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華 蘇燕 閆巧梅
生物化學是醫學類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礎課程,在醫學本科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近年,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技術迅猛發展,它不僅向醫學各學科廣泛滲透,而且成為醫學科學研究的一項重要技術被應用于人類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防等方方面面的研究,并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1]。因此,加強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的教學成為培養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國內絕大多數醫學高等院校中,生物化學實驗課依附于生物化學理論教學,其實驗內容簡單、實用性不強、缺乏系統性,不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要求。因此我們改革了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將實驗課獨立設課,獨立考核,建立了一套新的《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課程體系。
1.1 以傳統驗證性實驗為主 傳統教學模式中,實驗課在教學和課程體系中一直處于從屬地位,教學模式大多數是理論在前,實驗在后,強調實驗課與理論課同步開設。實驗作為理解、掌握和提高理論知識的驗證和旁證手段,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缺少或幾乎沒有綜合性、設計性或創新性實驗[2]。實驗成績主要依據學生平時表現和實驗報告質量評定。顯然,這種舊的實驗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且由于實驗內容陳舊,學生對實驗缺乏興趣,很難滿足未來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需要[3]。
1.2 以綜合性實驗為主 綜合性實驗克服了驗證性實驗狹窄、單調、割裂、重復的弊端,能夠使學生得到較為完整的實驗技能訓練[4]。本校從2005年起,開始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內容,刪除了部分驗證性實驗,為學生先后開出了3個綜合性實驗,內容涵蓋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中離心、分光、層析和電泳四大核心技術。綜合性實驗的開出,明顯提高了生物化學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3 獨立設課 實驗課獨立設課是近年高等學校實驗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的內容,目的是使實驗技術的理論更加系統和全面,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項實驗技術及其在醫學中的應用,為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5]。從2011年開始,本校實行了學分制,學校對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獨立授課給予了大力支持,以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研究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從教學理念上突出實踐性教學在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1 課程體系的內容 目前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課總學時48學時,其中理論課12學時,實驗課36學時。見表1。

表1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課程體系
2.2 實施范圍和方式 本研究在2011級和2012級臨床、麻醉、法醫等五年制本科學生中開始實施獨立授課,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將啟迪思維、鼓勵創新放在第一位,并注意將探索性問題始終貫穿于實驗講授過程中。如在講授血清白蛋白分離純化時,教師在介紹如何從血清中分離純化白蛋白時,還會組織同學討論“如何從血漿中分離純化球蛋白”、“如何從其它生物樣本中分離純化目標蛋白”等問題,要求大家開動腦筋去思考、去分析、去創新。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氣氛活躍,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此外,獨立授課克服了由于實驗課時少、授課任務重、實驗室缺乏導致的設計性實驗無法全面展開的缺陷,將一些經典的實驗設計題目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并通過期末的實驗課理論考核對學生的設計進行監督和考察[6]。另外,我們出版了《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雙語教程》配套教材,為進一步開展雙語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引入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奠定基礎。
2.3 課程的考核方式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的課程考核分理論考試、實驗操作考試和實驗報告3部分。實驗操作考試采用面試(抽簽答題)和現場操作結合的考核方式。學生現場隨機抽取試題并進行解答,主要考核學生對實驗基本操作和儀器使用的熟練程度,鞏固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理論卷面考試不單純考核學生記憶性知識的積累,而且會給出一些實驗結果讓學生進行分析和判斷,強化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應用。此外在理論考核過程中還增加實驗設計,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進行一些簡單實驗的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驗報告考核中,我們更加注重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討論。以前學生對驗證性實驗的分析大多停留在“跟預計實驗結果相符”就完了。獨立授課后,學生不僅要分析實驗相關的理論和技術問題,還要加入自己對這個實驗的理解與思考,使他們真正做一個實驗收獲一個知識面甚至更多的知識[7]。考核結果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學習態度、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創新思維能力。這樣的考核方案反過來也督促學生認真地參加每一次實驗, 而不能光靠背書過關,保證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實驗課獨立設課后,通過對實驗項目和課程內容的重新梳理,將之前比較分散的實驗項目進行重新組合。獨立設課后的實驗課以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為主,利用概論從總體上全面系統地介紹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實驗技術的原理、方法和應用,在此基礎上選擇一些經典的實驗進行實際操作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又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課程質量。此外絕大多數實驗項目被設計成小組實驗的形式,完成實驗既要求發揮個人作用,也強調集體力量,因此學生的科學態度、工作作風及團隊精神也成為實驗成敗的關鍵[8]。兩年的教學實踐表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獨立設課的初步嘗試是成功的,同學們也相當滿意。獨立設課由于教學內容系統而全面、考核方式科學合理,所開實驗技術比較先進、應用性強,學生普遍認為能夠學以致用、學有所得,對學生思維、動手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今后我們還會繼續改革和完善實驗內容,用綜合性實驗完全取代驗證性實驗,使教學體系更加符合醫學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
[1] 蘇燕,李曉晶,席海燕,等.課堂講授與Web quest相結合運用于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3,29 (4):106-107.
[2] 盛玉萍,何龍飛,黃其椿,等.農科專業實驗課獨立設課的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1):128-130.
[3] 魏春華,蘇燕,丁海麥,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的體會[J].當代醫學,2013,34(19):163-164.
[4] 張超蘭,顧明華,沈方科,等.實驗獨立設課,構建實驗教學平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8:110-111.
[5] 魏春華,蘇燕,楊文杰,等.醫學院校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2014,4(2):16-18.
[6] 丁海麥,魏春華,閆巧梅,等.檢驗專業基礎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J].學周刊,2012,8:7.
[7] 張晶晶,孔凡青,魏春華,等.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3,29(2):101-102.
[8] 李曉晶,蘇燕.Web quest模式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3,19(7):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