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翊平
摘 ? 要:作為支持企業“走出去”配套政策措施之一的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自2011年在全國推開以來,業務整體發展勢頭相對較慢。本文在梳理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業務重要性基礎上,分析了制約其業務發展的相關因素,并針對業務發展中的問題,對進一步發展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跨境人民幣;境外項目貸款;人民幣結算
中圖分類號:F830.3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017-2014(11)-0051-03
2009年11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先后批復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招商銀行開展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業務試點。2011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關于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的指導意見》(銀發【2011】255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允許具備國際結算業務能力、具有對外貸款經驗的銀行在接入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后,開展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業務。五年來,該項業務相較其他資本項下跨境人民幣業務,整體發展勢頭較慢,企業和銀行參與積極性都不高,業務量長期處于較低水平。作為人民幣走出去的重要推手,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也是跨境人民幣結算的重要配套措施,應在穩步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同時,支持和鼓勵銀行開展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業務。
一、開展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業務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實現人民幣資本輸出。資本輸出是貨幣國際化的重要條件,而開展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是實現資本輸出的重要途徑。通過資本輸出,既能增加境外人民幣市場供給,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業務,又能通過將持有的外國貨幣債權改變為持有對國外的人民幣債權,改善我國對外債權的幣種結構,確保和維護我國對外資產安全。開展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有利于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增強金融國際競爭力,實現我國的長遠戰略利益。
(二)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有效資金支持。近年來,我國對外投資和項目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02-2011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連續10年保持增長,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連續11年保持10%以上的增幅,完成營業額連續8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截至2014年6月底,我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額達5690億美元。我國企業在電站設備、電信設備、鐵路裝備、土建等項目上的競爭力較強,在新興市場占據了較大市場份額。這些項目60%以上的設備、原材料和勞務都在國內采購,需要以人民幣支付,跨境人民幣融資需求巨大。但由于“走出去”企業在東道國成立時間短,信用等級不高,融資額度有限,融資難已成為“走出去”企業遇到的突出問題。銀行為境內機構“走出去”過程中開展的各類境外投資和其他合作項目提供人民幣貸款,有助于滿足其資金需求,有效解決其在境外融資難的問題。
(三)有利于規避匯率風險,降低財務成本。以往出口買方信貸等海外工程融資基本采用外匯貸款方式,而境外的項目企業大部分設備、原材料、勞務都需要在境內采購,實際上有以人民幣進行支付的需求。采用外匯貸款方式,境內機構承擔了匯率風險,經過多次兌換則增加了匯兌成本。對于此類項目,直接發放人民幣貸款,有利于其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成本。與此同時,企業境內外融資均用人民幣,也有利于其提高信用等級,充分利用銀行授信,降低融資成本。
(四)有利于境內銀行增強國際競爭優勢。由于長期以來我國跨境支付結算和融資多以美元進行,國內銀行在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銀行競爭國際銀團貸款時失利;國內銀行的海外分支機構因美元和當地貨幣頭寸不足等原因,也難以在海外做大業務。開展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可充分利用其人民幣流動性充足的優勢,對“走出去”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隨著國內優質項目競爭日益激烈,大力拓展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做大其人民幣資產,能帶動銀行境外分支機構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人民幣融資等中間業務發展,在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的同時增強其國際競爭能力。
二、制約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的因素分析
(一)人民幣在境外的接受程度。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資金需求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境外項目所在國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盡管我國早在1996年就已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但從我國資本項目可兌換現狀看,目前投融資項下大部分交易仍存在匯兌限制,人民幣回流渠道仍有待拓寬,境內金融市場開放也有待進一步加強。當前境外人民幣的主要使用地域集中在香港、臺灣和新加坡、越南等周邊區域,其他地域的境外項目因人民幣在當地接受度不高,難以實現以人民幣計價投資結算,進而影響人民幣境外項目貸款。
(二)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盡管近年來香港、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等地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相比在岸市場,境外人民幣存量還偏小,流動性不足,產品也較單一,難以滿足具有真實交易需求的套期保值者的避險需要。能否以較低融資成本、方便快捷地從離岸市場獲取人民幣融資,用以歸還境內銀行機構發放的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成為影響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的因素之一。
(三)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和走勢。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和未來走勢是影響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的又一重要因素。2014年3月17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從目前重慶企業境外投資的項目情況看,“走出去”企業的幣種選擇和議價能力相對較弱,企業海外項目即使能獲得人民幣資金,也往往需要兌換為當地貨幣才能使用。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不明朗使得企業更傾向于獲取美元或項目所在國家的貨幣融資,以減少匯率兌換手續和波動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業務的推廣難度。
(四)銀行金融服務能力。發放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境內銀行需直接承擔境外項目公司的授信風險。由于境內銀行對于境外項目的運行情況、收益分析、還款能力、貸后管理等多方面都需投入較境內放貸更多的精力,這要求銀行對項目所在地的經濟政治環境、金融監管政策、法律適用等有深入了解。相比境內貸款業務,銀行面臨更大的經營風險和信用風險。目前,中資銀行大都面臨海外分支機構不足的問題,境外服務網絡存在欠缺,國際化程度不高,海外業務規模和服務能力難以滿足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客觀需要。在此情況下,如何及時獲取海外借款人的實際經營狀況、當地法律及政策有無變化、資金流如何得到有效監控等環節,則是制約境外項目貸款的又一重要因素。調查發現,多家銀行在其總行未出臺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管理細則前,無法對該項業務下發更具實踐操作性的政策規定,直接導致各家銀行對于為境外項目發放貸款的風險判定不一致,使該項業務難以得到有效推廣。
三、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制約人民幣資本輸出。目前我國尚未在國家層面設立相關的政策性組織機構,推動設立人民幣海外投資基金,人民幣“走出去”和企業“走出去”還缺乏強有力的支撐。比如,缺乏鼓勵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業務發展的稅收、補貼等優惠政策,與財稅政策、產業政策等相關政策的協調配合力度也有待加強。政府的支持和推動是本幣“走出去”的重要保障。在貨幣對外輸出過程中,無論是資本項目的開放還是專門操作機構的設立,都需要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而優惠政策則可以為境外項目貸款提供巨大推動力,美日兩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向其他國家提供的本幣貸款,由于具有援助性質,利率較寬松,推動了美元和日元在初期階段迅速走出國門。
(二)貸款定價利率偏高,影響企業辦理積極性。按照規定,除個別重大項目,銀行在報中國人民銀行同意后可靈活確定利率水平外,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利率需參照目前國內人民幣貸款利率的相關規定執行,即原則上執行境內人民幣貸款利率下限管理政策。盡管2013年7月20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取消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管制,但據了解,實際執行中銀行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利率都高于貸款利率的0.7倍。而境外市場可以籌集的人民幣貸款利率、外幣貸款利率均遠低于國內同期貸款利率水平,這使得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在融資成本方面處于先天不足的劣勢。從境外項目的運作模式來看,無論是工程承包還是出口買方信貸,一般可借助境內擔保等模式由在境外注冊的項目公司或交易對手直接向境外金融機構融資,從而享有境外較低的融資成本。顯然,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利率偏高,影響了一些風險較低、資信等級高的境外項目選擇人民幣貸款的積極性,不利于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業務的拓展。
(三)貸款納入信貸總規模,抑制銀行放貸積極性。盡管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的借款主體是境外項目或者境外進口方,但按照《指導意見》的規定仍要單獨統計并納入銀行信貸總規模內。同時,由于目前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風險相對較高、管理成本相對較多。當前境內市場資金需求比較旺盛,在可貸資金總量一定情況下,境內銀行機構更愿意將有限的資金投放到違約風險小、管理成本低、收益較高的境內項目貸款,發放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的意愿相對較弱。
(四)國際收支的相應申報不明確,增加銀行負擔。《指導意見》未對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資金在跨境及境內支付方面的國際收支申報做出明確規定,可能導致政策理解不一致。如,貸款資金存放在境內并用于支付從境內的進口,是否應參照NRA賬戶支付進行國際收支申報,貸款資金存放在境內用于支付從境外進口的貨款,是按經常項目申報還是資本項目申報都不明確。
四、政策建議
(一)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將人民幣資本輸出納入對外援助整體戰略。鑒于目前我國面臨產能過剩,而部分發展中國家存在基礎設施落后、有資源但無資金開發的問題,同時我國具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且人民幣信用等級較高,建議由國家層面與受援國簽訂援助協議,我國政府設立人民幣對外投資發展基金,專門對我國向受援國投資的項目提供項目貸款,幫助受援國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開發。這既可以調整我國產業結構、輸出部分過剩產能,又能促進人民幣走出去。此外,要充分利用金融服務、稅收等配套措施,擴大境外投資保險的保險責任范圍,加大保費補貼力度,對銀行境外融資收入減免征收營業稅,與對外援助性資金形成合力,帶動企業“走出去”。
(二)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實行分類管理,提高銀行積極性。為提高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的市場競爭力,鼓勵和支持境內銀行機構根據其籌資成本和貸款風險等情況,參考國際市場貸款利率水平自主定價。同時,將境外項目貸款與境內貸款區分開來,實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境外項目貸款不納入銀行信貸總規模,而是以法人為單位,單獨給予銀行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額度,由專門的團隊經營,使用專門的會計科目,采取專門的會計核算方法和核算程序。這樣既可提高銀行業務辦理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幫助銀行合理釋放流動性。
(三)提升銀行和企業國際化程度,培養國際經營能力。從歷史上看,跨國銀行有引導跨國企業全球化經營的作用,銀行不僅追隨本國企業在境外的經營,同時也引導本國企業的境外經營。因此,應注重對中資銀行國際化經營的培育,鼓勵中資銀行加快其海外分支機構網絡布局進程,積極拓展與境外代理行的人民幣合作,拓寬人民幣跨境清算網絡的廣度和深度;設置專項資金,對其國際化經營可能產生的長短期經營目標失衡問題進行補償。同時,進一步加快國內金融市場開放步伐,倒逼我國銀行業加速發展其國際化經營。
參考文獻
[1]溫軍偉,孫翌.深圳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業務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建議[J].時代金融,2013,(6):26-27。
[2]肖龍滄.人民幣輸出必由之路:境外項目融資的國際經驗借鑒及制度路徑設計[J].金融發展研究,2014,(1):43-48。
[3]岳寶生.商業銀行發放境外人民幣貸款問題淺析[J].金融發展研究,2011,(6):81-82。
[4]鄭建華.關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探討—兼論人民幣國際化問題[J].宏觀經濟研究,2014,(7):112-121。
[5]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課題組.跨境人民幣融資問題研究[J].上海金融,2011,(3):5-10。
The Brief Analysis on the Issue of RMB Loan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Projects
DENG Yiping
(Chongqing Operations Office of PBC, Chongqing 401147)
Abstract:As one of a complete set of policies on supporting enterprises going out, the overall momentum of overseas project loan is relatively slow since it was pushed across the country in 2011.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importance of overseas project RMB loan busines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s business, an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project RMB loans, the related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cross-border RMB; overseas project loan; RMB settlement
責任編輯、校對:申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