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波
(牡丹江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黑龍江牡丹江157000)
構建哈牡綏東經濟帶為核心的東北區域金融中心
劉云波
(牡丹江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黑龍江牡丹江157000)
分析構建哈牡綏東經濟帶成為東北地區金融中心的優勢條件,及實施方略。其實施方略是:要明確哈牡綏東經濟帶區域金融中心發展的目標和定位;要給予哈牡綏東以“我國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地位,著重培育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加強金融法規建設和金融管理;改善金融服務的現代化水平;著力培養高素質的金融人才。
金融中心;東北地區;哈牡綏東經濟帶
所謂“金融中心”是指開放式、多層次、多功能、大型的資金融通、集中的場所和金融網絡的中心樞紐。它以一個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群集,進行各種金融活動與交易的地區或都市為運行載體。作為金融中心的城市或地區,一般具有信用制度發達、資金交易活躍、金融機構密集、金融市場完善、金融工具齊全、金融設施先進、金融信息靈敏等特征,并具有強大的金融聚合力、輻射力和驅動力。
按照金融業務涉及的地理范圍來分,金融中心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國內金融中心,國內金融中心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本國居民,金融業務一般包括國內存款、匯兌、國內貿易結算、國內證券投資等,使用的貨幣一般是本國貨幣,金融機構的資產大部分以本幣表示;第二類,國際金融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又有區域性金融中心、全球性金融中心和境外金融中心之分。
金融中心是一國(地區)金融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該國(地區)金融體系發展的產物。根據經濟學和金融發展理論,金融體系的產生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需求反應,另一個是供給引導。與之相對應,金融中心的產生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適應型模式與政府主導型模式。自然形成的金融中心一般在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中,是市場經濟長期自由發展的結果,而國家(地區)主導的金融中心多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地區)。
我國的經濟發展和體制轉軌的現實特征決定了我國要以“國家主導模式”來建立國際和國內金融中心。在“國家建設模式”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發揮國家和政府的力量、界定“政府”和“市場”兩者各自發揮作用的界限以及相互的配合。在已有的以“國家主導模式”建立國際和國內金融中心的成功范例中,都十分強調以政府主導來啟動和推動金融中心的建設。日本和新加坡是采用這一模式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并取得“相當成功”的典范。
構建區域金融中心是發揮金融的支持作用、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舉措。區域金融中心的建立最能反映出政府扶持落后地區經濟發展的魄力和決心,從而給市場一個強烈的示范信號,積極引導市場行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是區域金融發展不均衡的必然結果。根據佩魯的“增長極”理論,區域金融中心在其不同的發展階段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第一,在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過程中,“極化”效應占主導地位,金融中心以集中交易為其顯著特征,正是在集中交易中,產生了可觀的外部規模經濟效益。金融中心所在地的中心城市會對周邊的生產要素產生強大的聚合作用,資金、技術、人才將大量涌入金融中心。這種“極化”作用大大增強了區域金融中心的經濟和金融實力,形成了一個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第二,在區域金融中心發展和完善的階段,“擴散”效應將發揮主要作用,區域金融中心聚集起來的資金、技術、人才優勢會通過經濟、技術、文化等多種渠道擴散,輻射到區域內的其他地區、實現由點的發展帶動面的發展,從而促進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金融中心吸納與擴散功能的發揮是決定區域金融空間范圍和層次地位差異的重要因素,區域金融的發展正是以這種金融中心的建立與發展為核心的。
對照以上條件,我們認為哈牡綏東經濟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有望成為東北地區的區域金融中心。第一,哈牡綏東經濟帶的地理位置優越,綏芬河和東寧是我國北方重要對俄口岸。 自哈爾濱沿濱綏鐵路、綏滿公路一路向東直抵中俄邊境的綏芬河、東寧,進而延伸到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哈牡綏東經濟帶對俄貿易加工區——一條中俄經貿合作的新經濟帶正在黃金通道上隆起。第二,哈牡綏東經濟帶經濟實力雄厚,發展潛力巨大。到2015年,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規劃區域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60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突破34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對俄貿易額達到330億美元,年均增長20%以上。第三,哈牡綏東經濟帶金融業發展基礎良好,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哈牡綏東經濟帶已經形成了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信托等多種金融機構組成的比較完善的金融體系,是整個東北地區金融機構種類最全、密度最大、開放程度最高和輻射能力最強的城市。第四,哈牡綏東經濟帶經濟發展的輻射力強。哈牡綏東經濟帶與東北其他地區經濟發展聯系密切,其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在東北地區都是最大的。
(一)要明確哈牡綏東經濟帶區域金融中心發展的目標和定位
在當前條件下,哈牡綏東經濟帶經濟帶更適合建成一個籌資性的區域金融中心,甚至將來條件成熟時,發展成為東北亞的區域金融中心。對于哈牡綏東建成東北地區乃至東北亞的金融中心的路徑選擇,應該同時利用“市場”和“政府”兩只手的力量,兩手都要硬,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牡丹江市金融強市工作早已開展,被評為全國第九批金融生態城市。哈牡綏東經濟帶既有良好的經濟和金融基礎,作為東北地區的金融中心已經初具雛形,但要成為培養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充分發揮金融的推動力作用,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創造種種有利條件,促進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增強其對于整個東北地區金融的輻射力和凝聚力。
(二)要給予哈牡綏東以“我國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地位,著重培育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
李揚[3]認為,雖然金融中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由經濟和金融業發展所決定的自然過程,但是,監管制度和政府政策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特別是由于存在沉淀成本和不可分性和未來的不確定性,金融機構在選定機構所在地后,通常都有著相對的穩定性和慣性。因此,在金融中心形成的早期階段,特別需要地方政府在全國統一的監管架構下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當地的政策和制度環境,鼓勵金融機構遷入,從而加快金融中心的聚集過程。為此,應該首先與監管部門協商,率先建立起金融產品創新的機制,因為中國金融業缺的不是金融機構而是金融產品。[4]進一步,可以考慮在哈牡綏東區域實行金融業混業經營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試點。在金融改革試驗區,允許那些經營業績良好、內控制度比較完善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控股、合資或獨資等形式經營,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和基金在內的全部金融業務,隨著哈牡綏東金融改革試驗區地位的確立和一系列優惠政策的陸續到位,勢必會吸引大批金融機構的入駐,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也將會更加頻繁和便利,從而產生顯著的外部經濟效應。在這種環境下,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之間、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之間,都可以開拓出眾多的跨專業的業務合作關系來,金融業的混業經營的格局亦將逐步形成。
(三)加強金融法規建設和金融管理
要加緊制定創建金融中心所需要的有關金融法規,為各種金融機構的公平競爭和業務創新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在金融監管方面,監管機構要處理好金融監管和金融創新的辯證關系,創新監管方式和監管體系,嚴格防范各種金融風險。
(四)改善金融服務的現代化水平
加快哈牡綏東經濟帶金融基礎設施現代化創造的進程,提高區域內金融產品交易和資金清算的效率,提升綜合金融服務的現代化水平。
(五)著力培養高素質的金融人才
人力資源是金融服務業的核心資源,人才的優勢也是金融機構最重要的競爭優勢。研究表明,高工資收入是含銀行在內的金融業人力資源的最強“吸引力”,同時諸如社會認同感、自我價值的實現等非經濟因素也會對金融人才的流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一方面需要通過繼續深化分配和人事制度改革,創造寬松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加大培養與引進金融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經營人才的力度,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哈牡綏東經濟帶在高等教育、科研和人才儲備方面的優勢,加強金融教學、金融研究與金融業務三者之間的聯系渠道,提高金融人才培養層次。
[1] 殷孟波.西南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2] 胡懷邦.中國西部經濟金融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3]李 揚.金融中心:聚集金融資源的有效機制[J].經濟管理,2003(8).
[4] 黃金老.金融自由化與金融脆弱性[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文 筠]
F830.9
A
1005-913X(2015)05-0015-02
2015-04-03
牡丹江師范學院省級重點創新預研項目(sy201203);牡丹江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3JGZX0037)
劉云波(1970-),男,黑龍江牡丹江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