
(1)引入PPP模式可以幫助政府在早期確定融資項目,在項目初始完成項目風險分配。這將降低政府所要承擔的風險。
(2)私營機構是以營利目的參與到政府的建設項目中的,這將實現項目的高效運營和維護,最大限度地實現項目價值。
(3)PPP模式中公私合作可以促進政府學習私人企業的優秀管理模式和建設經驗,這將有利于最大可能地減少人力和資源。
(4)政府部門和民間部門可以取長補短,發揮政府公共機構和民營機構各自的優勢,彌補對方身上的不足。雙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長期目標,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政府作為PPP模式的一大主體,在模式的運行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的公共部門需要審核項目,選擇合作方并做出一定的承諾。要完成這些步驟都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公共部門較高的公共管理能力,為私營企業加入公共項目的建設提供足夠的利潤空間和優惠政策。
激勵機制與效率相關,激勵機制能夠避免工期拖延,費用超支等項目常見問題的出現。激勵機制中包括獎勵措施和懲罰措施。例如支付工程款獎勵措施,即若私營機構按時完工并且費用未超支,則獎勵一定金額;若工期拖延,則公共部門用減少支付作為懲罰。若私營機構的建設成果質量等指標低于合同的規定,則公共部門有權以終止合同作為懲罰。
引入PPP模式的基礎公共項目一般都是工期長,投資金額大,不確定因素多的巨型工程。 這就決定了PPP模式下的項目一般風險比較大。對于項目風險的分擔應該合理,遵循公平分擔的原則,即合作雙方誰承擔的風險多則收益大,但要量力而行。另外,還要注意風險的分配組合,遵循誰對其控制能力強則誰負責的原則,這樣可以盡可能地降低風險。
(1)PPP模式的有效運行需要完善的法律提供一個強有力的保障。清晰的政策法規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證。
(2)合作雙方要本著誠實守信和互惠互利的原則進行談判和訂立合同。公共部門和私人機構應給予對方足夠的利潤空間,維護雙方合理的收益。
(3)PPP模式的運作過程較專業,需要專業化的人才進行相關業務的操作。專業化的人才需要具備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來進行有效的管理。
我國目前對于PPP模式的法制建設效力較低,通常依據相關部門發布的“通知”制定“政策”來規范PPP模式的經營運行,其法律效力較低。由于這些政策并不完善,而且強制性不高,導致相關部門之間存在利益沖突時無法依據法律來解決,以至于項目無法進行下去。因此,法制建設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有關PPP模式具體操作過程的咨詢機構的建設將有利于PPP模式進一步向專業化、程序化、高效化邁進。為此,我國財務部門可以下設專門的咨詢管理部門,負責各行各業的公私合作的相關工作管理,為PPP模式的運行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雖然PPP模式的本質內容是不變的,但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地區政策和體制的不同,靈活地變換PPP模式各個環節的相關方式方法,以更好地達到融資的目的。
PPP模式成功的關鍵之一是是否有一個完善的監管體制,例如質量安全的監管、價格體系的監督等。
PPP模式操作復雜,不僅需要工程建設領域的技術人才,還需要懂得經濟、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制定培養人才的方案計劃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應對未來的考驗。其中,選派人員進行深造學習和請專家學者進行員工培訓都是切實可行的方法。
[1]王灝.城市軌道交通項目 PPP模式的結構分析[J].中國投資,2004(7):110-113.
[2]紀彥軍,雷飛倫.我國 PPP模式極其運作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7,6(8):181-183.
[3]王雪青,喻剛,趙輝.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融資的PPP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4):146-148.
10.3969/j.issn.1673-0194.2015.15.084
F283
A
1673-0194(2015)15-0151-02
201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