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永紅,許 焰,龐佑霞,唐蒲華,向陽輝
(長沙大學機電工程系,湖南長沙410022)
隨著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汽車服務成為一個前景看好、充滿誘惑的朝陽產業[1].“汽車服務工程基礎”,是我校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以及機械制造專業汽車服務工程方向的一門專業課,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汽車服務工程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由于該課程教學內容較多、課時量較少的特點,教學過程中很難對每部分內容進行深入講解,并且在以往教學過程中還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致使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下面將結合整個專業課程體系和學生的就業去向,對該課程的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行探討,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兩個方面著手,對該課程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革.
根據“汽車服務工程基礎”教學大綱,這門課程的基本要求包括:要求學生掌握汽車服務工程領域的運行規律及其相關管理政策與法規,了解汽車營銷、汽車物流、汽車售后、汽車維修、汽車美容裝飾與改裝服務、配件經營、二手車交易、汽車金融、汽車回收再生服務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掌握其運營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技巧.因此,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比較多,涉及到汽車從出廠到報廢整個過程中的各個方面.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該課程一共32學時,其中理論教學為28學時,實驗教學為4學時.基本上,每一部分教學內容的課時安排為2~4學時,這對于難度較大、內容較多的章節來說有些偏緊,學生理解和接受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對于沒有汽車相關基礎知識的機械制造專業的學生更是如此.
在以往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單一的傳遞—接受教學模式.該模式是課堂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主流教學模式[2],通常以傳授系統知識為目標,著眼于挖掘人的記憶力、推理能力與間接經驗在掌握知識方面的作用,使學生比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往均以教師為中心,按照一本教材和一份教案的模式,給學生講授汽車從出廠后進入流通、銷售、購買、使用直至報廢回收各個環節服務工作相關的基礎知識,使得課堂教學變成了“填鴨式”教學.同時,由于該課程課堂教學內容既不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又難以與實踐相結合,難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
由于該課程具有教學內容較多、課時量較少的特點,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對每部分的內容都進行詳細深入的講解.本文在確保教學內容涵蓋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緊扣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通過結合整個專業課程體系、學生的就業去向和技術需求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
根據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學生在完成本課程學習后,還需要修讀“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和“汽車底盤”等課程.因此,對汽車維修、汽車改裝等教學內容作適當簡化,減少了課堂教學的課時量.
通過對畢業學生的就業去向進行調查,發現其就業單位主要包括:(1)保險公司:主要從事汽車保險和事故定損的工作;(2)汽車4S店:主要從事汽車的營銷;(3)汽車整車制造廠:從事汽車生產線設備的檢修與維護;(4)其它與汽車不相關的單位.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把所學知識用于今后的工作實際當中,同時考慮到事故定損和二手車評估等內容學習難度相對更大一些,適當增加了汽車營銷、汽車金融、事故車定損理賠和二手車服務的教學時量.教學改革前后各教學內容的課時量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改革前后各教學內容課時量對比
從傳統的傳遞—接受式單一教學模式轉變為采用傳遞—接受式、探究式和自學—輔導式相結合的多樣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傳遞—接受式教學是以傳授知識為目標,而探究式教學則強調以問題為中心展開教學[3].根據皮亞杰和布魯納的建構主義理論,探究式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前認知,注重體驗式教學和培養學生的探究與思維能力.教學的基本程序是:問題—假設—推理—驗證—總結提高.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事故車的定損理賠服務、二手車的鑒定評估等內容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以二手車的鑒定評估為例,首先提出一些來自二手汽車市場的汽車價格評估實際案例,要求學生思考在評估該車價格時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對二手車價格進行估算,最后與市場上實際評估價格進行對比、對相關的影響因素和計算方法進行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既不會感到枯燥無味,同時還能夠提升他們的思維和歸納能力.
自學—輔導式教學是先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后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的教學模式.它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試錯的價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會學習的能力.自學輔導式教學的基本程序是:自學—討論—啟發—總結.對于汽車營銷、汽車物流、汽車售后、維修檢測等章節,由于其具有知識性相對較強、理論和公式推導等內容比較少的特點,教學過程中結合使用了探究式教學和自學-輔導式教學兩種模式進行課堂教學.首先向學生提出該部分內容相關的一些問題,然后要求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和閱讀教材的方式進行自學和相互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解答和總結.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提升課堂的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效率.
本文闡述了“汽車服務工程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以及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整個專業課程體系的特點和學生的就業去向,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兩個方面著手,對該課程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革.通過對各部分教學內容的調整優化,既保持了總的教學課時量不變,又能使學生接觸到更多與今后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另外,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實現從單一教學模式向傳遞—接受式、探究式和自學—輔導式相結合的多樣化教學模式的轉變.
[1]戴建國,尹飛鴻.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9,(3):91-96.
[2]徐明,周恕義,喬虹.教學模式引導下的多樣性數字化學習環境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4,(3):94-99.
[3]石愛珍,張胤.探究式教學在高校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