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軍 王曉靜
英語閱讀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英語學習者語言綜合水平的重要體現。在英語教學中,閱讀理解是教學的重要活動。教師必須了解制約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的各種因素,對導致學生英語閱讀理解障礙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本文從學生做閱讀理解題型時的心理素質、習慣、方法和技巧方面進行分析,試圖找出消除學生英語閱讀理解障礙的途徑及教學對策。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張曉軍 王曉靜
閱讀理解;閱讀習慣;閱讀技能;閱讀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閱讀能力略顯薄弱。在考試中,班里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是因為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失分過多,導致成績不突出。而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對單詞、句型和語法的強調過多,忽略了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閱讀一直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是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河南省中招考試120分試題中,直接考查閱讀能力的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試題占到50分,其他試題能否答好、得高分,某種程度上也受著閱讀能力的制約。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過仔細閱讀來完成。語境的判斷、段落大意的概括、文章主旨、文章背后作者寫作意圖的揣摩,更需要深層次的理解能力。所以,我在閱讀大量有關培養閱讀能力的書刊后,結合我班實際情況,就如何培養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談談個人的看法:
很多學生告訴我,一看見閱讀就頭疼,讀了幾行,看見有生詞,認為文章難,看不懂,就退縮了。心里一旦排斥某些事情,即使有能力做好,結果也會很糟糕。于是,我給他們特意找了兩篇閱讀理解試題。其中閱讀A沒有生詞,但題目設置較難;閱讀B生詞雖多,題卻簡單。他們在課堂上完成后,發現B篇閱讀的正確率遠遠高于A篇。我就抓住這個機會告訴他們,生詞多的文章也可以做對題,簡單的文章不一定就會全對。因為,我們平時練習題中再難的文章,生詞的數量也只是占整個文章的10%,即使不懂它們的意思也不影響對整個文章大意的理解。
經過幾次這樣的練習,學生們從心里認同了這個觀點,就不再像以前那樣怕閱讀了。更重要的是,他們樹立了一個信念,那就是閱讀的最高境界——即使文章看不懂,題也可以做對。
只有信心當然不夠,還要有真功夫。那就是擴大詞匯量。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和閱讀速度;擴大詞匯量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每個學生都要熟練掌握一定量的詞匯,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閱讀能力。首先,必須掌握課本上的單詞。我要求學生在記單詞時不要單獨記生詞,那樣很容易忘記,最好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記憶。把單詞同整句話一起記,不僅能記住單詞的意思,也能記住它的用法。其次,廣泛閱讀是擴大詞匯量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泛讀時不要求對內容完全掌握,能看懂、能接受信息、能進行簡單總結、能就所讀內容進行問答就行。在寒暑假我都給學生指定閱讀材料,然后開學統一檢查、提問;鼓勵學生多讀英文報紙和雜志。在此期間我并沒有撒手不管,放任自流,除了在讀物選擇方面給予指導,做到有布置、有指導、有檢查,還可以讓學生們通過比賽看書的多少、文章的難易程度、詞匯量的大小來激發讀書的樂趣。
在分析學生的錯誤原因時,我發現一些學生的閱讀習慣還有待改善。部分同學喜歡拿著筆或用手指著單詞,一個詞一個詞的點著讀;有的在一個不影響文章理解的生詞上浪費太多時間;有的同學遇到看不懂的句子就讀了一遍又一遍,既浪費時間,又容易產生挫敗感,失去繼續讀下去的信心。
其實,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不同的閱讀方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是:
第一,養成默讀的習慣。不要出聲讀或指讀,出聲讀和指讀都會分散注意力,限制閱讀速度;默讀可以集中思想,邊讀邊想,可設問、推測。
第二,養成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地閱讀習慣,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
第三,養成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詞義的閱讀習慣。不要一見生詞就查字典,在不影響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要舍得放過難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閱讀的興趣。
第四,養成用英語思維記關鍵詞、抓主旨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速度。
通過評講閱讀題,根據學生的問題反復地給他們講這些習慣,相信他們會逐步養成好的習慣。
很多學生文章能看懂,但是做題時總是出錯,這就說明缺乏閱讀技巧,把題和文章隔離開來。我給學生總結了一些技巧:任何一道題的答案都能在文章中的某句話中找到,關鍵是要有一雙慧眼。當然,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還要多練,做到熟能生巧,才能真正提高閱讀能力。根據學生的作題習慣,我總結了以下四個閱讀技巧:
(一)尋找主題句
每一個段落都有一個句子表達這個段落的主題思想,這個句子就叫做主題句。大多數主題句出現在段首,有些主題句出現在段尾,也有少部分的主題句出現在該段中間,但一般文章的寫作都是遵循把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這種原則。所以,“首行”讀法對于學生讀自己熟悉的題材的文章時尤為適用,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先在頭腦里樹立整篇文章的內容框架,然后再補充框架,仔細閱讀。
(二)首末段落與各段首句讀法
每篇文章或章節的首段和末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作者會在首段里陳述他的寫作意圖,也可能會在末段里對整個章節做出總結。因此,應十分重視首末段落的閱讀,同時,還要重視各段的第一句,因為往往首段后的各個段落是對首段的展開;再者,重視各段首句可以彌補有時首段陳述不詳的缺陷,解決末段綜述性話語里的疑難問題。
(三)搜尋式閱讀,即跳讀
跳讀的目的是要從文章中查閱到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要采取豎視視向閱讀,即眼睛不橫向視讀,要豎向閱讀,對于每行的東西只讀關鍵詞,非關鍵詞不用注意,對關鍵詞也是一掃而過。關鍵詞是指主語、謂語、賓語;文章標題、引號部分、粗體字、黑體字、大寫字、斜體字、畫線部分;承接語、過渡詞;代詞、動詞、形容詞等。
(四)正確判斷和推理
在讀完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還要根據作者使用的語言、敘述的事實、引用例證、人物的對話及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等推斷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想說明什么問題、表達什么觀點、持有什么態度等等。這是一個通過表面文字推測文章深層結構含義的判斷、推理過程,它能推動學生積極地思考,培養較高的理解能力、準確的判斷能力和果斷的推理能力。這些能力的獲得有利于學生順利地閱讀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閱讀效率。
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的同時,我向學生提出了三種不同的作題方法并進行了對比,讓同學們既看到自己的缺點,也掌握了正確的作題方法。
(一)先文后題
即先把全文讀懂,然后做題。這種方法的缺點是閱讀速度慢。由于閱讀的目的性不明確,記住的細節內容未必有用,有用的內容未必記住。答題時仍需到短文中去尋找,實際上等于降低了讀速,降低了效率。
(二)先題后文
即先讀問題,然后帶著問題讀文章。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目的明確,在閱讀時有所側重,能節省時間。缺點在于沒有讀過短文,不了解文章的主題、細節分布情況,因而不可能很快找到所需信息,但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于類似廣告性質的閱讀理解題。
(三)文—題—文閱讀
即先快速通讀全文,對文章形成總體印象,然后讀問題,再將全文認真讀一遍,最后回答問題,這個過程列表如下:

閱讀方式 閱讀速度 閱讀重點通讀閱讀材料 快速、略讀、覽讀 掌握主旨大意粗讀思考題 認真地讀 明確考查重點以便排除干擾項復讀閱讀材料 通篇跳讀、尋讀局部精讀理解全篇初選答案解答思考題 精讀(細讀) 確定答案
該方法避免了前兩種方法的缺點,使學生在快速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全文的題材、主要結構、中心思想、主題段、主題句。在跳讀時,一目十行,目光自上而下尋視與答題內容有關的詞句,無關的內容掠過,使回答有關who,what,when,where等文章細節問題時,能很快找到答案。這樣既提高了做題的準確性,又能有效地利用時間。因此,文—題—文閱讀理解方法是多數人采用的,是提高閱讀速度的有效方法。
總之,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閱讀能力的培養非一日之力,學生需要長期地努力,因為任何一種技能的獲得都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訓練。正如游泳一樣,只知道游泳的要領,而不親自到水里去體會、去實踐,是不能學會游泳的。在平時的閱讀教學和閱讀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閱讀方法,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計時和限時閱讀訓練,在平時的訓練中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閱讀速度。只要能在教學中注意以上幾點,相信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指日可待。
引用文獻
郭利雅.2006.高中學生閱讀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
黃建紅.2003.淺談高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4).
作者信息:450000,河南鄭州,河南省實驗中學
wangxiaojing667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