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瑩
摘 要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均對地方本科高校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文章立足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需要,剖析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及存在的問題,界定了“雙師型”教師的內涵,提出了“內外結合,項目引導”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模式,從學校層面闡明了具體的可行性對策和措施,對指導地方本科高校進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地方本科高校 轉型發展 雙師型教師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2013年教育部在《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試點高校的主要任務第10條提到,①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然而目前人們普遍認為“雙師型”教師是高職高專教育對專業教師的一種特殊要求,它與普通本科高校無關,②缺乏在地方本科高校層面的研究和實踐。
1 現狀
1.1 內涵界定不清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2011年7月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內涵解析》,對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雙師型”教師進行了界定,然而實質上還是沿襲了教育部2004年對高職高專院校“雙師素質”教師的標準,沒有體現出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③由于缺乏統一規范和權威的認定標準,各校對“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普遍較為寬松,造成“雙師型”教師的帶動與示范作用發揮不夠,整體素質不高,“雙師型”教師的可信度和權威性受到質疑。
1.2 “雙師型”教師隊伍水平不高
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師專業理論知識較為扎實但實踐應用能力相對薄弱,理論研究水平較高但研究開發水平較低,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教師隊伍中以專任教師為主,其中具有行業背景或工程背景的教師在數量上明顯不足,來自企業或行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所占比例極小。以上“雙師型”教師隊伍數量、構成、水平上存在的問題,難以滿足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得以改善。
1.3 “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機制不健全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對教師的培養主要以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和學術研究能力的提升為目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處于一種自發、零散的狀態。學校層面有關“雙師型”教師引進、培養和激勵的政策、辦法亟待出臺,“雙師型”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工作熱情有待提高。
2 解決方案
2.1 明確內涵
對地方本科高校“雙師型”教師的內涵界定要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要求,要有別于高職高專。地方本科高校“雙師型”教師既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理論水平表現在具有系統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具有教學研究和應用型科研能力。實踐能力表現在具有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具有科技開發、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實踐能力。
2.2 建設思路
在明確 “雙師型”教師內涵的基礎上,地方本科高校應抓住教師聘任、評價激勵、培養體系等主要方面,可采取“內外結合,項目引導”的方式,切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1)增強 “雙師型”意識。地方本科高校應充分認識到“雙師型”教師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意義,從學校戰略發展的高度出發,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納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科學制訂“雙師型”教師培養方案,建立完善的“雙師型”教師培訓制度,構建多元開放的培養模式,積極引導專業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加快自我發展。教師應針對應用技術大學教育的規律、特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緊密結合實踐經歷、項目研究和教學工作,根據“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不斷豐富行業知識,積累實踐經驗,提高應用能力,適應學校轉型發展對教師隊伍的需要。
(2)改革教師聘任制度。地方本科高校應改變以學歷和職稱來衡量人才的傳統做法,不拘一格降人才。通過積極拓寬師資來源渠道,不僅從高校引進一些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素質的高學歷人才,更要引進優秀企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建立一支實踐能力強、教學水平高、數量充沛、結構優化、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3)健全評價激勵機制。充分發揮評價激勵機制對教師培養的杠桿作用。在教師績效考核、職務(職稱)評聘、出國進修、學術研究扶持等方面向“雙師型”教師傾斜,激發教師的內在動力。改變以學術研究成果為主的評價機制,將教師專業實踐經歷、實踐能力、技術開發能力、教學實績等作為評價的重要指標。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資助“雙師型”教師進行業務進修、交流培訓、項目開發等,搭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良好平臺。
(4)完善“內外結合、項目引導”的培養體系。
①將“雙師型”教師能力納入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等的評價標準,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形成團隊梯度發展態勢。采用傳幫帶、互幫互學、實驗平臺開發、科技項目研究等形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做好校本培訓工作,為“雙師型”教師的成長創造條件。②結合專業特點,與相關企業建立深層次的產學研合作關系,依托校企合作交流平臺,采取合作培養的方式,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到企業接受培訓、掛職工作和實踐鍛煉,使教師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產業發展趨勢;熟悉企業相關崗位(工種)職責、操作規范、用人標準及管理制度;學習所教專業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方法;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用人標準,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開發校本教材,并通過考核提高教師下企業頂崗實踐的實效。③加大力度開展“雙師型”教師培養的研究工作,通過各類項目引導教師積極參與,促進教師的基礎能力、實踐能力、發展能力的提高,特別是提高基于工程實踐項目的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使教師逐步達到工學結合的教學要求。④建立校企師資雙向互換機制。聘請優秀企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擔任專兼職教師,通過對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進行訪談、邀請企業家做專題報告等形式,對在職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建立兼職教師的管理體系,實行適應兼職教師教學特點的課程制度改革,構建教學質量保障和監督體系。
3 結束語
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轉型發展是國家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和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是各校共同面對的課題,但絕不會千校一面。只有切實針對地方經濟社會對學校的具體需求,結合學校優勢,轉變觀念,不斷創新,方能探索出適合本校的本土模式,取得實質性和可持續性進展。
寧夏教育廳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資助(寧教高[2012]348號)
注釋
①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 http://www.jstu.edu.cn/s/3/t/51/88/8e/info34958.htm ,2013-12-26/2014-6-1.
② 楊守良,楊保亮,曾令剛.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師型”教師執教能力提升的途徑和認證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8).
③ 周衛東.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索[J].教育探索,2013(3).endprint