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春閃
(威海市道路運輸管理處 山東 威海 264200)
交通運輸作為現代物流的基本功能和核心環節,是促進現代物流產業高效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的重要保障,而交通運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離不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功能完善、高效運轉的市場體系的支撐。近年來,由于道路運輸市場經營管理體制不規范、運輸服務質量不高、市場誠信體系不健全、經營主體結構不合理、市場監管力度不夠等問題存在,嚴重影響了道路運輸行業發展活力和資源配置效率,因此建立科學高效的市場運輸體系對促進道路運輸行健康有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經營結構不盡合理制約行業轉型升級
經過近幾年的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威遠市道路運輸集約化、規模化、公司化經營程度大幅提升,但經營主體多小散弱、單打獨斗局面仍然占據主流,貨運經營主體結構呈“金字塔型”,行業龍頭企業嚴重缺乏,輻射帶動作用明顯不足;運力結構方面,大型貨車(4噸以上)、集裝箱以及廂式貨車占車輛總數的40%左右,小型車輛仍占半壁江山;服務范圍結構方面,“倉儲+運輸”仍是貨運經營主體服務內容的主流,能夠提供倉儲、運輸、配送、包裝加工、裝卸搬運、信息服務等綜合化、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的企業非常稀少。雖然《山東省道路運輸條例》出臺貨運許可5部車的許可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貨運企業規?;?、集約化經營,但是由于其操作性要充分考慮地區實際和行業穩定等因素,法規仍存在與道路貨運市場的實際需求不相適應之處,貨運市場經營主體局面仍未得到根本轉變。道路客運由于歷史遺留問題,矛盾點比較多,集約化改造工作阻力很大。
2、市場運價機制不健全造成經營利潤日趨萎縮
市場運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引發的競爭加劇,貨運企業車輛燃油、維修保養、人員聘用、企業安全管理、違章經營處罰等經營成本的不斷提升,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對貨運市場帶來較大沖擊,貨運行業一直未享受到國家燃油補貼等優惠政策,以上諸多因素造成物流企業整體運營成本上升幅度較大,同時由于市場運價缺乏應對市場經營環境變化的科學動態調節機制,物流企業經營利潤空間不斷壓縮,普遍處于艱難經營的運行狀態。
3、物流管理職責不明確導致難以有效引導行業長遠發展
貨運是物流的基本功能和核心環節,貨運市場的建設是物流市場建設的關鍵,但政府層面對發展現代物流業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有力度的領導推進機構。國家對發展物流業的牽頭部門和機構無明確規定,造成了交通部門在推進物流業發展上職責不清、目標不明、一頭監管、孤掌難鳴,難以與公安、稅務、工商、商務等部門形成工作合力,無法有效發揮政府部門對貨運市場的綜合監管職能。在促進貨運市場發展的具體引導措施上缺少行之有效的手段,不能有效地利用各種經濟杠桿(如:稅收)、法律杠桿(如:立法立規)對貨運業進行引導和推進。
4、市場誠信體系不健全導致服務質量難以有效提升
由于受經濟利益驅使、企業內部管理不足、行業監管不力等因素影響,不按合同辦事、拒載、倒客、甩客等各種非誠信現象時有發生,對誠信運輸事業的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以貨運行業為例,由于貨運市場誠信體系建設牽涉部門多、涉及范圍大、影響群體廣,雖然行業監管部門在道路貨運企業質量信譽考核、駕駛員誠信考核等方面對規范企業經營行為作出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權威性、范圍、成效等方面來說離人民群眾期望的標準仍有較大差距,貨運市場貨損貨差、貨物丟失等糾紛事件和投訴事件時有發生,制約著市場服務質量和誠信水平的提升。
1、加快道路運輸行業法規體系建設
隨著大部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國家對交通運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交通運輸部門的社會責任也越來越重。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利、快捷的運輸服務,成為一個擺在每一個交通運輸管理人員面前的嚴肅課題。完成這個目標,必須從頂層加以設計、中層加以引導、基層加以實踐。在法律法規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自2004年頒布實施以來,已經過了近十年,但有些方面尚有欠缺,應抓住修訂該《條例》或出臺《道路運輸法》的契機,對現有行業管理政策進行認真梳理,全面清理修改阻礙運輸市場發展的有關法規規章,修訂和廢止設置行政壁壘、排斥外地運輸經營者等妨礙市場公平競爭的各種制度和規定,打破地區封鎖和地方保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針對運輸市場實際運行情況不斷健全相關法規規章,適應工商注冊便利化改革形勢,對新成立的道路貨運企業,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運營條件核查。積極推進物流管理、道路運輸等行業領域立法,構建法制化市場運營環境。
2、編制科學的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
加強對現代物流業的規劃和指導,特別是甩掛運輸,要制定完善的規范和標準,組織省內甩掛運輸試點企業結成甩掛聯盟,逐步吸引全國甩掛試點企業加入聯盟組織,完善物流信息網絡化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甩掛運輸,推動公鐵、陸海甩掛運輸,鼓勵物流企業實現集團化經營,向倉儲、裝卸、信息咨詢等服務環節延伸,形成較為專業的物流組織形式。建議在現有物流管理體制的基礎上,成立強有力的物流行業獨立化主管部門,綜合協調交通、鐵路、航空、水運等業務行政主管部門以及財政、工商、稅務、土地、公安等行業發展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在增大財政支持力度,推進運輸市場規劃、用地、融資、稅收,完善并落實運輸市場發展優惠政策、標準及規范等方面做好監管服務工作。結合我市產業結構和市場發展實際,制定運輸市場發展規劃并積極貫徹落實,有效引導道路運輸市場健康發展、長遠發展。
3、推進道路貨運行業集約化經營水平
貨運經營主體規?;?、集約化發展是貨運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努力構建以龍頭企業為帶動、以中小微型企業為主體、個體經營業戶為補充的“橄欖型”結構。要充分利用營改增稅制調整契機,嚴格貫徹落實《山東省道路運輸條例》關于貨運許可的規定,積極引導貨運經營者采取融資、合股、兼并重組等方式組建經營聯合體來做大做強;把發展龍頭骨干企業作為促進道路運輸行業集約化發展的重要抓手,篩選一批大型貨運企業作為龍頭骨干進行培育,研究制定規模企業在稅收、融資、設備購置、通行等方面優惠補貼政策,逐步淘汰落后運輸設施設備;推進貨運企業聯盟發展,選擇一批自主合作意愿強、資源整合潛力大的中小企業成立發展聯盟,根據業務實際選擇企業聯盟發展模式,增強集體競爭優勢。
4、進一步完善市場運價形成機制
加強市場運價與燃油價格、人工成本、市場物價等相關因素研究,制定貨運價格與成本監測指標體系,通過市場統計、樣本分析等手段確定貨運指導價格,為市場運價調控提供依據;鼓勵行業協會、運輸聯盟、貨運站場等行業組織制定市場行為規范和自律措施,有效防止惡性殺價競爭、壟斷競爭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市場價格穩定,保障經營者合法權益;積極淘汰黃標車等老舊運力,適當減少過剩運力,同時通過投資、出口、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增加供給,緩解市場供需矛盾,穩定市場運價。
5、建立健全市場誠信評價體系
(1)國家層面應盡早研究出臺誠信評價指標體系,將道路運輸企業誠信經營情況劃分相應等級,并制定配套處置措施,將企業誠信經營情況與申辦業務、銀行貸款、民間融資等相掛鉤;(2)實施分類考核評價。建立完善道路運輸誠信考核評價制度,根據考核指標體系,科學制定誠信評價內容、評價等級、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和評價周期等,建立完善道路運輸行業分類考核評價機制。(3)加強誠信考核評價監督管理。要積極引導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參與誠信考核評價,逐步建立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與社會信用評價機構相結合,具有監督、申訴和復核機制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保證考核評價結果的公正性、合法性和權威性。(4)開發運輸市場誠信信息系統,將企業質量信譽考核結果、駕駛員誠信考核結果、舉報投訴處理情況等企業信用信息錄入,建立電子信用檔案,并將經營信用差的企業列入黑名單,健全優勝劣汰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
[1]柳春友:建立統一、開放、有序、競爭的道路運輸市場構想[J].世紀橋,1995(Z2).
[2]楊傳堂:堅定不移深化交通運輸改革開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講話精神)[N].人民日報,201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