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學
(湖南商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南長沙410205)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對我國高等商科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商科院校是我國培養經濟商貿領域高素質人才的最主要的生產基地,它所培養商科高校工科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能否跟得上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步伐,是關系我國宏偉戰略目標能否實現的重要問題.
層次分析法(AHP)是美國運籌學家撒汀等人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對復雜問題作出決策的一種簡明有效地方法[1].其基本步驟如下:
首先是明確問題建立層次結構.接著是構造判斷矩陣.對同一層次的各因素關于上一層次中某一因素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判斷矩陣.其元素的數值反映了各指標因素的重要性程度.
隨后是層次單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在構造判斷矩陣A=(aij)n*n之后,求出A的最大(絕對值)特征值λmax和對應的特征向量W,然后將其W歸一化,即為同一層次的各因素相對于上一層次某一因素的重要性權重.這一過程稱為層次單排序.構造判斷矩陣后,還必須進行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指標,當C=0時,判斷矩陣是一致的,C值越大,判斷矩陣不一致程度越嚴重.為此引入隨機一致性指標R=,其中為多個n解隨機正互反矩陣最大特征值的平均值.當隨機一致性比例Cr=C/R<0.1時,A的不一致性可接受.
最后是層次總排序及組合一致性檢驗.計算方案層的各因素對于目標層的相對重要性權重,即為層次總排序,這一過程是由最高層(目標層)到最底層(方案層)逐層進行的.設 B 層的 n個因素 B1,B2,...Bn關于 Ai的層次單排序一致性指標為 Ci,隨機一致性指標為 Ri,那么 B1,B2,...Bn關于 G的組合一致性指標為當CR< 0.1時,可認為層次總排序結果一致性可接受,否則需要調整.
我們在構建評價模型時,首先要考慮的是評價的目的.對高等商科院校工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是為了從總體上把握目前高等商科院校工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尋找制約此類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瓶頸,挖掘提高就業率的有效手段.其次在設計評價指標時,要遵循客觀性、可比性、全面性的原則,選擇有代表性的高等商科院校工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特征值指標,形成系統化的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層次分析法,選擇“目標-指標層次結構”建立高等商科院校工科畢業生就業評價指標體系.評價體系由三個層次構成,評價目標為第一層次;根據對就業競爭力相關因素的分析、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受訪者通過問卷反饋回的意見,并在專家訪談的基礎上(挑選20名長期從事高等商科院校就業工作者進行調研),提出高等商科院校工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評價應主要以學校因素、專業建設因素和學生自身因素3個方面進行,這3個要素構成了評價體系的第二層次即準則層[2];上述3個要素又各自包含細分的指標因子,形成評價指標的第三層次即指標層,其中:學校因素包括學校聲望、學校所處地域、就業工作支持力度3條;專業建設因素包括專業背景、師資力量2條;學生自身因素包括學歷、性別、專業能力和學習成績共4條.共計3大類9條,如圖1所示.

圖1 高等商科院校工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評價指標層級圖
對同一層次的各因素關于上一層中某一因素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判斷矩陣,其元素的值反映了各決策指標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一般采用1-9標度方法,用法見表1.
高等商科院校工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評價模型的2級評價指標兩兩判斷矩陣如下(A-B-C層):

對計算結果進行單排序及總排序,得出計算結果(見表3).

表3 層次總排序
高等商科院校工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評價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如表3所示,依次為:學校聲望>學歷情況>就業工作力度>專業素養>師資力量>個人學習成績>所處地域>性別>專業背景.由此可見,在高等商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評價過程中,學校聲望、學歷情況和就業工作力度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大學生自身專業素養和師資力量情況也是影響評定的重要因素.高等商科院校相對于其他綜合院校來說具有專業的特色,而作為其中工科專業的大學生,更有其獨特的性質,如何提高此類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決策模型所獲得結果給出了科學的指引.
學校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要以強大的人才隊伍為依托.為此,高等商科院校要抓住機遇,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尋求發展源動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就業工作支持力度,不斷完善就業服務.一是要通過就業指導課、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系統教育引導大學生.二是要指引學生加強就業競爭意識,轉變就業觀念.三是要創新就業工作體系,拓寬就業渠道,開拓就業市場.如訂單式培養、校企合作等[3].
為了提高高等商科院校工科專業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可以通過引進、培養、外聘這三種手段,組織教師科研創新團隊和課程群教學團隊,不斷提升教師授課與科研能力,從而能夠更好地為培養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應用型人才的高校畢業生奠定強有力的基礎.
大學生要能夠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僅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專業技能、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同時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因此當代大學生要緊跟時代步伐,增強競爭與就業意識,在大學四年時間中要分階段、有目的性地完成課程、專業等方面的學習,同時也要逐步提高自身修養,豐富內涵,成為具有強勁競爭力的應用型人才[4].達到這個目標,首先是要有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精深的專業知識.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中求得發展,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知識結構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懂得多,還要有實用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各行業結構不斷進行調整,職業崗位也將會不斷的變化,所以要求大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5],作為有商科背景的工科畢業生,與其他綜合性大學工科專業培養人才的方式不同,除具備扎實的工科專業知識,同時也要掌握一些財政金融、工商管理等商科方面的知識.其次是注重優良思想道德的培養.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很看重大學生的“德”,把具有事業心和責任感作為招聘的首要條件.再次要注重社交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最后,大學生要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學會傾聽和溝通,謙虛做事,不搞小團體,誠懇待人,培養溝通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加強實踐,鍛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的能力,不斷提高創新意識.
[1]蔣洪甫,趙雄偉,劉超,等.基于 AHP的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評價體系構建[J].安徽農業科學,2010,(22):12257-12258.
[2]楊春華,楊玲.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9):39-45.
[3]趙妉.財經類院校工科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269-273.
[4]唐未兵.地方商科院校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己任[J].中國高等教育,2006,(20):1212-1213.
[5]黃艷.關于構建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科技創業,2013,(10):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