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勇軍
在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嚴重地威脅患者健康,是導致中老年人致殘、致死的主要疾病。對患者的冠狀動脈血運進行恢復,改善其心肌缺血,是挽救患者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方法[1]。介入治療是目前臨床治療冠心病的一種主要方法,可對冠心病血管進行重建[2]。為了更好地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手術后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分析了康復治療對冠心病介入治療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岳陽市中醫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患者90例,隨機分為2組(n=45)。2組患者均為住院冠心病患者。無惡性腫瘤、血液系統疾病、嚴重肝腎疾病、嚴重肺部疾病等,且隨訪資料完整可靠。隨機方法采用隨機數字表的方法。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54~70 歲,平均(59.98±3.22)歲;心功能分級:I級 21 例,II級24例;前間壁心肌梗死16例,前壁心肌梗死14例,下壁心肌梗死15例;合并癥包括高血壓8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癥7例。實驗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53~72歲,平均(59.13±3.94)歲;心功能分級:I級20例,II級25例;前間壁心肌梗死13例,前壁心肌梗死16例,下壁心肌梗死16例;合并癥:高血壓9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癥5例。2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冠心病介入治療,并在手術前常規給予肝腎功能檢查、出凝血時間檢查,并使用超聲評估患者的心臟功能,通過Judkin技術完成橈動脈PTCA手術。對照組患者在手術后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并注意觀察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康復治療。(1)生活管理:在介入治療后,叮囑患者進食低鹽和低脂飲食,并盡量不飲濃茶、咖啡及酒等。生活方面,要注意如廁時避免用力;洗浴過程中不要使用過冷和過熱的水,防止刺激皮膚血管收縮、外周血管收縮、血壓下降等[3]。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暖,尤其在冬天要注意增添保暖的衣服,空調系統不要突然升降。生活環境中要減少噪音,保證睡眠。多參與社會娛樂活動和社交活動;(2)階段性運動:從介入治療后開始,要指導患者進行規律的鍛煉。手術后3~4 h,患者可開始做下床的自由活動[4],從室內和走廊步行開始,逐漸增加行走的距離,在感覺到胸悶和胸痛時要立即停止。在患者能夠連續走完400 m且反應良好,可以開始進行腳踏車的練習,注意從低負荷開始,2次/d,20 min/次。在運動過程中保持心率增加10~20次/min[5]。在患者逐漸耐受后,可以開始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如快速步行,增加步行距離等;(3)心理康復治療:很多冠心病的患者均有容易急躁的性格,感情豐富,且對病情過于關注。醫生要教會患者放松心情,并適當的給予支持、鼓勵,教會其日常生活中的放松方法,如深呼吸訓練、握拳放松方法、音樂放松方法等。
1.3 觀察指標 2組患者均隨訪3個月,觀察比較3個月內患者每周發生的心絞痛次數。且在治療3個月后復診,觀察2組患者的心臟左心室射血分數及最大運動耐量。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與對照組發生心絞痛的次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治療后,其心臟左室射血分數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最大運動耐量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冠心病為臨床常見的心臟病,其發生率及病死率均較高,而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后的康復治療,在臨床也逐漸受到重視[6]。既往在臨床工作中,醫生的康復治療多對危險因素、運動習慣等做了簡單的指導,效果不佳,患者重視程度不足。
本研究將康復治療作為實驗組患者常規治療中的一項,為患者提供了生活管理、階段性運動和心理康復治療三個方面,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發病危險因素,并改善器官功能,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7-8]。通過康復治療,可以根除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并改善血液循環,避免栓塞等出現,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促進心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后加強康復治療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運動耐量,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梁婷,都冬梅.康復路徑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1):1155-1158.
[2] 李美華,李幗英,侯彩平,等.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綜合健康教育干預效果初探[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3,8(9):681-684.
[3] 聞彩芬,洪濤舲.授權理論在社區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患者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1):45-47.
[4] 穆樹敏.心理和藥物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8):4059-4060.
[5] 陳娓,桂立輝,李予文,等.認知教育對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患者身心康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5,9(7):1-3.
[6] 孫陽,張敏杰.超聲波治療聯合運動康復治療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3,35(9):730-732.
[7] 羅燕華,洪蝶玟,蔡志雄,等.行為干預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絕經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3,42(5):476-477.
[8] 刁曉蘭,劉乾惠,王惠蘭,等.針對性信息支持對冠脈介入術后出院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3,42(16):1917-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