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向陽
(棗莊職業學院 山東 棗莊 277800)
當前,一些地方和企業會計工作秩序混亂,任意偽造虛假的會計票據和會計憑證,不按制度規定設置會計科目,做假帳、帳外設帳等問題十分突出,會計信息普遍存在失真的問題。因此,加強經濟領域決策行為的監督管理,健全完善法制建設,明確單位負責人的會計法律責任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2014年11月7日上午,河北省召開落實中央巡視組反饋意見整改動員暨警示教育大會。會上通報,秦皇島市科級干部馬超群涉嫌受賄、貪污、挪用公款,在其家中搜出現金約1.2億元。
2014年11月,反貪污賄賂總局局長證實,從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家中搜出2億余元現金,當場燒壞4臺驗鈔機。
同年,廣東省政協原主席朱明國被查處。據目擊者稱,紀委查抄這座別墅時,搜出了大量黃金、鈔票,裝滿十余車。
資金儼然跑出了制度的牢籠,猶如脫韁野馬、洪水猛獸,東奔西突,泛濫成災。會計的對象就是資金運動,資金如此無序流動,試問會計監督在哪里?單位負責人肩上的會計法律責任滑掉了嗎?會計法對單位負責人來說“失靈”了嗎?
1、85版《會計法》中的相關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于1985年1月21日簽署了第2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為新中國第一部《會計法》,從1985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十九條規定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違反國家統一的財政制度、財務制度規定的收支,不予辦理。會計機構、會計人員認為是違反國家統一的財政制度、財務制度規定的收支,單位行政領導人堅持辦理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可以執行,同時必須向上級主管單位行政領導人提出書面報告,請求處理,并報審計機關。第二十七條中規定單位行政領導人、上級主管單位行政領導人對明知是違反國家統一的財政制度、財務制度規定的收支決定辦理或者堅持辦理,情節嚴重的,給與行政處分;給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93版《會計法》中的相關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于1993年12月29日簽署了第1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對85版《會計法》進行了第一次修訂,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第十九條中規定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違法的收支,不予辦理。會計機構、會計人員認為是違法的收支,應當制止和糾正;制止和糾正無效的,應當向單位領導人提出書面意見,要求處理。單位領導人應當自接到書面意見之日起十日內作出書面決定,并對決定承擔責任。第二十八條規定單位領導人接到會計人員按照本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提出的書面意見,對違法的收支決定予以辦理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作出處理決定,造成嚴重后果的,給予行政處分;給公私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99版《會計法》中的相關要求
1999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簽署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于1999年10月31日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該法為現行的會計法。現行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第二十一條中規定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完整。第四十二條至第四十六條皆有規定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1、單位負責人會計法律責任不明確
《會計法》雖然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但是由于《會計法》沒有明確什么是真實的會計信息,也沒有明確什么是完整的會計信息,使得單位負責人無法負責。浙江省財政廳會計處副處長周克儉就曾經認為:“不同人對會計信息的取舍不一樣,無法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另外,對于虛假會計信息的認定,現行《會計法》也沒有清晰的規定。再則《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完整,但財務會計報告失真了,單位負責人又“逍遙法外”。
2、對單位負責人懲治手段缺乏
現行會計法對單位負責人懲治手段較多采用的是行政處分,而且較多規定由本單位給予。
3、單位負責人與會計負責人會計法律責任錯位
現行《會計法》規定,會計負責人對會計工作不負責任,由單位負責人負責,導致了會計工作當中,會計負責人對會計工作實施監督管理不完善,同時會計負責人的地位也很尷尬。
4、單位負責人與會計人員會計法律地位不對等
現行《會計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存在主仆身份陰影。
1、明確單位負責人規范單位內部控制的領導責任
包含內部審計的單位內部控制是會計工作的基礎,單位內部控制的強弱直接決定了單位會計工作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益性的高低。單位領導人有責任、有義務建立并規范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提高單位經濟事務決策的科學化、程序化、規范化,筑牢會計監督的先頭陣地。建立單位內部控制的第三方評價機制。
2、建立單位負責人維護會計人員獨立性的組織管理責任
會計人員客觀上的非獨立性無法使會計監督有效實施!單位負責人掌握和決定著會計人員的切身利益,“端誰碗、服誰管”,會計人員一味堅持原則,又擔心受到其“直接的甚至致命的”打擊和報復,迫于壓力、只能“我聽你的”敢怒而不敢言了——“未成年人”很難阻止“家長”的出軌。這就要從機制上破拆會計人員監督的“頂得住的靠不住、靠得住的頂不住”的兩難夾墻境界;明確會計人員對出資人負責,而不是對單位負責人負責的工作理念;建立完善的會計人員誠信檔案;創建由會計主管部門評價和考核的會計人員的管理與評價機制。希望做出“對認真執行本法,忠于職守,堅持原則,做出顯著成績的會計人員,給予精神的或者物質的獎勵”表決的不是單位負責人這一票。建立單位負責人帶頭維護會計人員的獨立性的管理責任,破除單位負責人隨意干預會計工作,指使、逼迫會計人員編造假賬的陋習。
3、健全單位負責人對資金使用的效益性負責的會計法律責任
單位負責人僅僅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還遠遠不夠,更要緊的是要對資金使用的效益性負責。否則,誰來負責資金濫用!保證資金的經濟性或效益性亟需用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確。實踐中應建立單位資金效益性評價指標體系,嚴格考核單位資金使用效益,與單位負責人切身利益直接掛鉤。
4、加大對單位負責人違反《會計法》的處罰力度
我國《會計法》規定的對單位負責人的懲罰較輕,與國外相比,可以說是不痛不癢。如法國刑法規定:如果公司負責人故意毀滅或隱匿會計文檔的,將被處3年監禁和30萬法郎的罰款;如果偽造或濫用偽造憑證的,將被處3年監禁,個人并處30萬法郎的罰款,同時公司處150萬法郎的罰款。再如德國《有限責任公司法》第八十二條規定:如果公司負責人對外提供虛假報告或者在公開通告中對公司資產狀況作不真實的陳述或隱瞞事實真相者,將被處3年以下徒刑。
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歐陽宗書也曾經指出現行會計法對違反《會計法》的處罰力度不夠。因此對單位負責人的處罰應在現有的行政處罰、刑事處罰的基礎上,增加對單位負責人的民事處罰,讓單位負責人“不想、不敢、不能”濫用資金。
《會計法》是我國會計工作的根本大法,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基礎性作用,實施近30年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會計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現行《會計法》的部分內容——特別是單位負責人的會計法律責任的界定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現實發展需求,完善單位負責人會計法律責任體系顯得十分迫切,增強單位負責人會計法律責任體系的層次性、執行性、前瞻性、系統性顯得十分必要。
[1]陳智超:單位負責人的會計法律責任[J].福建財會,2003(7).
[2]肖強:單位負責人會計法律責任問題初探[J].現代會計,2000(6).
[3]婁亞勇:試論單位負責人會計法律責任[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7(9).
[4]李福忠:試述會計法律責任[J].會計與審計,2004(10).
[5]關淑華:論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地位[J].學術探討,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