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凱 譚雪蓮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發生或首次發現的糖尿病,在妊娠期結束后可以恢復正常。在我國妊娠婦女中的發病率約為1%~5%。糖尿病孕婦中80%以上為妊娠期糖尿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運動的減少以及生育年齡的后移,導致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該病不僅會增加母嬰并發癥,還會影響胎兒及新生兒的生長,但在哪一期GDM者胎兒可出現加速生長尚有爭議[2]。本研究通過超聲評估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不同孕周胎兒的體質量,預測胎兒有無過度增長的風險,給臨床提供了合理化的指導意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廣州市荔灣區婦幼保健院2012年10月~2013年5月門診確診的133例GDM孕婦及隨機挑選的450例非糖尿病孕婦進行回顧分析,共583例。見表1。

表1 2組孕婦一般情況對比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GE Voluson 730 Expert和GE Voluson E 6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 MHz。凡是確診為GDM孕婦,24周胎兒常規畸形篩查后,每4周復查1次超聲掃查(27~28、31~32、35~36 周、分娩前)。孕婦取仰臥位,經腹對胎兒進行多方位、多切面掃查,常規觀察胎兒生長發育情況: 測量胎兒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徑等,通過以上參數利用機器Hadlock分析軟件評估胎兒的體質量。
1.3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133例,巨大胎兒(4 kg以上)14例,發生率為10.52%(14/133),低體重兒(2.5 kg以下)3例,發生率為2.25%(3/133);非糖尿病孕婦450例,巨大胎兒10例,發生率為2.22%(10/450),低體重兒24例,發病率為5.3%(24/450)。24例巨大兒超聲預測體質量與實際體質量的比較見表2。

表2 24例巨大兒超聲預測體質量與實際體質量的比較(kg)
2.2 GDM中巨大兒及非巨大兒在27~28、31~32、35~36周超聲評估胎兒的體質量,體質量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超聲評估胎兒不同孕周的體質量,可以預測胎兒有無過度增長的風險。見表3。

表3 糖尿病中巨大胎兒及非巨大胎兒估測體質量的差別(kg)
2.3 133例GDM孕婦中93例經過干預性治療,巨大兒發生率為6.45%(6/93),未經過干預性治療的孕婦巨大兒發生率20%(8/40)。
妊娠期女性較易出現妊娠合并糖尿病現象,對自身以及胎兒的危害極大,可能會造成諸多不良后果,導致各種母嬰并發癥的出現,例如胎兒過大、低血糖、黃疸、電解質異常、呼吸問題、不成熟的肺等[3]。
3.1 妊娠期糖尿病巨大胎兒發生率增高的原因 GDM孕婦血糖增高,胎兒長期處于母體高血糖所致的高胰島素血癥環境中,促進蛋白合成、脂肪合成的加快和減少其對脂肪的分解[4-5]。脂肪和糖原在胎兒各組織者沉淀增加,從而使胎兒發育超出正常的孕周,使巨大兒發生的幾率顯著增加,本組資料內GDM孕婦巨大兒的發生率顯著高于非糖尿病組。
3.2 產前預測識別巨大兒在圍產醫學上具有重要意義 盡早發現GDM者胎兒的過度生長可盡早進行干預,減少并發癥的發生[6]。超聲相對于其他檢查方法,具有直觀、無損傷等特點,廣泛應用于胎兒宮內監測及體質量的估測,且受羊水量、孕婦肥胖等因素影響較小。部分學者[7]認為GDM生長加速發生在28周以后,胎兒肝臟對于母體血糖的變化比較敏感,而腹圍恰好間接地反映了脂肪堆積及肝糖原儲存這2個指標的情況,反映到胎兒的體質量上就有了加速增長的趨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檢測胎兒常用的生物指標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徑等,在37~40周后胎頭入盆后,很難獲得標準的雙頂徑及頭圍的測量平面;腹圍易受羊水偏少,胎兒位置影響等這些因素均降低了胎兒體質量預測的準確性。從本組資料看,體質量越重,估測體質量的偏差就越大。在36周之前,胎兒相對較小,測量的標準切面受到的影響較小。孕周越小,胎兒各徑線的測量值誤差就越小,胎兒體質量的評估越接近真實值,超聲預測胎兒體質量的準確性就越高。對于GDM患者,當發現了胎兒有過度增長的風險,建議送到營養專科門診,通過指導患者飲食,制定個體化的營養治療方案[8]。并盡早地進行營養干預,對飲食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采取飲食、運動、胰島素綜合干預的方法,讓胎兒的體質量在正常的增幅范圍內,控制巨大兒的發生,從而改善妊娠的結局[9]。本組中,1例GDM孕婦28周超聲檢查胎兒估重1.450 kg,發現胎兒存在了過度生長,經過臨床干預后胎兒的增幅有所減少,到32周胎兒體質量1.950 kg,36周胎兒體質量估測2.900 kg,39周順產新生兒體質量3.450 kg。
3.3 合理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 多數GDM患者經過合理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治療后,均能控制血糖在滿意范圍,同時胎兒的體質量亦在理想的增幅范圍內。所謂合理的飲食控制既要保證和提供妊娠期間熱量和營養的需要,又要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饑餓酮癥出現,保證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但要注意避免過分控制飲食,否則會導致孕婦饑餓性酮癥及胎兒生長受限。
綜上所述,超聲對GDM孕婦胎兒體質量的不同孕周的監測,可以預測胎兒有無過度增長的風險,從而控制巨大兒的發生,改善妊娠結局。
[1] Amer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Gestational diabetes nutrition principles[J].Diabetes Care,2007,27(suppl 1):88.
[2] Fan ZT,Yang HX,Gao XL,et a1.PregnancyoutcomeinGestational Diabetes[J].Gynecolbstet,2009,94(1):12-l6.
[3] 胡俊.糖化血紅蛋白與果糖胺在妊娠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學,2012,18(3):11-12.
[4] 劉穎.妊娠糖尿病各時期胎兒心臟結構及心功能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4(22):20-23,29.
[5] 祁娟,胡光明,王婕,等.褪黑素受體基因1 B單核苷酸多態性與妊娠糖尿病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4-6.
[6] 李彩霞,任淑文,臧慧芬,等.早期醫護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圍產期母兒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2:1031-1032.
[7] 常才,默哈默德,莊依亮.胎兒體質量與肝臟大小的關系[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7,32(1):37-38.
[8] 朱麗微,徐淑云,等.個體化飲食營養干預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療,2013(7):181-183.
[9] 鄭迅風,董巨浪,杜繼紅,等.妊娠期糖尿病的干預治療與妊娠結局的臨床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2,8(4):37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