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岳敏
血液是生命得以正常運轉的保證,醫院內由于各個科室的需要以及患者出現深度創傷導致大量出血后,需要短時間內輸入大量血液,當患者在24 h內輸入與患者自體血容量相等或更多血液,或3 h內輸注血液量達到患者自體血容量的50%以上,即達到大量輸血。如若患者不能及時得到輸血,失血時間過長或失血量過多,就會威脅生命。但是,在大量輸血過程中,會存在各種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例如循環超負荷、凝血障礙和出血、酸堿平衡紊亂、血鉀改變、高血氨、枸櫞酸鹽中毒、低體溫、肺微血管栓塞[1]。本次研究選取進行大量輸血并產生并發癥的患者共102例,對他們的臨床診治進行詳細記錄與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湖南省岳陽市一人民醫院收治的進行大量輸血的患者102例(男52例,女50例),年齡19~73歲,平均(35.7±15.4)歲;其中肝破裂4例,肝脾破裂5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靜脈曲張引起)15例,嚴重創傷38例,脊柱手術9例,腎移植及復雜的惡性腫瘤手術29例,產后大出血2例。治療過程都需要進行大量輸血,輸血量為2500~5000 mL,平均輸血量(3800±530)mL。患者在大量輸血后,出現了低體溫、循環超負荷、凝血障礙和出血、代謝性酸中毒。見表1。所有患者輸血出現并發癥后經過相應治療,其中身體各項生理指標恢復至常人水平91例(完全康復),有輕度嗜睡2例,偶有惡心癥狀2例,但均無生命危險(基本康復),此外死亡7例。其中肝破裂患者平均輸血量為(3450±240)mL,完全康復4例;肝脾破裂患者平均輸血量為(3360±310)mL,完全康復5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輸血量為(4250±270)mL,完全康復12例;嚴重創傷患者平均輸血量為(3580±530)mL,完全康復34例;脊柱手術平均輸血量為(3170±320)mL,完全康復9例;腎移植及復雜惡性腫瘤手術平均輸血量為(4020±250)mL,完全康復25例;產后大出血患者平均輸血量為(4450±260)mL,完全康復2例。

表1 大量輸血患者并發癥狀及人數(n)
1.2 方法
1.2.1 低體溫患者 在丟失大量血液后,在診治過程會向其體內輸入大量外界血液,這不能立即加快血管中液體循環量,同時由于患者本身失血過多喪失大量能量,加之身體虛弱,新陳代謝緩慢,不能補給充足熱量,造成患者體溫低于正常體溫37℃[2]。體溫長期處于低溫狀態,會降低體內各種酶活性,使細胞呼吸代謝能力減弱,不能供給身體正常狀態所需能量,必將導致身體各器官處于亞健康狀態,血液循環減慢,心率不齊。本次研究中共有33例低體溫患者,集體表現為體溫低于37℃,不自主寒戰,感覺寒冷,體表異常涼,基于這種癥狀醫務人員給予治療是通過各種手段提升患者體溫,如輸血前采用正確方法對血液進行緩慢穩步升溫,輸血進行時用暖水袋或熱毛巾孵熱患者身體間接對血液進行加熱,注意患者的保暖措施,加蓋棉被,床墊下加電熱毯等措施。
1.2.2 循環超負荷患者 失血過量后,對其治療過程中會向其體內輸入大量外界血液,如若輸血速度過快,就會導致血管中的血流量血流速瞬間增大,給人體泵血的動力站-心臟帶來巨大壓力[3],超負荷的壓力會導致心力衰竭以及急性肺水腫。因為這種并發癥會給心臟帶來危害,使心跳瞬間加快、呼吸緊蹙、頸靜脈擴張等,會給生命帶來危險,一旦出現這種狀況,醫生應立即停止輸血,采取相應手段使患者身體狀況穩定。因此,對本次研究25例循環超負荷患者進行大量輸血時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狀況及時采取措施,對心臟不好、高血壓、老年患者,注意平緩輸血,避免速度過快,流量太大。
1.2.3 凝血障礙和出血患者 失血過量后,會導致血液中血小板、血細胞、凝血因子數量直線下降,加之喪失過多熱量及不能及時補充熱量所帶來的低體溫會導致相應酶活性降低[4]。向血管中輸入大量血液相當對血液進行稀釋,使凝血因子的功能降低,就會導致出血的可能。因此本次研究中,有凝血障礙和出血的患者32例,醫務人員最及時的對患者進行止血工作,對出血的傷口處進行相應處理,防止患者出現二次失血過多,保證患者血液循環正常,生命體征正常。只有血循環正常才是一切治療的基礎。
1.2.4 代謝性酸中毒患者 出現大量失血后,身體各個生理特征和組織器官都會出現衰弱和供血不足,為機體提供能量的細胞數量的急劇減少,使維持機體活動的能量不能完全補充,大量細胞進行無氧呼吸[5],產生大量乳酸等酸性代謝物且不能及時排出,引發患者代謝性酸中毒。本次研究中對12例出現代謝性酸中毒患者治療過程中,密切監視其呼吸、心跳、血壓等生理體征的變化,定期檢測患者體內乳酸含量,常規治療手段是采用碳酸氫鈉對體內酸進行中和,消除產生的酸性代謝物。
所有大量輸血的102例患者,治療后低體溫患者康復率為97.0%;循環超負荷患者康復率為80%,凝血障礙和出血患者康復率為90.6%;代謝性酸中毒患者康復率為83.3%;所有患者中有4例患者有輕度其他癥狀,但無生命危險,有7例搶救無效死亡,總康復率為89.2%。見表2。
在這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日進千里的社會,科學家發明各種各樣先進科學技術應用于輸血領域,伴著醫學領域研究不斷進步,輸血領域的發展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自19世紀初第一個將血液輸送給病人并挽救生命后,輸血技術已經挽救了成千上萬患者的生命。但同時我們也在逐漸發現輸血過程產生的不良反應及各種并發癥也二次威脅患者生命[6]。治療過程,我們發現,治愈低體溫患者明顯易于治愈循環超負荷患者,主要是循環超負荷對心臟及肺產生影響較大,因此在治療高血壓、老年人、心臟病患者更要注意時刻記錄患者生理體征,仔細護理;對于有凝血障礙和出血患者一定要采取各種手段為患者傷口止血并提高凝血因子,避免引起二次出血;對于代謝性酸中毒,不同患者中毒程度不同,因人而異,基于不同治療。

表2 102例患者大量輸血并發癥診治結果
綜上所述,大量輸血不同于其他治療,和患者生命狀況密切相關,容不得馬虎出錯,醫務人員在治療期間,要真心對待每位患者,對每1例患者認真負責,履行白衣天使的職責,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為患者帶來健康[7]。
[1] 賴增新.對58例需大量輸血患者輸注成分血液的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3):1123-1124.
[2] 張循善.臨床輸血若干熱點問題解決策略[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8):617-620.
[3] Hudon L,Belfort MA,Broome DR.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lacenta percreta:a review[J].Obstetrical & gynecological survey,1998,53(8):509-517.
[4] 韋喜敢,周建月,周吉成.手術患者意外大量輸血術后診斷與成分輸血分析[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5(7):1759-1760.
[5] 王長奇,王康,陳燕萍,等.大量緊急輸血程序在臨床上應用的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08,3(27):15-16.
[6] Stainsby D,MacLennan S,Thomas D,et al.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massive blood loss[J].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2006,135(5):634-641.
[7] 劉素芳,王雅麗.外科手術中大量快速輸血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現狀[J].齊魯護理雜志,2013,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