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書博
(哈爾濱銀行總行風險管理部,哈爾濱150001)
自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以來,我國結合本身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特殊性,從根本國情和實際情況出發,深刻總結分析別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提出了適合中國發展的特色經濟——社會主義經濟。此次經濟改革使我國國有企業轉危為安,長期穩定的發展,成為國內乃至世界企業的龍頭,中小企業迅速崛起成為民間資本的發展基礎資金。但民間資本在社會公眾心中的印象還是和非法借貸聯系在一起,所以,各省市政府必須充分意識到發展民間資本的重要性,認識到民間資本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結合黑龍江省的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加強政府看得見的手的作用,鼓勵發展民間資本進入區域銀行業。
銀行業在我國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監管機構、自律組織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眾存款的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政策性銀行。[1]銀行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至關重要,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機構。區域性銀行是金融機構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企業和個人提供金融服務的業務。在一定范圍內是指行政范圍,包括分列中國的特別行政區,省,直轄市,如北京,上海,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地區等。
1992年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迅速。經濟增長為我們帶來了大量資金的流入,大量民間資本應運而生。從公司治理結構方面做出定義,認為民間資本是指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2]并完全按照市場機制運作的資本形式,是相對于國營資本而言的。民間資本是中國經濟體制中自創的定義,通俗點來說,就是扣除公有制經濟的國有資產和外商、港澳臺同胞的投資所剩余的部分,其中民營企業的流動資產和家庭自有資產占主要部分。
由于我國公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在一些重點行業仍實行國家壟斷。很多的項目對民間資本存在排斥現象,民間資本不被公眾接受。只有在國營企業經營不善的時候,民營企業才有機會融入資金。很多企業準入門檻高,審批手續復雜導致民間資本難以介入。民間資本投資渠道狹窄,很多產業沒有明確說明民間資本是否可以進入。民間資本參與中小銀行也只屬于注入少量的資本,并不能真正的參與到銀行的經營決策。我國的信用風險機制不完善更是讓民間資本功能不能得到良好的發揮。我國商業銀行雖然在發展程度上有差異,發展策略上存在著不同,但對進入銀行業的準入條件是有嚴格限制的。此限制屬于政府的行政壁壘,民間資本達不到條件就不能進入銀行業。
民間資本主要投資于炒股、炒房、炒黃金等平臺,即使進入銀行業也主要投資于中小城鎮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而對于大中型商業銀行投資機會較小,大部分銀行多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控股或地方政府控股。[3]民間資本的吸納非常困難,由于民間資本主要來自民營企業和家庭,調查起來非常的艱難,導致民間資本不能順利進入銀行業。尤其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民間資本更多地選擇流向海外,導致國有銀行與民間資本的矛盾重重激化。商業銀行在面臨危機的時候也選擇向其他國有銀行或“最后貸款人”—中國人民銀行貸款,民間資本得不到很好的發揮。由于民間資本的不穩定性,民間資本入股商業銀行還有可能帶來信用風險,所以造成許多商業銀行對民間資本敬而遠之。
一個國家民間資本使用程度取決于一個國家的金融制度,近年來由于全球金融危機,世界各國的經濟也基本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減少貨幣的發行,稀釋通貨膨脹。這就給民間資本的發展帶來很大挑戰。進入2011年以來,央行5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民間資本迎來全新的挑戰。2011年5月13日,國務院發布了“新36條”。在金融服務行業方面,“新36條”允許民間資本興辦金融機構,為民間資本發起或參與設立村鎮銀行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4]
維持貨幣穩定,防止通貨膨脹,創造穩定市場的環境,為民間資本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保證民間資本投資國有企業的安全性。為了簡化民間資本和國有企業的程序,可以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建立民間資本服務機構,培養一些專門從事民間資本業務的從業人員,提供投資前咨詢,投資中告知,投資后總結的有效機制,增加民間資本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強技術的進步,開發一些民間資本專門軟件;由政府出面為企業擔保,聚集民間資本,為企業和資本搭建友誼橋梁,反對歧視民間資本,積極鼓勵民間資本發展;建立行業自治機制,完善的服務體系,確保資本市場的合理競爭,支持民間資本在擴股的商業銀行入股形式;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信用擔保公司,完善共享的風險補償機制和信用擔保公司的風險機制;[5]建立民間資本自律機制,強調行業內控的重要性;為民間資本創立專業機構和部門。
黑龍江省根據自己黑土地盛產糧食和石油等行業的發展迅速,制訂了地方銀行小額貸款機制。由于糧食的生產,石油煤礦的開采需要大量的資金,民間資本恰好可以投資。將民間資本存入銀行,由銀行當中介機構給予擔保將資金投向企業,使企業得到充足的發展資金。雖然黑龍江省地方銀行較少,但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發展專項業務,將業務做大。
國家為了鼓勵民間資本健康發展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條文,國家金融法規的完善對民間資本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制定時應當注意法律法規的制定既應以適應民間資本發展的現狀,又可以對現行的民間資本發展進行法律保障。現有民間借貸法律規定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二章借款合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認公民和企業之間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批復。[6]但上述法律終究不能起到規范民間資本發展的作用,要想提高民間資本參與股份制銀行參與度,使民間資本真正進入銀行業,還需要政府的政策性規劃,幫助民間資本找尋出路。
[1]何德旭,王朝陽.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效應、問題與對策[J].上海金融,2006(6):4-7.
[2]任嘉嵩,陳守東.民間資本供給與區域銀行業融資:對黑龍江省的實證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1(9):27-31.
[3]張璐妍,郭啟蒙.民間資本投資黑龍江省銀行業問題研究[J].北方經貿,2013(3):172-174.
[4]樊 巍.對民間資本入股村鎮銀行問題的若干思考[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3(1):84-87.
[5]紀 崴.溫州民間資本:流向與引導[J].中國金融,2011(3):86-89.
[6]王國棟.民間借貸的法律完善與民間資本的發展[J].大眾商務,2009(1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