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
摘 ? 要:近年來,甘肅省與陜西省經濟總體水平差距不斷拉大。陜西省經濟總體排名居于全國中上游水平,其中金融支持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發展勢頭強勁。與此相反,甘肅省全國排名不升反降。本文通過對比陜甘兩省近二十年來的金融發展情況,借助“嶺回歸”方法對陜甘兩省金融行業支持區域經濟的效應進行實證分析,發現陜西省在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方面較甘肅省具有比較優勢,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金融支持;區域經濟;嶺回歸
中圖分類號:F83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017-2014(11)-0082-05
一、選題背景
作為西部省區,甘肅省和陜西省從二十年前相近的省情、相似的起點出發,二十年來的發展狀況卻大不相同,甘肅依然是全國發展滯后的省份,而陜西經濟發展已居于全國中游。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關于金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以熊彼特(1934)為代表的國外古典學派經濟學家認為,金融體系越發達,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就越強。因為發達的金融體系能夠更加合理地配置社會資源、降低社會的平均交易成本,從而為經濟的發展起到助推劑的作用。王子明、周立(2002)通過實證分析指出,我國各地區的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存在密切的相關關系,金融發展水平越高,越會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于同申等(2012)經過研究也得出類似結論,即經濟增長是金融發展的格蘭杰原因,同時金融對于經濟增長也具有顯著的支持作用。可見,金融對經濟發展的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甘肅省為主要研究對象,采用對比分析和實證研究的方法,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陜西省作為比照,對比了近二十年來陜甘兩省經濟發展與金融發展水平,分析了陜甘兩省經濟金融發展的差距,運用嶺回歸方法對區域金融與經濟發展情況的相關性和助推作用進行了具體實證對比,試圖找出甘肅省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困境所在,提出金融支持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相應對策。
二、陜甘兩省金融發展情況對比
(一)金融服務情況
1、銀行業。一般來說,欠發達地區的融資模式是銀行中介主導型,陜甘兩省均屬于這種結構類型。就基本經濟指標和銀行融資情況來看,陜甘兩省的相關指標在1992年時基本相近(如表1)。1992年陜甘兩省人均GDP和人均存款余額、人均貸款余額這三項人均指標相差均在幾十元至百元左右;至2000年全國實現總體小康水平時,陜甘兩省三項人均指標的差距大約在千元左右,其中人均生產總值差距最小,僅為人均存款差距的三分之一,為人均貸款差距的二分之一,表明這九年間甘肅省銀行業的發展速度明顯低于GDP的增長速度,銀行業對經濟發展的資金供給遠遠低于需要;至2012年,陜甘兩省相應差距已達萬元以上,兩省差距逐漸拉大。
2、保險業。陜甘兩省的保險業的差距更大,陜西省的保險業明顯更為健全和發達,陜西的人均保費投入始終遠高于甘肅,保費收入的增速也高于甘肅。
3、證券業。2003年至2011年,甘肅省上市公司無論數量或增速始終低于陜西省,上市公司市價總值除2003年外也一直低于陜西省,公司平均股票市值自2008年開始低于陜西。上市公司的市值是衡量一家公司經營規模和競爭實力的重要指標,數據說明陜西省上市資源培育步伐加快,甘肅省在企業做大做強、上市公司培育和上市融資方面的能力明顯不如陜西。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甘肅省的證券化率卻始終高于陜西。甘肅省的證券化率在10%至40%之間,九年的幾何平均值為21%,而陜西的證券化率在6%至30%,幾何平均值為14%,表明甘肅的股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高于陜西。
(二)金融效率和結構
1、金融效率。用金融業對于GDP的投入產出比來衡量金融支持經濟增長的效率,金融業總體的投入用銀行貸款、保費收入和股票市值的總和來代表,則陜甘兩省2003至2011年間金融對經濟投入產出比的平均值分別為80%和76%,陜西的金融支持不僅規模大,而且效率更高。
2、金融結構。用陜甘兩省2003年至2012年的年度貸款余額、年度保費收入和年度股票市價總值各自對GDP的貢獻率的平均值作為指標,并將平均值的絕對值化為相對于整個金融業拉動GDP增長的百分比,以此來考察三大金融行業對GDP貢獻率的結構。圖像顯示,保險業發展滯后,保障功能發揮不健全始終構成甘肅省的金融短板,銀行獨大的局面依然沒有改善,證券業占比雖重,但股票市場發育不健全,市場有效性極低,實際融資功能受限,重股輕債現象明顯,不合理的金融市場結構和不完善的市場發育嚴重制約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三)銀行融資
就銀行年度貸款余額來看,甘肅遠遠落后于陜西,差距逐年增大,1992年陜甘兩省貸款余額分別為552和340億元,2012年兩省貸款余額分別為14138和6829億元,陜西的貸款余額達到甘肅的兩倍以上;同時,陜西的貸款增長速度也基本保持高于甘肅的水平,1992至2012年間貸款平均增速陜西高出甘肅3個百分點,甘肅省支持經濟發展的信貸資金明顯不如陜西充足。就陜甘兩省的銀行存貸比來看,從1996年起至2012年的十七年間,甘肅的指標始終高于陜西。而且,甘肅省的存貸比高,使得政府吸收了市場的過剩資金,從而降低地方招商投資的積極性,加之甘肅省農村地區銀行資金外流情況相對嚴重,不利于甘肅經濟的發展。
三、陜甘兩省金融業與經濟發展的計量分析
(一)數據指標的選取
本文的計量分析從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這三大金融領域來選取指標代表整個金融業,分析陜甘兩省金融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
1、銀行業指標。本文選用銀行存貸款年度余額之和作為銀行業指標,用YH表示,甘肅省的存貸款之和用GYH表示,陜西省的用SYH表示。
2、保險業指標。本文選用最能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的保險業收入規模,即保費收入的大小作為保險業指標,用BF表示年度保費收入,甘肅省的保費收入用GBF表示,陜西省的用SBF表示。
3、證券業指標。本文選用年度股票市價總值作為衡量證券市場的指標,用ZQ表示,甘肅省的股票市值用GZQ表示,陜西省的用SZQ表示。
4、經濟發展指標。選取國內生產總值作為區域經濟發展指標,甘肅省的GDP用GGDP表示,陜西省的用SGDP表示。
(二)數據來源
本文計量分析中相關數據均來自《中國金融年鑒》2003至2011年卷,鑒于股票市值的統計從2003年開始,考慮同一計量模型中數據的可比性,因此本計量模型對GDP和存貸款、保費和股票市值均使用2003至2011年的數據。
(三)嶺回歸建模分析
由于金融業各指標之間本身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為避免普通多元回歸分析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導致錯誤判定和預測失誤,本文采用嶺回歸的方法來分析金融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持性。嶺回歸估計是解決多重共線性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是對普通線性回歸最小二乘法的改進。嶺回歸模型在矩陣中引入嶺參數K(K>0),降低了運算中最小二乘估計共線特征向量的影響,保證參數估計更符合實際情況,對于病態數據的耐受性也遠強于普通的最小二乘法。對陜甘兩省的相關指標建立嶺回歸模型為:GDP=aYH+bBF+cZQ+t,其中,a、b、c為待估參數,t為隨機誤差項,E(t)=0。
1、嶺參數K的確定方法。嶺參數K不唯一,本文采用殘差平方和法的簡化方法確定K,為此,先估計K的上界Kt,Kt=δ2/maxγ2,其中,δ2是總體方差的估計,γ2是總體參數β的最小二乘估計與可將自變量矩陣對角化的正交矩陣的乘積。確定了上界Kt后,在0~Kt之間取K= Kt/4,Kt/2,3Kt/4進行試算,最終確定最優K值。
2、甘肅省數據嶺回歸分析。嶺回歸的嶺控制值 Kt = 225429800051.931,使用EXCEL進行三次嶺回歸計算,得到嶺回歸估計值K1=Kt/4=56357450012.9826;K2 =Kt/2= 112714900025.965;K3=3Kt/4=169072350038.948。根據三次嶺回歸結果和各次的剩余值計算的誤差平方和結果,得知當K=Kt/4時,誤差平方和最小,因此采用K=Kt/4時的預報結果,此時相應嶺回歸方程為:GGDP=0.3351135GYH+3.4439231GBF-0.059372GZQ。
3、陜西省數據嶺回歸分析。嶺回歸的嶺控制值Kt = 52321822810.7065,使用EXCEL進行三次嶺回歸計算得到回歸估計值K1=Kt/4=13080455702.6766;K2=Kt/2=26160911405.3533;K3=3Kt/4=39241367108.0299。根據三次嶺回歸結果和各次的剩余值計算的誤差平方和結果,得知當K=Kt/4時,誤差平方和最小,因此采用K=Kt/4時的預報結果,此時相應嶺回歸方程為:SGDP=0.21854152SYH+16.63214SBF-0.3626382SZQ。
(四)計量結論和分析
實證分析結果顯示,陜甘兩省的銀行和保險業指標均與當地的經濟指標正相關,而證券業指標與當地GDP負相關。
1、銀行業分析。方程中甘肅省銀行業指標的系數大于陜西省的系數,說明甘肅省銀行業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更為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時也說明甘肅經濟發展對銀行業的依賴性較大。用年度貸款余額對GDP的貢獻率來分析銀行業在支持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大小程度,則兩省貸款貢獻率二十年波動大趨勢基本一致,1993至2001年甘肅的貸款貢獻率基本低于陜西,貸款對GDP的拉動作用相對較小,2002至2008年兩省基本一致,2009至2012年甘肅貢獻率明顯高于陜西,但甘肅的貸款貢獻率波動更顯著,在-78%和440%之間,而陜西的波動范圍為19%~293%,甘肅省貸款貢獻率的穩定性明顯不足。從貸款貢獻率五年移動平均曲線可知,陜西省貸款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在下降后趨緩,而甘肅省的貸款貢獻率在緩步下降后自2008年開始攀升并反超陜西,說明近五年來貸款對甘肅經濟發展的貢獻加大,推動作用顯著,但也不應忽視極端值對平均水平的影響(甘肅省在2009年出現歷史最高點,且為次高水平的兩倍)。
2、保險業分析。方程中甘肅省保險業指標系數為3.4439231,陜西省保險業系數為16.63214,陜西省的系數為甘肅省系數的4.8倍。而20年平均的陜西人均保費投入僅為甘肅人均保費投入的1.4倍,可見保險業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是極有效率的,同時也說明陜西省的金融體系較甘肅省來說更為發達,各個組成部分間的比例更為協調,而保險業的落后正是甘肅金融經濟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從保費對GDP的貢獻率中也可以看出兩省的發展差距,甘肅近20年保費貢獻率的波動方差是陜西的1.9倍,陜西省的保險市場運行更加平穩,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風險保障的能力穩步發展;從保費貢獻率五年移動平均曲線可以明顯得知,陜西省保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穩步而持續地增長,保險業的發展對經濟的保障助推作用逐步顯現,而甘肅的保險業不僅規模發展遠不及陜西,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忽高忽低,極不穩定,嚴重影響了保險業的作用發揮。
3、證券業分析。方程中證券業指標的系數,甘肅省為-0.059372,陜西省為-0.3626382。從系數符號上看,兩省的股票市場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為負,即對本省經濟發展起著阻礙作用,這與通常所認為的證券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這一觀點相悖,但因絕對值較?。ňh小于1),阻礙作用并不明顯。但為何證券業的發展并未如預想的那樣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反而拖累了區域經濟的增長?原因首先是我國股票市場不夠成熟,時常投機氣氛濃烈,股價不能真正反映企業的真實業績,我國的證券市場仍屬于弱有效的類型,資本市場很難起到真正的資源優化配置作用,其結果就是對整個宏觀經濟及區域經濟的貢獻程度較低。其次是由于我國股票市場波動巨大,其作用發揮也忽高忽低,在股票市場繁榮時,股市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加倍放大,而股票市場低迷時反而拖累宏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